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时期为什么会发生官渡之战?起因是什么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20 点击数:
简介:,是末年“”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官渡之战是影响汉末局势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历来大都认为官渡之战是主

【千问解读】

,是末年“”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官渡之战是影响汉末局势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历来大都认为官渡之战是主动进攻的一方,则是被动防守。

其实如果仔细分析,这样说并不准确,官渡之战其实是曹操挑起了的,为了抢占河内郡。

公元190年至199年,十年的期间,中原大地上各个军阀集团互相攻击,争夺地盘,吞灭兼并。

到了公元200年,北方除关陇和辽东两个边隅地区外,八州之地为袁曹两大军事集团所分割。

袁绍并河北青、冀、并、幽四州,曹操兼并河南司、豫、兖、徐四州。

两大集团旗鼓相当,军事上袁强曹弱,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优于袁绍。

一山难容二虎,袁曹争雄必然爆发,袁绍和曹操心里都清楚这一点。

建安四年(199年)发生的一件事,让袁绍和曹操的决战提上日程。

这一年袁绍忙于和公孙瓒的最后决战,三月,黑山帅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相救公孙瓒。

援兵还没到,公孙瓒秘密派人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于北隰之中,举火把为应,公孙瓒就从城内出战。

袁绍劫得了这封信,将计就计,举起火把。

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

袁绍设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最后引火自焚。

而曹操在建安四年二月,趁袁绍与公孙瓒激战之际,公开挑起事端。

事情的原委还要从河内张杨说起,张杨原是丁原部将。

杀丁原,当时张杨回并州募兵,于是据有河内郡。

原来也是丁原的部将,与张杨的关系非常好,张杨一直和袁绍联合。

公元198年曹操围攻吕布,张杨想要去救援,却失败了,于是率军前往东市,遥与吕布成。

曹操私下联络张杨的部下杨丑,杨丑杀了张杨准备带着河内郡投降曹操,结果眭固又杀了杨丑,眭固是倾向于袁绍的,他准备投降袁绍。

建安四年四月曹操直接挥师临河,派、史涣渡河击杀眭固,占领河内郡,打入袁绍的领属区,建立了河北前进基地。

其实河内郡本来是夹在袁绍和曹操双方中间的,相当于一个缓冲地带,曹操占了河内,无疑打破了平衡。

袁绍大怒,但是此时袁绍正和公孙瓒对峙,他曾经致书公孙瓒,劝公孙瓒投降,除去嫌隙,而公孙瓒不予理会。

于是袁绍奋力灭公孙瓒,当曹操进兵河内时,袁绍也取得了胜利。

袁绍凯旋之后,以、统军事,、荀谌、为谋主,、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时间大约在公元199年五六月之间,虽然和田丰极力反对,但是袁绍志得意满,一意孤行。

公元200年二月,袁绍正式进攻曹操,发布讨伐曹操的檄文,其中有一段就是指责曹操抢占河内郡。

注引《献帝春秋》说:“曹操渡河攻占河内,声言援助袁绍讨伐公孙瓒,实际是要偷袭袁绍大本营根据地邺城。

恰好公孙瓒败亡,袁绍也识破了曹操计谋,立即回军,曹操退守敖仓。

”这就是说,曹操进兵河内,挑起袁曹公开对立,成为官渡之战的直接导火线。

而且其实在官渡之战正式开打之前,曹操也做了一系列准备,不仅仅是抢占河内郡。

在建安四年六月,曹操派、朱灵拦击,袁术败亡。

八月,曹操派琅琊相,引精兵入青州,牵制袁绍的东线力量。

此外还有安抚凉州、关中诸将等等。

所以官渡之战中,虽然袁绍是主动进攻的一方,曹操被动防守,但是追根溯源,可以说是曹操挑起了官渡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汉末时期为什么会发生官渡之战?起因是什么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