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闻鸡起舞心系天下安危,却因功高震主郁郁而终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祖逖出身于范阳,年少时有远大志向,性情豁达,不拘小节,轻财
【千问解读】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祖逖出身于范阳,年少时有远大志向,性情豁达,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扶危济困,深受当地百姓敬重。
成年后,饱读诗书,涉猎广泛,有不世之才。
年青时,曾经和刘琨一起同做官,二人同睡一张床,凌晨时刻,忽闻鸡鸣之声,祖逖从梦中惊醒,他把刘琨也喊起来,二人在院子里舞剑,舞完之后,感觉身体很舒服。
于是每天凌晨,听到鸡鸣,二人起床,切磋剑术,立志报效国家。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西晋末年,发生了“”,祖逖被各个诸侯拉拢,先后效力于齐王、长沙王司马乂、豫章王。
北方五胡趁机入侵中原,西晋政权倾覆,王都洛阳沦陷。
祖逖带领乡党宗族百姓数百家向南迁徙。
逃亡途中,祖逖下马步行,将马匹让给老弱病残,又将粮食分发给百姓,使百姓免受饥寒之苦。
途中遇到强盗,祖逖从容应对,保护百姓生命安全,历尽艰辛,带领百功到达的领土。
建兴元年(313年),即位,司马睿为左丞相。
司马睿忙于收复江南,无意北伐。
祖逖驻守京口,联合了一批骁勇之士面见司马睿,劝司马睿北伐。
他向司马睿提出自己的主张,晋室虽然衰亡,并非无道,老百姓也没有反叛之心,而是由于宗室子弟争权夺利,各怀不轨之心,,才给了胡人,导致天下大乱。
如今老百姓遭受劫难,人人欲报效国家,若此时出兵北伐,定能收复中原。
他又力荐由自己统率,只需三千铁骑,郡国百姓必将望风响应,灭胡只在朝夕,复我浩荡中华。
司马睿不欲北伐,但又看祖逖豪气冲天,其志可嘉,不得不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象征性拨给1000人的粮草,3000匹布,至于兵马和武器,让祖逖自己去筹措。
虽然得到的支持比较少,丝毫没有降低祖逖的北伐的热情,他率领宗室子弟几百人渡江。
当船行驶到江心,祖逖望着滚滚东逝的江水,又望着北岸破碎的河山,想到百姓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又想到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不禁。
祖逖豪气冲天,热血沸腾,以手掌敲打着船桨,发出誓言:“祖逖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就像江水一样有去无回。
”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渡江之后,祖逖屯驻在淮阴,开始开炉炼铁,铸造兵器,招募人马。
很快,队伍慢慢壮大起来,他开始谋划着扩大地盘,以图向北发展。
祖狄的军队一路,迅速收复了很多失地,豪强纷纷归顺。
祖狄进驻芦州,派他的部下殷乂劝降当地流寇张平、樊雅。
殷乂仗着自己是正规军,对方只是一个强盗,很轻视对方,,惹恼了张平,张平是个山大王,蛮横惯了,一怒之下,斩了殷乂,拥兵固守,与祖逖的军队对抗。
祖逖率兵攻城,久攻不下,只能智取,使用离间计,诱降了张平的部将谢浮,谢浮借商谈军情之计,于帐中斩杀张平,率众归降,祖狄趁机进据太丘。
张平死后,祖逖很快收复了樊雅的势力。
祖逖劝说各个豪强停止内斗,跟随他一起北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者,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越来越高。
祖逖的势力越来越大,老朋友刘琨听说了祖逖的英勇事迹,非常高兴地说:““我枕着兵器睡觉,志在消灭敌人,常常担心祖逖祖逖领先了。
” “吾,志枭逆虏,常恐先吾著鞭。
”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祖狄决定发兵进攻陈川,陈川逃回蓬陂,写信向石勒求救,石勒派率五万大军支援陈川。
敌众我寡,祖逖决定智取。
祖逖派部将卫策率领一千来挑战石虎,石虎见对方人少,率五万骑兵出城迎战,卫策只与石虎战了五个回合,撒腿就跑,石虎高举双锤,穷追十几里,来到一个山谷,发现卫策不见了。
石虎正在疑惑中,只听一声炮响,山上箭如雨发,石虎部队阵脚大乱,祖逖率大军从山上猛扑下来,杀喊之声响彻山谷。
石虎的军队全线崩溃,死伤大半。
石虎、石川仅带着七八百人逃走了。
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争夺蓬陂城,双方大战四十多天,相持不下,两边的粮草都供应不上。
祖逖心生一计。
有一天,祖狄用布袋装满泥土,派一千多士兵扛着,假装运送粮草,前往晋营。
随后,又让几个士兵扛着几袋米,故意停下来休息。
桃豹得知情况后,派人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走了。
