中国纸币进展史:历代王朝进展中无限制的提款机

建议来自一名叫作刘秉忠的汉人官员,按他的意思,大元之名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这样的名称会更加中国化,
【千问解读】
建议来自一名叫作刘秉忠的汉人官员,按他的意思,大元之名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这样的名称会更加中国化,更利于中国文人们接受。
随即,已成为的忽必烈下诏颁行“纸币”。
一纸诏令,宣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使用纸币国家的诞生,的纸币名为宝钞,这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发行纸币,在它之前的宋辽金等政权都曾经做过尝试,但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元朝能摆脱这样的宿命吗? 商业的繁盛,促生了纸币,但缺乏有效金融管制的纸币从生下来便。
纸币最早出现在,名为“飞钱”,但因为使用面窄,没有形成规模,且不去说它。
真正令人关注的第一代纸币是“交子”,它出现在北宋时的益州,现在的四川。
中国是一个缺少贵金属的国家,以铜为钱。
到了第二帝国的唐宋时期,随着经济规模的逐渐庞大,贵金属缺乏的问题日益严重。
政府多次颁布禁止民间使用铜器的法令,但收效甚微。
为了解决铜钱荒,铸造铁钱就成了折中的办法。
最早提出铸造铁钱的,是南唐那位以声色避祸而著名的韩熙载。
宋代开国之后,依然缺铜,铁钱被沿用下来。
尤其是极度缺铜的四川,铁钱成了主要货币。
铁钱的通行,暂时缓解了钱荒,却又带来新的问题。
铁钱过于沉重,对贸易造成阻碍。
在公元1000年前后,四川民间出现了一种类似飞钱的纸质“货币”——交子。
当时的四川,贸易规模渐大,蜀锦、竹纸、印刷皆甲于天下,而且蜀道之难,也使得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
《事实》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
”而当时一匹布的价格要两万铁钱,约重五百斤。
所以,在益州产生交子成为一种必然。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确知交子的具体起源,但根据记载,最初应该是由民间商人联合发起。
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后,商人们推举益州十六家富户共同作保发行,并对交子的样式进行了统一,防伪技术也有了提高。
当时的办法是每三年为一界,到期就进行更换,每一贯在兑换时,会收取三十文作为手续工本费。
当时的交子还只是进行商品大宗交易时的辅助手段,并非普通百姓日常所需。
之后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在一个没有现代金融概念,也没有任何监督的社会里,结局基本都是注定的。
十六家交子户因此大发利是,却缺少货币发行的准备金概念。
随之而来即是挥霍挪用,再随之而来的是挤兑。
于是讼于官府,官府遂将之收为官有官营。
天圣元年,也就是公元1023年,帝国朝廷在四川设立益州交子务,民间联合商户就此散伙。
从准备金、数额限制到无限滥发,宋朝交子的毁灭之路。
官办交子务成立后,帝国朝廷对其发行、流通、兑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
当时颁行的“钞法”规定,每界的发行额为1256340缗,本钱为36万缗,准备金率大约为30%。
这使得交子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以铜钱为本位的纸货币,可称为划时代的创举。
但是,对于一个权力无边无际毫无制约的帝国朝廷来说,自己的意志即是国家意志,法令很快就成了一纸空文。
当第一界官交子发行后,帝国朝廷惊喜地发现,这是缓解帝国财政的“灵丹妙药”。
之后的交子发行逐渐成为了帝国的狂欢,仅仅在第二界交子发行之时,印行的交子数额就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限额,再往后,发行数量越来越高,甚至“只是虚行印刷”不备本金了。
到了史上著名的道君徽宗时,大量滥发已经使交子一文不值。
大观三年,也就是公元1109年,跟草纸一般的交子改弦更张,改为钱引。
重新按旧法印行,恢复限额与准备金,币值再次稳定下来。
很快,战争降临了。
退居东南一隅的宋帝国,陷入战争的泥淖无法自拔,铜的产量也只有一年十万贯,无法满足需求,帝国连铁钱的铸造成本都无法承受,只能通过不断地增加纸币的发行量将其转嫁到百姓身上。
朝廷的覆亡之前,吏治一片腐朽,贪腐盛行,导致财政危机加剧,只能变本加厉地通过发行纸币来舒缓一时的困难。
至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发行“东南会子”每界发行3000万贯。
其后第11界发行3632万贯。
第15界发行11698万贯。
帝国还规定不准用金银铜钱兑换东南会子,旧会子两贯兑换新会子一贯。
这种纯粹的掠夺行为导致币值狂跌,物价飞涨。
与此同时,钱引也一路狂跌,至公元1252年,钱引一贯仅值铁钱150文。
再往后,米价每石竟然需要5000引,此时宋帝国的经济已彻底崩溃。
金国强制使用纸币,超越经济规律引发灾难。
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金国海陵王迁都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并听从宋国降臣蔡松年的建议发行纸币交钞,以缓解帝国的危机。
但是,从金帝国发行第一种交钞起,浑身就透着高度强制的气息。
贞元二年发行的交钞规定以七年为界,但到了金章宗即位,公元1189年,七年之界即被取消。
在当时的条件,对纸币的发行进行期限限制,无疑是对纸币发行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金帝国取消七年之期,等同于放弃了对旧币的回收,市场上纸币的总量自然随之增大。
