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社会矛盾究竟多严重?闯王李自成因此轻松入京

初期建都南京,时期迁都北京。
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
【千问解读】
初期建都南京,时期迁都北京。
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
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后期天灾人祸不断,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急剧迸发,腐朽没落的明朝统治者进退失据,奄奄一息。
最终仅用了2天的时间便攻破了北京,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那么抛开天灾不说,我们看一下明朝后期的社会矛盾究竟有多严重。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明朝朝臣中为数不多的明白人,兵科都给事中曾应遴上疏,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臣闻有国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今天下不安甚矣,察其故原于不均。
何以言之?今之绅富率皆衣租食税,安坐而吸百姓之髓,平日操奇计赢以役而独拥其利,有事欲其与绅富出气力,同休戚,得乎?故富者极其富而至于剥民,贫者极其贫甚至于不能聊生,以相极之数,成相恶之刑,不均之甚也。
” 在这样一个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大背景下,统治者还穷尽所能对老百姓敲骨吸髓,最终导致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百姓民不聊生,只有。
更可悲的是这些脑满肠肥,尸位素餐的肉食者们,在北京局势最危急时刻,崇祯帝请这帮勋贵大臣富商巨贾献金救大明于既倒,可是主疑臣奸,,方才献出了一万两银子。
可在李自成进京后,对这些居心叵测,一毛不拔的勋贵富贾们一阵严刑拷打,居然敲出了七千万两白银,真是失财又丢命,可气又可叹。
这些聚集起来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统治者之间的内部矛盾,促使李自成,明朝各地方官吏与守军是望风而降。
要说李自成有多高的政治智慧,有多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我看这两项都平平常常。
就凭一句“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就让浸没了二百多年儒家理教思想的大明王朝轰然崩塌。
广大的百姓,恨透了苟捐杂税,恨透了不停的征输,更恨的是助纣为虐的地方官吏,纷纷起来响应闯王号召。
而那些平日里只会肆虐百姓,遇“流寇”而逃的明军,“将无纪律,兵无行伍,淫污杀劫,惨不可言,尾贼而往,莫敢奋臂,所报之级,半是良民”。
最终逼的那些最守本分的良民都投奔到起义军的阵营里去了。
素有明朝擎天一柱的,驻军襄樊,奸淫劫掠,无恶不作。
当地百姓,半夜里去左营放火。
左良玉准备撤军,还未出发,老百姓箪食壶浆,地迎接“流寇”去了。
大明王朝的败亡,不怨天,不怨地,只怨统治者自己的腐朽没落,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