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05 点击数:
简介:其实在农村想必大家都知道的,人死了之后有非常多讲究的,话说其中很有意思的就是烧七了,那么这些个烧七分别有什么讲究呢?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呢?下面我们也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烧七风俗的来源 在农村,人去世后要烧七,这是由来已久的,起码应该从南北朝时就已经非常

【千问解读】

其实在农村想必大家都知道的,人死了之后有非常多讲究的,话说其中很有意思的就是烧七了,那么这些个烧七分别有什么讲究呢?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呢?下面我们也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烧七风俗的来源

在农村,人去世后要烧七,这是由来已久的,起码应该从南北朝时就已经非常盛行了。

有的资料说从周朝时期便已经有了“做七”之说。

究其来源,有的说来自于佛教的生缘说。

佛教认为人生有六道流转,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果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

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

道家炼丹拜斗,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为人送终,这就有了七七之俗。

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的“魂魄聚散说”:人初生时,以七日为腊,一腊一魄成,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后以七日为忌,一忌一魄散,四十九日而七魄散,所以烧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

不管来源是什么,人死后烧七,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每隔七天烧一个七,称为“做七”、到“七七”为最后一个,称为“断七”。

七日从去世之日算起,如果星期一去世,则每个七都是星期天。

那么,各个七都有什么讲究呢?

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各个七的讲究

在我们胶东农村,最重视的是五七,但其他七也各有说法。

不管哪个七,一般都是女眷先夹着装有烧纸的包袱到坟头哭拜,男眷到后拉起女眷,开始烧纸鸣鞭及磕头活动。

一七,又叫烧头七。

民间说法,头七的时候世者尚能认人,谁参加了烧七祭祀,他心里清清楚楚,以后每个七都会盼望他来。

所以,如果子女有离得远的,怕以后万一哪个七不能参加的,头七最好不烧,免得逝者以后每个七都盼望他来烧七。

我清楚地记得,父亲去世是1991年的冬月十五,那时代交通不便,我在县城离家五六十华里,在冬天雪大的时候不敢保证每个七都能如期参加。

所以,尽管头七那天我在家,母亲也坚决不让我参加,所以我记得非常清楚,别人去坟上烧七,我陪着母亲在家里流泪。

二七,谐其音为儿七,一般只有儿子们参加祭祀活动,本家亲邻和女儿都不参加。

三七,是五七之个比较大的一个七,一般子女都要参加,本村近邻和主要亲戚也可参加,因参加的人较多,烧完七后主家要待客。

四七没有什么讲究,一般只是自己子女参加。

五七是最大的一个七,要扎纸所扎马,远亲近邻,能到的都要到,子女要摆祭,即以生猪头、活鸡和活鲤鱼摆三牲祭。

上坟的人要在把头的主持下,一个一个轮着磕头,仪式是比较隆重的。

五七的祭品必有饽饽,但必须是光头的,类似圆馒头的那种。

祭祀活动后要大宴宾客。

六七,谐其音为留七,即所有的亲戚朋友在内,不能每一个七都参加,要留一个七,如果前面的七都参加了,这个七就不要参加了。

七七又称遍七或断七,是烧七祭祀的最后一个,但这个七不大,只是子女或本家近邻参加。

在烧七的日子里,如果逢到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这叫天七,说明死者罪过比较大,要好好为其超度,免得其到阴间受罪,所以这天要按着逝者的年龄,往坟头上插三角形的小白旗,以未为逝者赎罪。

