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300年前一夜间从历史消失的奇怪王国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9 点击数:
简介:导读: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象泉河畔,有一块神秘而又奇特的土地,在这梦幻般的群山之中,一座雕塑般的古城遗址镶嵌在巨大的雅丹山体之上---这就是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古格王国

【千问解读】

导读: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象泉河畔,有一块神秘而又奇特的土地,在这梦幻般的群山之中,一座雕塑般的古城遗址镶嵌在巨大的雅丹山体之上---这就是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古格王国遗址。

这个曾经一度兴盛和繁荣的王国,在距今300多年前一夜之间突然神秘的消失了。

于是就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

古格银眼——绝后的精品 札不让的北面,有一个名叫“鲁巴”的地方,今天仍然是札达县的一个乡。

藏语中"鲁巴"意为"冶炼人"。

传说古格王国时期这个地方素以精于冶炼与金银器制造而闻名,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器,都由鲁巴铸造。

据说鲁巴铸造的佛像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精湛,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

其中,最为神奇的还有-种名叫"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更是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因为极少流传于世,所以尤为珍奇。

长期以来,无人知晓其究竟为何物。

直到1997年夏季,我们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铜像,才终于揭开了"古格银眼"之谜。

这尊头戴化佛宝冠,4臂各执法器,结跏趺坐于兽座莲台,头生3眼,额上正中眼为纵目。

3只眼的眼球都采用镀银的技法做成,在金黄色的铜像背衬之下银光闪闪,晶莹锃亮,这就是所谓"古格银眼",看来的确名不虚传。

由此可见,古格王国时期金属制造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的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

就在15年前,古格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但自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在此展开了一系列收获巨大的考古工作以后,这个消亡了350年的王国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

近十数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

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

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

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术特点。

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

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

最早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考察的是英国人麦克活斯·扬。

1912年,他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进行考察。

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来探奇访幽。

但真正的科学考察是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

以他们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窑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

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

现在的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窑,几间寺庙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

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

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

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

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遗存。

历史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

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

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

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

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

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

之后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西藏长期处于藩王割据局面。

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王室相互斗争,奥松之子贝考赞为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便带着三个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

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

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

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

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古格王朝的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经数百年不衰。

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上路弘法”。

古格在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的,这里又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线路 从山脚的入口沿着小径走,首先要经过4间古殿,即红庙、白庙、度母殿和轮回庙。

山顶有一座坛城殿,要参观古寺需由工作人员打开门锁。

寺内保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一些壁画上的金漆依然闪亮发光、光彩夺目。

几间寺里以白庙规模最大,叫“拉康嘎波”。

一些小洞窑内放着盘子大小的泥印佛像“擦擦”,是喇嘛到此修建时做的。

据说除泥土之外,还混合了很多圣物。

白庙和红庙的面积差不多大,约为300平方米,庙内墙上绘满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壁画。

白庙内有一幅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国王世系的壁画,非常珍贵。

红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1038年阿里王意希沃迎请古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的壁画,画中一队舞女翩翩起舞,旁边有人击鼓吹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这些壁画虽时隔数百年,色泽仍很鲜艳。

山腰中有两条隧道连接,直通山顶。

北面悬崖边上的通道,仍堆放着不少鹅卵石,残留着当年抗敌的痕迹。

走过崖边通道,一再往北行,一个地面垫高,仅余四壁的院子,便是当年国王议事的宫殿。

山顶的护法神殿壁画主体部分大多为密宗男女双修佛,画风泼辣,用彩强烈。

壁画下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狱之苦,各式刑法惨不忍睹。

边饰则是一长排数十位裸空行母、妩媚优雅,,无一雷同。

在遗址的顶端,有一个不显眼的小门,门口有小牌——“冬宫”。

沿台阶可深入山内。

山内的通道很陡,只容一人上下。

下行几十米后山洞扩展开来,有大小几十间房屋,多数只有1.8米左右高。

最外层透气、透光,类似阳台,比较开阔。

这里就是当年古格王冬天避寒之地,不过如今里面已经空无一物了。

折回山腰,三间寺庙的周围,有十多个洞窑,其中还藏着古代武器诸如盾牌、盔甲和长剑之类。

干燥的天气,令这些文物得以完整保存。

从县城到古格路上的山上,出现一座一座土墙,这也属于古格的痕迹。

古格遗址旁边就是看门人(可让看门人带路)的住所往山脚下步行约10分钟就到了干尸洞。

干尸洞坐落于一岩壁之下,洞口离地2米左右,毫不起眼。

洞内十分宽敞,深几十米,堆满无头干尸。

据传洞的最尽头是喇嘛,紧挨着的是儿童,其次是妇女和男人。

由于气候干燥,尸体没有完全腐败,散发着一种怪味。

关于干尸洞的传说有许多种,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斩去头颅,而尸骨则弃于洞中。

随机文章徐达夫人进宫做客…她下车前「赞叹1句」 朱元璋:杀了!NASA拍到地球是监狱,人类是外星人送到地球的囚犯(太阳系屏障)地球上13.8亿立方公里的海水从何而来,岩石中水分被重力挤出来火龙卷和水龙卷撞一起,小概率事件/火龙卷造成1000人死亡揭秘中国国花是什么花,牡丹VS梅花谁才是(两败俱伤菊花也来凑热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解析:300年前一夜间从历史消失的奇怪王国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