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时候战争兵器:春秋战车决斗是怎么回事?明朝火铳作战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简介:9月3日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我军一批高精尖武器装备集中亮相。

意犹未尽,不妨再到南京的各大博物馆里来一次“阅兵”。

其展出的古代兵器文物,上可追溯至大战的新石器

【千问解读】

9月3日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我军一批高精尖武器装备集中亮相。

意犹未尽,不妨再到南京的各大博物馆里来一次“阅兵”。

其展出的古代兵器文物,上可追溯至大战的新石器时代,近则到正式进入火药时代的。

扬子晚报记者把这些分散于各馆的代表性文物集中起来,请您逐一过眼,感受古代中国战争的变化、发展。

装备落后的黄帝部落却赢得了战争 文物:石钺(yuè)、陶斧(新石器) 地点:南京博物院 学界认为,所有兵器都是从用于生产的农具衍生而出,东西方文明概莫能外。

同济大学教授陆敬严在《图说中国古代战争战具》一书中指出,“兵器”作为一种专门的工具独立出来制造、使用、发展,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

这一时期又被称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国家和阶级成形的阶段。

通过战争等方式,华夏大地先民们实现融合,进而形成了共同体。

在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就展出了这一时期的兵器。

比如无锡、苏州出土的石钺,薄如锻造,表面光滑,穿孔圆润,体现了新石器时代已经完全成熟的制石工艺;再看馆里不远处一件海安出土的陶斧,这是当时的人们用陶塑把斧子做成模型:木质把柄的顶端穿了三个孔,用来与单孔的石钺固定。

还记得“盘古开天地”吗?那位巨人就是拿着大斧劈开混沌,创造了世界。

神话是现实的反映,陆敬严认为,斧子的原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正是人类诞生的时期。

而南博这两件斧钺,则可以与我们的“人文始祖”黄帝联系在一起。

这位部落首领活跃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此时人类“铜石并用”,但黄帝部落并没有走在时代前沿,仍使用石斧这类的石质兵器;反观他们最大的对手蚩尤部落率先掌握冶铜技术,大量装备金属兵刃、盔甲,被称为“铜头铁额”。

不过在华北的“涿鹿”,黄帝利用天气变化等自然条件,并在“械斗式”的部落战争中创新战术,最终全歼蚩尤部。

此战决定了华夏民族的命运,也告诉后世兵家,武器装备自古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高超车战技巧成就楚业 文物:青铜戈、軎(wèi)辖(春秋) 地点:南京博物院 今天我们习惯用核弹头的数量简要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那么封国林立的春秋时代,战车的价值就等同于核武器。

“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中的“乘”指的就是以战车为核心的“百人队”: 4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

黄帝复姓“轩辕”,有观点认为,横木为轩,直木为辕,战车也是黄帝发明的。

到了周代,战车的使用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

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战车可以高速行驶冲散敌人阵型,步兵再跟上“收割”。

直至二战,步坦协同的战法仍沿用这个原理。

江南的土壤偏酸,木头埋藏2000多年早已烂光,很难有北方发掘的车马坑中出土形状完整的战车。

不过历年,江苏也发现不少与战车有关的文物。

在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就有镇江出土的青铜戟。

“戟”是戈、矛的合体,既能直刺又可横击,装在长木杆上,是典型的车战兵器。

馆中还有南京六合和镇江等地出土的青铜軎辖,这种空心青铜圆柱套,装在车轮轴承两个顶端,用来固定车轮。

春秋末期,江北的六合属于楚国,加上軎辖精细之至、风格柔美的纹饰,很可能就是楚国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的体现。

楚人先民在时从中原迁徙到尚为荒蛮的汉江平原建国,文化上渐渐不从周礼,被称为“荆蛮”,自己也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双方冲突不断。

庄王时,楚国调整政策,吸收中原文化,国力增强,其势力已经冲出湖北、江淮,进入河南干预中原政局。

失败后,楚国再次挑战老牌中原霸主晋国,双方在今河南荥阳北的“邲”会战。

开战前,楚军三名士兵驾一辆战车冲向晋军方阵,杀一人取其左耳,生俘一人而还。

途中战车上的弓箭手射杀一头鹿,献给身后追赶的晋国将领,最后全身而退。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在央视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中指出,楚国士兵高超的车战技巧令人叹为观止,而表现出的翩翩风度,则宣告着楚国开始按周礼行事,不再是蛮夷国家。

邲之战的全胜也让“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登上霸主地位,并得到中原各国的承认。

在春秋时代的战场上,开战前两军往往会出一辆战车在阵前“单挑”,这一仪式意味强烈的环节被称为“致师”。

陆敬严在《图说中国古代战争战具》中认为,战车上的士兵都来自贵族地主阶层,而徒步作战的士兵都是战前征召的农民,甚至奴隶,车战主导的春秋战争更像各国解决政治纠纷的比武、决斗,毕竟大家都是贵族,都是周天子的大臣,只要你认输没有必要你死我活。