桃豹的军营早就断粮,看到晋兵还有这么多粮,军心开始动摇了,桃豹赶紧向石勒求救。
过了几天,石勒派人送粮来了,祖逖预先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了伏兵,劫了后赵的粮草。
桃豹无心再战,只得连夜逃走了。
击败桃豹后,祖逖多次出兵讨伐后赵军队,石勒在河南的军事力量迅速萎缩。
石勒有些害怕了,为了向祖逖示好,专门在修整了祖逖的父母在后赵境内的陵墓,还派士兵专门值守。
又给祖逖修书一封,请求互市。
祖狄的一个门童杀了人,偷偷逃走,投降后赵,石勒将他斩了,把那个叛头的人头归还给祖逖,说道:“,人人得而诛之,将军的仇人,也是我的仇人。
”祖逖知道后,非常敬重石勒。
牙门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降于后赵,勒斩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将军之恶,犹吾恶也。
祖狄,体恤民情,与士兵,赏罚分明,深得士兵和老百姓的爱戴。
他生活简朴,不蓄资产,劝督农桑,带头发展生产,又收葬枯骨,深得民心。
正当祖,准备一举消灭后赵,收复洛阳的时候,让人气愤的事情发生了。
东廷任命戴渊为,统领六州军事。
祖逖以为,戴渊虽有才望,却并无远见卓识,自己多年来为朝廷呕心沥血,开创了大好局面,,如今却要拱手让于他人,内心甚为不快。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害死,王敦跋扈,朝廷内部斗争日益激烈,担心内难暴发,北伐难成,遂忧郁成疾,很快去世了,时年五十六岁。
祖逖少时即有大志,心系天安危,中流击楫立下豪情壮语,临危于分崩离析之际,受命于纷乱之秋,抚恤百姓,优待士卒,逐鹿于中原。
或为八州之镇,或为上游之援,或为朝廷之依,或为奸邪之所惮,或为对手之所敬,壮志未酬,国土未复,却因功高震主,反遭猜疑,郁郁而终,岂不悲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晋祖逖与刘琨:两个悲情英雄的结局如何?
刘琨是中山魏昌人,是范阳遒人,用今天的话说,他们一个是定州人,一个是涞水人。
在生命最为辉煌的后期,他们亦是一南一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但这个时候时空调换了,刘琨在北,在并州,在幽州;祖逖在南,在徐州,在豫州。
他们是朋友,相互激赏,彼此惦念,在黑暗时代他们能够照亮人心。
【一】 同为季世英雄,祖逖的成名要晚于刘琨。
祖逖生于公元266年,大刘琨5岁,为什么在历史上他反成了个迟到的人? 是跟他生来豁荡的性格有关吗?是跟他不修仪检的随意有关吗? 到十四五岁犹未知书,这在“世吏二千石,为北州旧姓”的祖家简直有些不可思议,父亲不在了,哥哥们常常为这个有些异类的弟弟担忧。
祖逖的特别,还表现在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便散谷帛周济贫乏,并说这都是哥哥们的意思,“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察孝廉,举秀才,在一般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落在谁头上谁都高兴的,卓尔不群心怀天下的青年祖逖却一点兴趣没有。
他的兴趣在哪里呢? 很多方面祖逖都跟王室之后刘琨有差异。
但差异不等于距离。
他们在司州主簿的职位上相遇相识了,刘琨“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他们很快由一般同事关系发展成情好绸缪的同道关系,祖逖博览书记,该涉古今,有赞世才具,对小5岁的刘琨的关心照顾可说是一百一。
共被同寝,,关心世事,每每中宵起坐,他们会相互鼓励:“若,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网络配图 在此之后,出于不同的人生趣味和人生选择,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还是分开了。
四海鼎沸的乱世真的来了。
他们谁都没有遵守当年承诺,相避于中原。
【二】 不相见已经很久很久。
没完没了的,也使彼此的信息隔绝很久很久。
但他们还惦念着彼此,还想着20多年前发生在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旧事。
公元307年刘琨北上并州,之后“自河以北,幽并以南,丑类有所顾惮者,唯琨而已”。
他不再是当年的二十四友之一,不再是那个舞文弄墨的刘琨,他的英雄形象前所未有的高大。
从里到外他都是一团烈火,他身上流淌的热血从未随年龄增长冷却,(历史www.lishixinzhi.com)誓死报国的热情从未冷却,始终都是沸腾的;统帅军队不是他的长项,他的长项是写诗作文,可是既然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险恶四伏的从军之路,再苦再难,刘琨都会走下去,不胜利,他不会回头。
祖逖也走上战场。
他本想找一方清净之地,所以他拒绝范阳王司马虓等人的招聘,拒绝东海王司马越的任命。
