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武庙的七十二名将,只有一个是曹魏的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纷争不断的社会环境为有为将之才者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机会,也
【千问解读】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纷争不断的社会环境为有为将之才者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机会,也因此催生出了无数英雄豪杰。
他们的故事,随着历代的不断传承而为大众熟知。
其中的人物更是得到了人们的追捧和崇拜,如忠义无双的、舍身救主的、英俊潇洒的、豪迈率直的等等。
不只是民间崇拜英雄,连官方也对他们十分尊敬。
从起,朝廷专门设立了武庙,并以武成王姜太公作为主要祭祀对象,这和供奉的文庙正相对应。
除了姜太公,武庙里还有着十哲、七十二子,他们无不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的帐下可谓是大将云集.不过,其中却只有一人入选了七十二名将之列,而阵营的张飞鲜少,为何却能入选呢? 想解答这个疑惑,我们还要先看看武庙选拔大将的标准。
不管是十哲还是七十二将,或多或少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简单来说,朝廷当然不会将一个阴险狠毒、有倾覆社稷 案底 的武将选入武庙,供世人祭祀和学习。
正因武庙包含着宣传和教化的作用,所以被选入其中的武将不仅仅需要有过人的军事才能、优秀的战争贡献,最好同时也具备忠诚、踏实、低调、勤勉等优良品质。
举例来说,同为建立的元勋,因为始终兢兢业业、低调沉稳,为汉朝效力而被尊为,则因为性格倨傲、功高震主,最终晚节不保而只入选了十哲。
因为统治者重视文化素质的教育,所以如果武将同时能够具备一些才智,那就更加受欢迎了。
再拿张良来说,要论军事才能,十哲中的、、无不是战功赫赫,而张良则因为更具有学问,符合统治者的 审美标准 而力压其他名将。
弄清这些规则后,我们再来看看为何曹操帐下许多武将都没能入选。
首先,可能是由于曹营武将们的功绩并不突出。
能够在武庙中得到供奉的,无一不是历代的顶级名将,他们当中,许多都有战胜数十万大军,或是攻取大量州郡的傲人战绩。
而曹操毕竟终其一生也只是占据了北方,和蜀汉、东吴三分天下。
所以他帐下武将们的战功,大多还是难以和武庙中的猛人们相比的。
其次,或许是为了平衡各个时期入选武将的数量。
不算和东吴末期的羊祜、等人,那么位列七十二将中的三国武将就分别有邓艾、张飞、、张辽、关羽、、,其中,曹魏占有两席,蜀汉两席,东吴三席,这样分配似乎比较均衡,如果将曹营所有优秀武将都选入武庙,那么势必造成人口过多,失去了“评选历代名将“”的意义。
我们再来看看张辽的入选。
他尽管陆续在丁原、吕布、曹操帐下效力,但从其性情、行为便可看出,他并不是 三奴 式的人物,所以这一点也就不怎么被人诟病了。
至于能力,他曾经以八百人袭击的十万大军,史载: 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曹操曾经盛赞张辽道: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
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可见张辽性格踏实、文武双全,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统帅之才,这样的张辽,自然也得到了武庙的认可。
张飞为何能够入选,原因一当然还是为了平衡数量。
作为蜀汉势力中拔尖的武将,张飞入选也能够令人信服,毕竟在史书中。
他不但有 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 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敌皆无敢近者 的勇猛战绩,也有 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的以智谋取胜的例子。
此外,张飞性格直率,为人忠厚老实、心直口快,能够为了保护主公而独守当阳桥,这样忠诚可靠的品格,自然是被统治者大加赞赏。
再加上他被老将的气节感动而将其释放并礼待,体现出了 国士之风 。
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武勇、谋略、性格、德行,还是风度上,张飞都达到了入选武庙的标准。
他作为蜀汉势力的代表被选入,也就十分顺理成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