更可怕的是,金帝国的钞法并未规定发行额的上限,到后期,纸币的发行量远远超出了社会经济需求的总量。
通胀毫无悬念地开始了。
在金帝国最后的二十年中,军费庞大,纸币的发行,就成了政府应付财政困境的唯一手段。
当一种纸币失去了用,朝廷所做的就只是更换个名字继续发行。
读到这里,读者可能有点似曾相识,金国的手段与宋朝,换个名头继续印“纸”。
纸币的贬值,让百姓不得不加紧收藏铜钱,这更使得交钞进一步贬值。
而此时政府的措施却是全面禁止铜钱。
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开始,帝国政府“罢铜钱”,交钞彻底成了“无本之钞”。
此时,支撑交钞流通的,不再是代表金属货币的属性,而是政府公权的强制力。
这之后,交钞一再改名发行,增大纸币的面值。
从面额10贯,到100贯、200贯,甚至1000贯,结果每贯交钞值不到一文钱。
到了金末,交钞价值已经跌到“万贯唯易一饼”的境地。
终于,商人为了抵制分文不值的交钞,地罢市。
到了这时,金朝离灭亡只剩下短短的几年了。
元朝宝钞从发行之初的有序,到最终崩溃,仍然逃不脱权力的自私与虚妄导致的死局。
回到本文开头,在如此多的失败例子之后,元帝国开始了他们的尝试。
而这次更彻底,将纸币定成唯一的法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这实属首创,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具现代意义的纸币,但却是个早产儿。
其成败细节,至今值得品味。
从一开始,元帝国就对纸币的发行制定了比较稳妥谨慎的政策,这显然是汲取了宋金钞法失败教训。
中统二年七月,忽必烈推出中统元宝钞,以方便流通。
宝钞面值从十文开始到两贯,规定金银交易以宝钞代行,并且建立准备金制度,以丝料为本色,“立燕京平准库,以平物价而利钞法”。
这标志着元朝纸币制度的基本确立。
在中统钞发行之后的二十余年中,它的币值基本保持了稳定。
帝国政府还在户部之下专设机构,对纸币的印造、发行、回收进行专门管理。
与此同时,帝国政府还颁布出台了若干纸钞管理条例,并作为国家的正规法令实施。
从某个角度来看,元帝国对纸币的管理,大制度政策上都是非常完备与成熟的。
但是,千年魔咒之下,局部的变革无法抵挡极权体制的碾压。
到了元帝国中后期,所有专制体制的通病都开始爆发,腐败挥霍遍地灾祸横行,为了维持日益增长的财政开支,税收也随之急剧增加。
到元中后期,税额已经比元初增加了20余倍。
这使得帝国的经济状况开始恶化,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盛。
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军费开支也越涨越高。
而贵族官员人数的增加,也让帝国的财政。
此时的帝国政府只能通过加大纸币的发行,来解决燃眉之急。
这是一个死循环。
加大纸币的发行量,必然带来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不值钱,民众的不满会更大,为了维持统治,支出加大更会加剧财政的困窘。
由于货币贬值,帝国政府不得不调整“公务员”及军队的工资,如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用至元钞按中统钞原俸发官俸,即增5倍,全年支出5亿贯,仅此一次,就超出当年收入的一倍。
本来元朝统治者可以进行经济紧缩,削减政府开支,鼓励民间恢复生产,重建纸币的信用。
但权力的自负自私与虚妄,不允许正常手段存在,元帝国开始饮鸩止渴。
他们一面动用纸币的准备金“救急”,一面不断加大纸币的发行量。
这种试图将财政危机转嫁给民众的做法,反过来把自己推入绝地。
元帝国纸币的最后一击,恰恰应验了刘秉忠当初谶语似的话:“若用钱,四海且将不靖。
”通胀加剧,纸币信用扫地,民众转而选择金银,政府数度禁止又数度开禁。
到了元顺帝至正十年,钞价暴跌,政府为使交钞与铜钱子母相权, 在发行新的“至正中统交钞”的同时, 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
钱钞并用的结果,自然是民众放弃纸币的使用,而改用铜钱,这无疑更加剧了纸币的贬值。
改钞法实行不久,物价上涨10倍,京师用钞10锭还换不到1斗粟,百姓视钞如同废纸。
元朝政府的财政彻底崩溃。
此时,元帝国,唯灭亡一途。
留下一首民谣为之祭奠:“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纵观宋金元三代的纸币兴衰,我们不禁感叹,这三个帝国最终都陷入相同的灾难之中,这灾难都源自统治者无边的权力与私心。
当权力与私心超越了经济与法律,且没有任何制约时,再精巧的制度律法也抵挡不住专制权力的碾压,任何创新都。
随机文章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纳粹太阳炮摧毁地面城市,希特勒最看好的黑科技(现代都造不出来)水母死了会变成水吗,水母死了还有毒吗(死后会溶解在水里/有毒)国外海滩惊现两具美人鱼尸体,如丝般顺滑的头发/魔鬼的样貌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2024年中国十大警察学院排名及分数线
下文为大家展示中国警校排名大全及录取分数线,供查看。