但,乱世没有选择,乱世不会单独留给他一方清净之地。
他最终还是走上了战场。
公元311年6月,京师洛阳城陷。
祖逖率亲党数百家,到淮泗一带避难。
行路艰辛,他不乘车不骑马,徒步而行。
他把车和马让给同行的老人和病人,跟大家一同分享药物和衣粮;他又多权略,能在老老少少中间建立威望,因此这支队伍推选他为行主。
在江左一枝独秀的也看上了他,任命他做徐州刺史,做军谘祭酒。
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他的宾客义徒皆暴杰勇士,他一视同仁,遇之如子弟。
公元313年8月,祖逖率领祖家军渡江北伐,船至中流,他击楫而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祖逖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远在北方的刘琨听说后,激动地与亲故道:“吾,志枭逆虏,常恐先吾著鞭”。
一南一北,他们用行动和心灵互相呼应,他们是否都想起了20多年前闻鸡起舞的旧事? 【三】 军事斗争胜利不仅取决于外部,也取决于内部,祖逖懂得此点。
他做奋威将军,做豫州刺史,司马睿却只给千人禀和三千匹布,不给铠仗,使他自行招募。
他全不计较。
网络配图 北伐,他不怕白手起家。
没兵器,他就冶铸兵器。
兵少,他就想法设法壮大。
对敌斗争,他策略高超,手段灵活,或分化瓦解,或既打又拉,要么争取,要么消灭。
他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战争在祖逖手中常变得。
他的士兵甚至能和敌兵处于同一大城,敌兵从南门出入放牧,他的士兵开东门出入,相守四旬。
对俘虏,祖逖也是仁义厚待,想留的收留,不想留的遣归。
“若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他能让人服,让人感受到尊严和恩遇。
他赏罚分明,“其有微功,赏不逾日”。
他又“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他具有的美德,他的人格魅力,时时处处影响着他的周围。
他“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流嚏为他而歌“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
战场残酷,人心却能昭日月。
他把百姓当百姓,百姓把他当父母。
北伐得民心,节节胜利。
祖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其得人心如此,在北方奋战的刘琨不禁盛赞祖逖威德。
【四】 刘琨是勇敢的,他个人的力量也是强大的。
敌数重包围,城中窘迫无计,乘月色,他登楼清啸,敌兵听了,凄然长叹。
中夜,他又奏响胡笳,敌人听了,流涕歔欷,怀念故土的心情愈加急迫,“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
像刘琨这样用一人之力打败敌兵近于传奇。
他难于取得祖逖取得的成就,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个人情况也大有不同。
善于怀抚,短于控御,“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这是刘琨的不同;“素奢豪,嗜声色,虽暂自矫励,而辄复纵逸”,这仍是刘琨无能逃脱的致命的不同。
他不该任命游于贵势“恃宠骄恣,干预行政”的河南人徐润为晋阳令,不该错杀亢直建言的奋威护军令狐盛,不该不听母亲“不能弘经略,驾豪杰,专欲除胜己以自安”的逆耳之言。
即位,拜刘琨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
大而空的封号,无多大实际作用,却足让刘琨五情飞越,伏纸饮泪,泣血宵吟,。
他叹“戎士不得解甲,百姓不得在野”,亦叹孑然与寇为伍,既要对付面前的,又要防范背后袭击,“进退唯谷,首尾狼狈”是他对生存环境的清醒认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他“徒怀愤踊,力不从愿,惭怖征营,痛心疾首”。
叹过痛过,刘琨依然满怀斗志,神驰寇庭,他告诉司马邺,他与刘聪和石勒二虏势不并立,二虏不枭,他“无归志”;秋谷既登,胡马已肥,一旦投入战斗,他将身先士卒。
可是这是一支孤军,一支奋战在敌后的孤军。
他是这支孤军的领袖。
名义上他可以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可名义上的东西是靠不住的。
“公受奕世之宠,极人臣之位,忠允义诚,精感天地。
实赖远谋,共济艰难。
南北迥邈,同契一致,万里之外,心存咫尺。
公其抚宁华戎,致罚丑类”……这样的问候可以抚慰人心,却无法挽救现实的失败。
网络配图 公元316年冬天,败于石勒伏击的刘琨穷蹙,不能复守并州,接受幽州刺史鲜卑人段匹磾之请,取道飞狐口,到达幽州。
【五】 公元317年6月,祖逖在南与石勒战。
刘琨在北,也想聚兵攻击石勒,但,力不从心,不成。
次年3月,祖逖和刘琨寄托希望的司马睿正式即位。
此时在段匹磾军中的刘琨却已没有报效的机会。
