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齐之后为什么没有改变国号 重要还是因为周天子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不久,就将功臣和宗亲分封天下各处,代替周天子治理各方。
其中,先后辅佐
【千问解读】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不久,就将功臣和宗亲分封天下各处,代替周天子治理各方。
其中,先后辅佐周文王、周武王两代君主的被分封到了山东丘陵一带,建立了。
西周时期,齐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东方诸侯中对周朝权威最具威胁的势力,这才出现了周夷王烹杀齐哀公的故事。
到了春秋时期,即位后,在贤相主持的变法改革过程中,齐国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尊王攘夷”的大纛下,为了抵御北方的山戎和南方的荆蛮(),齐桓公九合诸侯,在中原诸侯中率先称霸。
然而齐国的霸业并未持续多久,随着管仲和齐桓公的相继离世,逐渐取代了齐国成为新的中原霸主,并且一直持续百年岁月。
直至春秋末年,晋国始终是左右中原局势的大国。
三家分晋是指晋国内部三股强大的卿族瓜分晋国领土的历史事件,它与田氏代齐共同成为春秋、战国之间的分界线。
所谓田氏代齐,是指公元前386年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国君主的历史事件。
颇为有趣的是,据《淮·齐俗训》中记载,西周初立之时姜太公(姜齐先祖)和(先祖)曾有过一段围绕齐鲁治理方略的对话,其中就预言了齐鲁两国日后的发展轨迹。
二人曾相互询问对方的治国之策,姜太公认为要“举贤尚功”,周公则认为首当“尊尊亲亲”。
随后姜太公对身边人说“鲁从此弱矣”,认为只重用亲近之人,势必难成大器。
而周公同样不赞同齐国的治理方案,他对身边随从说“齐后世必有劫杀之君”,认为崇尚功劳而忽略品德是非常危险的。
后来鲁国果然如同姜子牙所预言的那样,暗弱不堪。
而齐国也的确像阐述的那样出现了弑君篡国的野心家。
齐康公时期,田氏通过“大斗贷出小斗收入”等一系列收买人心的手段,在齐国内部赢得了远高于君主的声望,并由田和正式篡夺了君位。
自此,齐国的君主之位由姜姓变成了田氏。
此后在田氏的经营之下,尤其是改革之后。
齐国实力逐渐复苏,并成为之中的佼佼者。
那么,田氏代齐之后,为何没有改变国号呢? 田齐之所以没有改国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齐国不同于后世朝代,它只是周天子下辖的一个诸侯国,属于地方行政单位,其国号是需要获得周天子册封的。
田氏代齐本身是“”的典型,统治的法理性并不牢固,因此继续沿用旧国号可以减少周天子承认自己的阻力。
另外,从西周到战国,“齐”作为国号已经存在数百年岁月了,齐人概念早已深入当地百姓心中。
如若贸然更改,恐怕会引发国人不满。
更何况田氏本身就是以齐国百姓“救世主”的形象攫取政治声誉的,因此沿用旧号也可以起到安抚百姓的效果。
时期,更换国主的事情、小宗反噬大宗的情况屡屡发生,大家都司惯了。
这种权力更迭与后世的改朝换代存在本质区别,贸然更改国号不仅 可能付出社会动荡的代价,更会因此招致其他诸侯国的不满,有百害而无一利。
正因如此,齐国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了秦朝建立。
此后历代王朝中,也屡屡用“齐”来作为自己重要的名号来加以册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