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写过一首诗,却因此诗而死里逃生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简介: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关于诗人,有一种说法:是天才,是地才,而王维是人才!还有一种说法: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摩诘,便是王维!甚

【千问解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关于诗人,有一种说法:是天才,是地才,而王维是人才!还有一种说法: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摩诘,便是王维!甚至唐朝代宗啊都称他为“天下文宗”!可见世人对王维的评价之高。

虽说诗家评价都带有主观色彩,往往难以令所有人信服,但要说王维是盛唐最超群的诗人之一,是绝不为过的。

想必大家也都熟悉说过的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句可以算是对王维一生才华和成就的总结——诗画双绝!诗则为盛唐山水诗之最,而画则是南宗山水画之祖。

除此之外,王维还在音乐、书法、佛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单说其诗,我们所熟悉的王维的名句就数不胜数:“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

王维的诗意境总是那么幽美,处处透露着闲适淡然的情趣。

不过有一首诗却是例外,这首诗既不见王维超然闲淡的情趣,也没有王维平日里作诗的水准,甚至可以说是王维一生中最为拙劣的一首诗。

然而这首拙劣的诗却见证了唐王朝最凄惨的时代,也对王维日后的命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且看这首《凝碧池》: 凝碧池 唐·王维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凝碧池,是东都洛阳的一处禁苑名胜。

天宝年间,爆发,叛军相继攻克了洛阳和长安。

而则仓皇逃亡蜀中,朝中的很多文武大臣以及宫中梨园乐工被遗弃在长安成为叛军的俘虏,王维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板荡识忠臣,大乱之世最能辩出一个人的品性。

安史叛军将俘虏的文武大臣及宫嫔乐工等人押送到洛阳,安禄山为人喜好享受,将乐工都看押在凝碧池,并时常在此地大宴,让梨园乐工奏乐助兴。

有一位名叫雷海清的乐工奏乐之时悲愤异常,将乐器一摔,面向长安方面大声痛哭。

安禄山恨他扫兴,将其乱刀分尸,在场的唯有屈辱啜泣! 王维此时也被关在洛阳,来探望他的好友告诉她乐工雷海清的事迹。

王维悲痛无比,以指代笔悄悄在好友手中写下了这首《凝碧池》以表之痛。

诗中前两句民生凋敝,百官流离。

后两句描写宫中的凄凉之景,而叛军却宴饮庆祝,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出诗人此刻无可奈何、无以言表的悲愤哀痛。

要说这首诗的艺术成就确实不高,放在王维的诗集中可以说是相当拙劣了。

然而这首拙劣的诗却充满了国仇家恨,反映出安史之乱文武百官的凄惨境遇。

而且这首诗对王维的后半生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玄宗从蜀中归来,拨乱法证不可避免。

而当初被唐玄宗抛弃成为俘虏的文物大臣就倒霉了。

这些大臣有的投靠了安禄山,而有的则坚贞不屈。

投靠安史的自然算是奸臣了,但坚贞不屈的却也被安禄山强行封了官职。

王维就被强行授予了伪官,于是也上了唐玄宗的清算名单。

所幸的是,这首《凝碧池》流传天下,唐玄宗也为此诗感动不已。

得知是王维所作,又加上王维的弟弟甘愿舍弃官位为他赎罪。

最终王维,逃过了这场大清算,还保全了官职。

但曾被授予伪官却让王维名声尽毁,朝中同僚不知真相,多有背后唾弃之言。

王维经历此事,做官也越发消极,从此醉心,以琴画作诗为趣,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从此“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王维写过一首诗,却因此诗而死里逃生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