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消灭其他诸侯国?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9 点击数:
简介:秦国,是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之战又称建立之战,指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建立秦朝的战争。

从公

【千问解读】

秦国,是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之战又称建立之战,指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建立秦朝的战争。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到前221年灭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从而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秦朝。

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时,距离已有40年左右的时间了。

也即在长平之战重创之后,秦国并没有一鼓作气,消灭赵国等诸侯国。

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一统六国的时间之所以被推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赐死,从而造成秦国的无敌军团不再无敌。

一 首先,对于之首的白起,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

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

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担任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换而言之,白起手下的秦国大军,显然可以称得上一支无敌军团了。

但是,公元前257年,白起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

在秦昭襄王杀了白起之后,秦国大军的战斗力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举例来说,战国末期,秦国在消灭上,李信率领的20万大军被项燕击败,等到领军的时候,必须要60万大军,也即取得兵力上的绝对优势,才有把握消灭楚国。

与此相对应的是,白起在进攻楚国等诸侯国时,往往是以少胜多,而不是以多胜少。

二 再比如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都城大梁。

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

但是,即便是靠着大水冲破魏国的都城大梁,秦军依然经历了3个月之久的战斗,才最终迫使魏王假出降,从而消灭了魏国。

而这,无疑也是秦国无敌军团不再无敌的重要体现,也即在本该的战国末期,秦国却在消灭衰弱的魏国、赵国、楚国等诸侯国上十分费力,这在白起生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所以,在笔者看来,这无疑是秦昭襄王杀白起的后果,也即一位优秀将领的被杀,直接影响到秦军的战斗力。

三 ,指将才难得。

出自元·《汉宫秋》第二折:“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在战国时期,优秀将领的存在,是完全可以影响战役走向的。

比如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和之间的能力差距,无疑是秦军最终获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再比如长平之战、邯郸之战中,这位名将的出现,同样是赵国得以继续抵抗秦国的重要原因。

进一步来说,公元前229年,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而在李牧被杀害后,赵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抗之力了,进而被秦国大军攻破都城邯郸。

所以,对于秦国来说,秦昭襄王除掉白起,显然影响到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

四 最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子孝文王嗣位。

自公元前257年赐死白起之后,秦昭襄王面对山东六国,再也没有取得重大的胜利。

换而言之,如果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继续重用白起的话,即便不能消灭山东六国,但是,赵国、韩国、魏国等靠近秦国的三晋诸侯,是完全有机会消灭的。

所以,秦昭襄王因为猜忌等原因,选择赐死白起,最终成就了秦始皇嬴政。

等到秦始皇嬴政在位时,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秦始皇嬴政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从而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正是一统六国的功业,促使秦始皇嬴政成为毫无争议的千古一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消灭其他诸侯国?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