但到了战国时,有你无我的兼并战争取代了点到为止的争霸战,各国征召更多平民以扩军,同时骑兵也渐渐发展起来,时战车就已从战场上消失了。

靠它为东晋政权“续命20年” 文物:铜箭簇、弩机(东晋、南朝) 地点:六朝博物馆 传说中的祖先因发明弓箭被黄帝赐,但考古资料显示,弓箭早在2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被人们使用。

弓箭可以远距离杀伤猎物,避免肉搏产生的伤亡,战场上也是如此。

历代军队都很重视弓弩装备,从后裔射日到飞矢如蝗的赤壁战场,都少不了弓矢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国家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时,最有效的武器也是弓弩。

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就展出了各形状的箭簇,时间从春秋至南朝,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在于箭簇底部形状为正三角的倒刺。

这样的设计让人员被射中后把箭拔出时,会扩大创口面积。

在缺少外科与防感染技术的古代中国,箭伤无疑非常致命。

同时六朝博物馆还有口径大小不同的弩机、箭头,与弓相比,弩的制造工艺更复杂,射程更远。

其中最大的铜质弩箭头如拳头,这种“重武器”,不仅能杀伤人员、马匹,更能对敌方士气造成打击。

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其他冷兵器,弓弩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装备,因箭矢全靠手工生产,一场战斗消耗的箭簇不可计数,大量装备弓弩的军队必须有强大的后勤保障。

我们在不少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气势高昂的农民起义军在近身肉搏中能轻易打垮官兵,最后却被官兵遮天蔽日的弓矢射杀。

史书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个情节:公元399年江南爆发“孙恩、卢循起义”,各郡迅速沦陷,农民军直逼建康,当时尚为晋军统帅的刘裕带领野战军从山东回南京勤王。

起义军十几艘战船进攻石头城,刘裕“命神弩射之,发辄摧陷”,将敌人打退。

后来经过一系列战斗,刘裕镇压了起义,并升官加爵,为自己又增添了一份政治资本。

420年时,已经权倾朝野的刘裕胁迫东晋末代禅让退位,此时距孙恩、卢循起义爆发大致20年。

火铳火炮曾令倭寇 文物:洪武火铳(明) 地点:明孝陵博物馆 明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抗倭援朝战场,李如松率领明军进攻日占平壤城。

日军3万人守城,明军4万人攻城,并大量使用火炮、火铳。

史书记载,明军发炮攻城,“响振天地、山岳皆动,大野晦冥,烟焰涨天,旁弥数十里,火箭布空如织,火烈风猛,直冲城里,林木皆焚。

”此战明军伤亡800人,日军伤亡过万,朝鲜半壁江山光复,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的战略设想完全失败。

火铳的原型最早见于,的永乐皇帝创建了神机营,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拿枪的部队。

因为不断研发装备先进的火铳和大炮,在对瓦剌、鞑靼、倭寇、女真的作战中,明军常常能够以少胜多。

古籍地图显示,明朝南京神机营的驻地在中和桥以南、大校场以西,也就是今天秦淮区红花街道大明路的位置。

在明孝陵博物馆,就展出有一件洪武五年的火铳,由于长时间掩埋在地下,火铳原先连接的木把手已经腐烂,只剩下前端金属的发射部。

使用火铳时,士兵需要在枪口装药填弹。

为了提高射速,镇守云南、后来葬在南京的沐英还发明了“三排射击”,前排士兵射击,装弹之时,后排士兵举铳射击,持续输出火力。

这一战术的使用,比欧洲国家提前了200年。

火器的出现改变了战场的面貌,所有冷兵器渐渐失去作用。

但“中国人发明火药用来做烟花,欧洲拿来做大炮”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明至清初,中国也确实发明了各式枪炮,但为何近代之后,中国在面临欧洲列强的侵略时,挡不住敌人的坚船利炮呢?陆敬严在《图说中国古代战争战具》中认为,时很多新发明没有被朝廷重视推广,很多火器只能为“”所用,而最先进的火枪火药,却被用于宫廷打猎。

随机文章朱元璋23天不给他吃饭看到他傻眼:你怎么还活着新疆楼兰美女干尸价值,超亿元(能购30多辆法拉利)巨型小行星带含太阳系98%小行星,或为第十行星爆炸形成德国MG42机枪的威力,半天一把机枪杀死4000人(号称希特勒的电锯)揭秘盗墓的人为什么活不久,鬼魂缠身/神秘病毒/机关灭杀盗墓者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核战争来临该怎么办?中国哪些地区最容易被打击