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七七之外的其他祭祀

烧七之外,还要烧一个百日,三个周年。

百日的计算方法是,从去世那天算起,农历三个月加十天,不论大进月小进月,也就是不以实际天数,即如果五月初八去世,百日则为八月十八日。

百日之祭,小于五七,但大于其他七,子女及亲邻一般都要参加。

周年即按去世那一天为忌日,每年的忌日为周年。

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年比较重视,二年一般不重视,三年最为重视。

三年的时候,和五七一样,要扎纸扎马,不过白马换成枣红马,烧完这个在三年,意为守孝期满,以后再不用烧七祭祀了,只是每年春秋两祭才能上坟祭祀一下。

三年的时候,子女或其他近亲晚辈,都要摆祭,和 五七一样轮番磕头。

三年的祭品,必有大枣饽饽,两个老人都去世,要用10个大枣饽饽,如果只有一个老人去世,则用5个大枣饽饽。

现在,如果父母双亡,一般趁最后一个去世者烧三年时,为先人树碑。

三年是最后一个七,所以要大宴宾客,以示对亲戚朋友的感谢。

在这三的之内,除了烧七祭祀,每逢逝者生日,要为其烧生日,子女参加,到坟头祭祀叩拜,祭品为生日面。

总之,农村的烧七祭祀是比较讲究的,近亲叩头要三拜九叩,远亲一般叩四个头,所谓人三鬼四,给活人磕头是三个响头,给死人磕头是磕四个。

每个七的主祭品也各不相同,包子、面条、饺子、面鱼、饽饽,各有讲究。

一七饺子二七面,三七饽饽圆又圆,四七供上荷包蛋,五七饽饽六七包子,七七随意。

烧七祭祀是对先人的一种纪念活动,应该继承和发扬,但是其中的一些繁文缛节和大吃大喝之风应该革除。

他杀了慈禧太后的宠臣 去世时十几万百姓竟跪地相送

一直都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她掌控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掌握了天下所有人的生杀大权,因此大部分人都十分畏惧她,担心一不留神就丢了脑袋,但是有个人却不怕她,甚至还杀了她身边的当红,这个人就是丁宝桢。

网络配图 丁宝桢很早就进入官场,并且仕途初期的顺利。

不走关系,不行贿,竟然坐上了巡抚的位置,在朝中位居二品大员。

但是他和很多大官不一样,历史上有很多贪官,在最初进入官场的时候都是一片赤诚,但是没有抵挡住利益和权力的诱惑,慢慢迷失了自己。

而丁宝桢却不一样,他不论当了多长时间的官,都还保持至当初的赤子之心。

他从小车身贫穷,但是却有着非常远大的理想,三年进宫当官,并且应为公正廉明,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在位期间政绩突出,多次得到上司的赞扬,并且杀了当时大太监安德海震惊朝野。

网络配图 安德海是谁。

他从小就被家里人送进宫中当太监,咸丰在位的时候就是由他伺候的,深得咸丰皇帝宠爱。

咸丰皇帝驾崩以后,失去靠山的安德海就开始依附慈禧,把慈禧伺候的舒舒服服的,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可以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他。

有了慈禧这个大靠山,安德海也变得越来越放肆。

开始干一些非常出格的事情,开始干涉朝政,买官卖官,中饱私囊。

总之所有坏事都干尽了,当年很多人都看他不顺眼,但是他背后的靠山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人敢动他。

网络配图 但是丁宝桢却不惯着他,有一次安德海违反皇宫禁令,没有手谕不得私自出宫,但是他借着给慈禧买东西的理由,强行出宫去。

丁宝桢知道以后,正好抓住了他这个把柄,直接推出午门砍了。

杀了慈禧的心腹,整个朝野十分震动。

都以为他要到大霉了,但是没有想到,慈禧竟然没有吭声,这就更加让人奇怪了,不过丁宝桢做的有理有据,还是先斩后奏,就算慈禧也说什么。

丁宝桢在四川总督的位置上十年之久,66岁因病去世。

因在世期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他去世以后当地十万百部跪地相送,一时之间传为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嬴政又为什么钟情于骊山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古代惨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

秦始皇嬴政建陵于此,也造就了二世而亡的悲剧。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嬴政又为什么钟情于骊山,建陵于此呢?从中国历史的传统风水之说看,骊山绝对是一块福荫之地。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做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是秦始皇嬴政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皇帝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

《水经注》载:“秦始皇嬴政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

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骊山之南的蓝田玉着称于世,现代地质队曾在骊山北麓开凿金矿。

从视死如视生的传统观念分析,秦始皇嬴政死后还想把这里的金和玉占为己有。

此外,秦始皇嬴政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其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

按《水经注》的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嬴政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而《两京道里记》载:“始皇陵南有尖峰,名曰望峰,言筑陵者望此为准。

”根据勘察,秦始皇嬴政陵封土中心顶端以及外城垣的南北两门与其南边的骊山最高峰望峰南北相对在一条直线上。

而每一道峰脊似一个花瓣,秦陵就在花蕊位置。

民间称始皇陵为“莲花穴”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嬴政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如此一块风水宝地,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秦始皇嬴政会选中骊山为自己营造身后帝国了。

可以说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嬴政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

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依山环水的建陵思想。

加入收藏
               

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