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十不求出自哪里

佛前十不求的核心其实不是为了自己求佛,而是为了别人求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求佛。
佛前十不求原文: 一不求,身无病,身无病苦贪心生。
要以病苦为良药,厌离娑婆菩提行。
二不求,事无难,磨难更使道心
【千问解读】
佛前十不求最早出自于这个《宝王三昧论》,系明代高僧妙叶所集,具体的作者不详。
佛前十不求的核心其实不是为了自己求佛,而是为了别人求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求佛。
一不求,身无病,身无病苦贪心生。
要以病苦为良药,厌离娑婆菩提行。
二不求,事无难,磨难更使道心坚。
踏平坎坷成大道,一次挫折一层天。
三不求,心无障,心无障碍易自狂。
心田常除烦恼草,无明化作无量光。
四不求,利于我,执着利我三途车。
愿替众生受病苦,令诸众生得欢乐。
五不求,不招魔,无魔磨炼不成佛。
魔是修行好法侣,德高自能降众魔。
六不求,事易成,人处顺境难修行。
逆境顺境无分别,事成事败应等同。
七不求,名和利,贪图名利堕轮回。
常觉名利如梦幻,甘作默默无闻人。
八不求,人报答,望人报答路偏差。
随缘了业了生死,无欠无赊好还家。
九不求,申屈冤,忍屈受冤旧债还。
别人打骂是助行,宠辱全忘功德全。
十不求,人帮我,自力更生不攀缘。
有所求时都是苦,无所求后得自由。
第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参禅学道的人,不要要求身体一定要健康,永远不生病,因为身体没有病,有时候容易生起贪欲、执着。
“有病方知身是苦”,学道的人有时候带三分病,才知道发道心。
因此,无病固然很好,有病也不必害怕,有病反而更能激发精进向道的心,所以,“念身不求无病”。
第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在世间做人处事,不要害怕困难挫折,有时太容易、太顺遂,容易骄傲、自大,甚至引人嫉妒;从艰难困苦里完成目标,反而不会遭致嫉妒、障碍。
所以,“处世不求无难”。
第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发心学道,不要要求没有障碍;没有一点障碍、干扰、困难,容易轻忽所学,做人就会躐等、僭越。
所以,世事越是艰难,越懂得谨慎从事。
所以,“究心不求无障”。
第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不坚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怕魔难,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难有时候也是我们的逆增上缘。
所以,“立行不求无魔”。
第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我们无论是读书、创业,或是从事任何工作,不要急于成就,太容易成就,则志愿不坚,很容易遭致失败,所以,“谋事不求易成”。
第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与人交朋友,不要处处想到要别人帮忙我、有利于我,这种自私的心态,交不到知心的好朋友。
与朋友交,要想到我怎样给别人快乐、给人欢喜、给人利益。
如果一味要求朋友有利于自己,就会亏损道义。
所以,“交情不求益吾”。
第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与人相处,不要要求别人凡事听命于我、顺从我,事情太过顺心如意,则容易刚愎自用。
所以,“于人不求顺适”。
第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帮助别人,不要企望人家报答我。
望人报答,那不是布施,是贪欲;既然布施,就要无所求,无所求的无相布施,才是真布施。
第九、见利不求争分,利争分则此心妄动
见到人家有了好处、利益,不要就想分一杯羹,也不要生起嫉妒心;要生随喜心,为人家欢喜、祝福,这样就不会痴心妄动。
第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受到人家的冤枉、委曲、压抑,不要急于辨白、申诉,否则容易滋生怨恨;反之,能够吃得亏、看得破、放得下,有时反能增加自己的道德、福报。
蒹葭出自诗经哪部分 是一首怎样的诗
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
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蒹葭是一首怎样的诗蒹葭一般指《秦风·蒹葭》,《秦风·蒹葭》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写作者在一个深秋早晨,来到河边追寻自己思慕的心上人。
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表明离情别绪。