一、2024年中国十大警察学院排名1、2024校友会版TOP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全国排名231名)TOP2: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全国排名320名)TOP3: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全国排名377名)TOP4:四川警察学院(全国排名387名)TOP5: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全国排名387名)TOP6:江苏警官学院(全国排名407名)TOP7:云南警官学院(全国排名407名)TOP8:广东警官学院(全国排名453名)TOP9:湖南警察学院(全国排名465名)TOP10:吉林警察学院(全国排名465名)以下依次是第11-26名警校排名详情: 排名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11 福建警察学院 472 12 河南警察学院 472 13 湖北警官学院 484 14 江西警察学院 484 15 南京警察学院 484 16 浙江警察学院 499 17 郑州警察学院 499 18 重庆警察学院 499 19 上海公安学院 501 20 新疆警察学院 501 21 北京警察学院 503 22 山东警察学院 503 23 辽宁警察学院 509 24 广西警察学院 510 25 贵州警察学院 510 26 山西警察学院 510 2、2024软科版第一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4全国参考排名209第二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4全国参考排名369第三名: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024全国参考排名394第四名:浙江警察学院,2024全国参考排名448第五名:江苏警官学院,2024全国参考排名487第六名:四川警察学院,2024全国参考排名487第七名:重庆警察学院,2024全国参考排名531第八名:广东警官学院,2024全国参考排名537第九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24全国参考排名560第十名:北京警察学院,2024全国参考排名 569以下依次是第11-26名的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11 辽宁警察学院 575 12 福建警察学院 600+ 13 广西警察学院 600+ 14 贵州警察学院 600+ 15 河南警察学院 600+ 16 湖北警官学院 600+ 17 湖南警察学院 600+ 18 江西警察学院 600+ 19 吉林警察学院 600+ 20 南京警察学院 600+ 21 山东警察学院 600+ 22 山西警察学院 600+ 23 新疆警察学院 600+ 24 云南警官学院 600+ 25 郑州警察学院 600+ 26 上海公安学院 600+ 二、警察学院录取分数线2023下文是2023年国内各大警校在湖北和四川本科提前批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情况:1、湖北首选历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3年最低投档分572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专项计划),2023年最低投档分567分南京警察学院,2023年最低投档分564分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023年最低投档分559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国家专项计划),2023年最低投档分559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3年最低投档分556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国家专项计划),2023年最低投档分500分郑州警察学院,2023年最低投档分497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23年最低投档分476分首选物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专项计划),2023年最低投档分619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国家专项计划),2023年最低投档分609分郑州警察学院(国家专项计划),2023年最低投档分586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3年最低投档分574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3年最低投档分561分南京警察学院,2023年最低投档分551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国家专项计划),2023年最低投档分539分南京警察学院(国家专项计划),2023年最低投档分533分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023年最低投档分530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23年最低投档分501分郑州警察学院,2023年最低投档分494分2、四川理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男生632分,女生655分。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男生605分,女生625分。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男生605分,女生520分。
南京警察学院:男生553分,女生664分。
文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男生581分,女生579分。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男生527分。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男生580分,女生596分。
南京警察学院:男生537分,女生558分。
印第安人对中国人态度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关系?