他和段匹磾曾经“甚相崇重,约为兄弟”,但此时他们间没有信任,刘琨成了囚徒。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矣如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刘琨自知必死,为五言诗赠卢谌托意。
受国恩,不能报,“虽才略不及,亦由遇此厄运”,人谁不死,死生命也,“但恨仇耻不雪,无以下见二亲耳”。
公元318年5月,48岁的刘琨和子侄4人同时被害。
英雄失路,万绪悲凉,祖逖什么时候听到了刘琨的凶讯?双雄尚剩一雄。
祖逖尚在,石勒不敢窥兵河南。
敬畏心生。
于是斗争变成另一种方式。
石勒派人给祖逖母亲修墓地,又给祖逖写信请求通使交市。
祖逖不报书,听互市,获利十倍。
“公私丰赡,士马日滋”,祖逖想,“推锋越河,扫清冀朔”到了。
司马睿却不再相信。
他意甚怏怏,内怀忧愤,想进取不辍,却已等不及,“天欲杀我,此乃不祐国也”,公元321年,刘琨遭缢杀3年之后,祖逖病卒,“豫州士女,谯梁百姓为之立祠”。
壮志未酬,时年祖逖56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祁彪佳民生诗选:以诗记史,心系苍生
然而,在这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位文人以笔为剑,用诗歌记录下民间的疾苦与期盼,他就是祁彪佳。
祁彪佳,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浙江山阴人,明末散文家、戏曲家。
他的诗歌中不乏关注民生的佳作,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展现了其心系苍生的情怀。
一、祁彪佳的民生情怀 祁彪佳出身于官宦世家,但他并未沉溺于个人的荣华富贵之中,而是时刻关注着民间的疾苦。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百姓的苦难与期盼融入诗中,使得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苦雪行》:天灾人祸下的民生写照 祁彪佳的《苦雪行》是一首典型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
诗中写道:“庚辰夏月苦淫雨,平地水涨三尺许。
怒涛汹涌没昏朝,飘尽青苗与黑黍。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使得农田被淹,庄稼被毁,百姓生活陷入困境。
祁彪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百姓遭遇天灾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在天灾面前的无助与脆弱。
三、《秋夜仝陈自髻坐月寓园远阁》:战乱中的民生哀歌 除了天灾,战乱也是导致民生凋敝的重要原因。
祁彪佳的《秋夜仝陈自髻坐月寓园远阁》便是一首反映战乱中民生哀歌的诗歌。
诗中写道:“西北有烽火,一轮照逃流。
”这句诗描绘了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悲惨景象。
祁彪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强烈谴责,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四、《前送疟》、《后送疟》:讽刺民生疾苦的另类视角 除了直接描绘民生疾苦外,祁彪佳还通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
他的《前送疟》、《后送疟》两首诗,便以疟鬼为喻,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吏。
诗中写道:“燃青灯,伴愁侣。
鼠凌人,鬼作语。
”这些诗句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黑暗,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五、祁彪佳民生诗的历史意义 祁彪佳的民生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们以诗记史,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百姓的苦难生活。
这些诗歌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状况,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祁彪佳作为一位文人的担当与情怀。
他的诗歌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不公,也映照出了他心系苍生的高尚品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