战争问题是每一个国家都不能懈怠的问题.目前世界上没有发生一些大战争,大国与大国之间也没有存在什么实质性的战争,但是因为各国利益之间的问题还是有可能发生战争即使美国也不能轻松面对战争,同样当作伪大国的中国也需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中国受到其他国家的战争又有哪些地方最危险,什么城市会被摧毁呢.中国如果发生核战争什么地区最危险?中国同样逃不出这样的“魔咒”,大多数网友都在讨论我们怎么攻击别人,但是是否真的想象过我们别人攻击?中国的军队政策是防御型,纵使中国的军事具备强大的进攻性,在排除像各种“自卫反击战”这样级别的冲突的情况下,如果真的卷入大国争端,难免被人先发制人。

最安全的地方不是防御导弹最多的地方,而是敌人不敢打的地方,防御导弹越多反而说明这个地方越容易遭到攻击。

目前世界上敢与中国发生核战的国家几乎没有,所以本文讨论的也是基于常规战争的假设,那么常规战争中,地方最怕的是什么?怕你使用核武呗!中国不是说不首先使用核武吗?确实,但是别忘了,中国还有后面的一句补充,当中国的核设施和对民生极为主要的设施遭到攻击时,中国将对此看成对实施的核打击,中国将予以核还击。

两国交战,除非是有血海深仇,否则出于人道主义不会攻击民生相关的重大设施。

一个常规的重大民生设施的保护范围本来极其有限,但是核设施就不同了。

中国的核电站可能是最危险的地方核设施由于其特殊性,一旦遭到重大的攻击,会影响一座城市,所以在战前、战时,敌方一定会精确定位中国的核设施,幸免在其城市以及相邻城市间袭击,尤其是核电站,占地面积大,虽明显,实为更加安全,怕就怕你看不到。

从1964年到1972年,我国科学家曾对4座模拟大坝进行了7次核武器轰炸实验,取得了极其珍贵的数据。

实验显示的最严重情况是,当大坝被100万吨当量的核武器命中时,会产生1000米溃口。

从1978年到1988年,专家又连续进行了三峡溃坝实验,研究大坝在遭受核武器袭击后,溃坝洪水的影响范围,以及减少损失的对策。

文件显示,如果当时冷战 升高,美国将对苏联、苏联的卫星国以及联盟的1200个目标展开毁灭性的原子弹攻击,中国无论参战与否,人口密集的城市也将被原子弹攻击,利用放射性物质 将平民杀死。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将人口密集地方的平民列为灭绝目标。

中国的城市目标包括北京在内,多达23个。

如果大国战争的话应该没有胜利者,核子武器可以把人类彻底从地球上抹去啊.

中国四大无人区盘点:新疆罗布泊无人区谜团

现在有很多人会在闲暇之余选择外出旅游,有些人喜欢去那些山清水秀的地方游玩,也有些人喜欢去惊险刺激的地方探险。

而说到探险就不得不说一下中国四大无人区了,这几个地方人烟稀少,神奇莫测,景色优美,是探险的好地方,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这些无人区吧。

中国四大无人区盘点1.新疆罗布泊无人区新疆罗布泊无人区是世界上十大最危险的地方之一,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此处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后来因气候等因素完全干涸了,成了一个沙漠。

如今这里成为了一个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的地方,被称为死亡之海。

在新疆罗布泊这里也曾发生过一些灵异的事件,给这个本就人烟稀少的地方,增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

很少人敢单独前往这里探险。

2.可可西里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无人区。

这里被人们称之为“生命的禁区”,可可西里的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气候干燥且寒冷,空气也十分稀薄,很少人能够忍受这里的环境,因此这里几乎看不到一个人,不过这里却是藏羚羊们的天堂。

有许多前往可可西里探险的人永远留在了那里。

3.阿尔金无人区位于新疆东南部的阿尔金无人区,是我国最大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一片非常原始的地方,荒无人烟,没有信号也没有道路,完全看不到现代化的任何东西,是青藏高原上被人遗忘的一片净土。

这里四周都被高山环绕,气候十分寒冷且空气稀薄,不适合人类生存。

不过这里的野生动生物类繁多,来这里探险的小伙伴要时刻注意,当心被野生动物攻击。

4.西藏羌塘无人区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位于位于西藏那曲地区和阿里地区北面,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

这里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地形复杂,四周看不到一个人影。

人类在这里将面临着很多生存困难,不过这里却是野生动物们的天堂,在这里拥有着最原始的大自然美景。

加入收藏
               

盘点古时候战争兵器:春秋战车决斗是怎么回事?明朝火铳作战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