当我们谈论印第安人时,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独特的鹰羽冠,这是印第安服饰的一大特色。
帽子上的羽毛是荣誉和勇气的象征。
事实上,印第安语只是一个统称,在欧洲是带有一定轻蔑的统称。
印第安人不止一个民族,这是除了爱斯基摩人之外的所有美洲土著人的总称,而不仅仅是某个民族或种族。
在相当长的古代时期内,美洲大陆没有发现代表人类进化的猿人化石。
甚至有考古资料证明美洲大陆上没有猿,这意味着看似与世隔绝的美洲大陆的土著印第安人也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
那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全世界的人类学家和古代学家,各种学术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裔”和“印第安人来自中国”的传说最多。
与之前的“大洋洲起源”、“西北欧起源”等流派相比,印第安人“亚洲起源”的考证更加严谨,考古发掘更加细致,从而在学术界逐渐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
大约1.5万年前的冰河时期,亚洲大陆东北部的白令海峡水位下降,露出一座陆桥,连接亚洲东北部和美洲西北部。
正是在这个时候,印第安人的祖先从贝加尔湖穿过西伯利亚,通过冰冻的白令海峡到达美洲。
当时分子人类学的新老种族正好在亚洲竞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节奏。
但是中国人当作一个稳定的族群,本来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说法,印第安人到达美洲后进展迅速,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遍布了北美和南美。
然而,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志中,他清楚地描述了他到达的一些地方。
当地的土著居民是白人,看起来和西班牙人很相似。
当时,西班牙殖民者还没有开始与当地土著人进行混血。
南美洲的土著人似乎和北美洲的土著人完全不同。
南美印第安人更像大洋洲的马来人,战斗力相对较弱,而北美印第安人更像北亚的蒙古人。
他们是美国西部片中经常出现的“野蛮而坚韧”的土著印第安人。
从人类基因中分配,印第安人的母系遗传是通古斯和西伯利亚基因的50%以上,父系相对复杂。
不仅在新大陆被发现之后,在此之前,印第安人都是来源复杂的民族,不同程度上是白、棕、黄人种的混血儿。
如果非要说跟中国人有关系的话,那可能只能有一地啊年。
毕竟,中国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比如蒙古、满族,曾经都属于通古斯,但他们属于两个大陆。
经过这么多年的隔离,血缘关系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但是,通过DNA比对,俄罗斯科学家发现,生活在俄罗斯南部中亚地区,说突厥语的图瓦人、阿尔泰人、哈卡斯人,与北美印第安人的遗传关系最为密切。
印第安人的老家可能在俄罗斯,这美国佬可就睡不安稳了。
如今“远亲”现在什么都支持不了,只能表演一场节目,指责美国“种族灭绝”。
19世纪,美国人类学家莫顿和阿根廷古物种学家阿梅吉诺提出印第安人起源于美洲的观点。
但因为论据不足以支持,所以站不住脚。
现代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史前人造工具和史前人类遗址。
包括发现生活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湖滨河床白垩纪的三角龙足迹和人脚化石;在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一块有2.7亿年古代的石板上发现了两个人的脚印。
2017年,美国圣地亚哥自然古代博物馆发布了一系列乳齿象考古发掘照片。
据猜测,乳齿象的断骨像是人类撞击的痕迹。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么人类踏上美洲的时间将从1.5万年前提前到13万年前。
所以那个亚洲人远不是地主。
古代都是当代史,所有的考古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