第二章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情感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第三章描绘出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描绘出他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全文写景抒情,全诗三章,重章叠唱,情景交融,表现了主人公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之情。
蒹葭原文及译文原文:《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夜郎自大”出自哪里?历史上的“夜郎国”曾是一个国富兵强的大国吗?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 说的是公元前122年,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
期间,滇王问汉使:“汉与我谁大?”后来汉使途经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同样问题。
因而世人便以此喻指狂妄无知、自负自大的人。
其实,夜郎并非自大,历史上的“夜郎国”曾是一个国富兵强的泱泱大国。
其一,古夜郎地广数千里。
《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这表明夜郎确实是当年中国西南最大的国家。
大约在战国时代,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
“夜郎”的本名应该是“耶朗”(林河《中国巫傩史》),“耶朗”即唱诵,是在祭祀活动中以半朗诵半咏唱的形式,宣读氏族盟誓。
因而“耶朗”是一种口头立法。
凡是参加“耶朗”的氏族都是“耶朗”大团体的成员,相当于今天的欧盟成员国。
“夜郎国”实行的这种“耶朗制”,形成了一个以经济与文化为纽带的庞大社会组织,整个“夜郎国”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耶朗”组成。
由于翻译的原因,汉人让“大耶朗”变成了“大夜郎”。
古夜郎文化波及范围甚广,《·南蛮传》说“永初初年,九真徼外夜蛮夷,举土内属,开境千八百四十里。
”当时的夜郎甚至包括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古夜郎的核心虽在今贵州黔西南一带,但它东至湖广,西及黔滇,北抵川鄂,南达东南亚各国,地广数千里,与西汉初期的版图不相上下,可谓泱泱大国。
故“汉孰与我大?”并非“夜郎自大”。
其二,“夜郎国”国富兵强。
《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载:“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
夜郎能拥有精兵十余万,可见其国力之强盛。
长年养十余万精兵,给养、武器装备便是一笔巨额开支。
公元前111年,夜郎曾派精兵协同征伐南越反叛。
《史记》上还提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
”枸酱是当年蜀地出产的驰名商品,蜀人不顾禁令,偷偷走私到夜郎高价销售。
由此可见夜郎人很有钱,消费水平很高。
有史书说在夜郎“居其官者,皆富其十世。
”这夜郎国对官员实行的是“超级高薪制”,一人做官,居然能保其十代子孙的富裕。
被世人称作蛮夷之地的夜郎,能如此富裕的原因是拥有黄金、白银、丹砂、国漆等当年的重要资源,这就像当今拥有石油资源的中东富国。
时期,兴师征伐南蛮夜郎之地,其中一大动因便是掠夺古夜郎所在地的资源。
其三,“夜郎国”是外贸大国。
《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载:“元狩元年,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今印度),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大夏”即古代的,这四川的商品是通过夜郎国转口印度,再由海上商船运抵西亚波斯等国的。
据证实,中国古代有两条“”,其中的海上“丝绸之路”便是从夜郎国转运到东南亚、印度等地,再转往地中海沿岸各国。
夜郎国与南越国并无臣属关系,但当年两国间的商品交易却十分频繁。
夜郎国大致存在于世300多年,遭灭国于西汉末期。
河平年间(公元前28-25年),夜郎国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又不服从汉朝出面调解。
汉朝新任牂牁郡守陈立便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夜郎的末代国王,继而平定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
从此,夜郎不再见于史籍,只留下一句“夜郎自大”的成语。
随机文章眼看要成功!司马懿营前来一白发老人诸葛亮叹:吾命休矣揭秘沙尘暴多发于什么季节,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图标是怎么样的军方唯一承认的外星人事件,比利时不明飞行物事件/13万人目击1984年被贬下凡的神仙,翻遍资料找不到/疑似变成了一个动物(谣言)小行星带位于什么之间,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位于太阳系内)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