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为何要咬吕洞宾?为什么还要被说不识好人心?

</p><p>这当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了,但是也会让人感到很奥秘,当作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为何会被狗给咬了?是狗故意要咬他,还是他做了什么事情,让狗觉得不咬他不可以?那既然咬都已经咬了,为何还要被人们说成
【千问解读】
人们经常会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一番好心都被辜负了,那就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这当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了,但是也会让人感到很奥秘,当作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为何会被狗给咬了?是狗故意要咬他,还是他做了什么事情,让狗觉得不咬他不可以?那既然咬都已经咬了,为何还要被人们说成是“不识好人心”呢?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又是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说吕洞宾驾着钟汉离的仙鹤前往庐山学道,路过南昌城,于是下来游玩一番。
吕洞宾在集市上得知夏口镇王员外家摊上大事,员外年方十六的女儿被一个妖怪瞧上了,要求员外将女儿许配给他。
王员外自然不肯,妖怪便施展法术强占王小姐。
王员外斗不过它,于是请了一干道士前来做法驱妖,这些道士根本不堪一击,纷纷抱头鼠窜。
王员外听说报国寺有位高僧,本领高强,于是派人前去请其降妖。
吕洞宾便由此得知消息。
吕洞宾提出要一起去除妖,但王家仆人说此妖本领高强,能喷火,还会障眼法。
此时的吕洞宾还没成仙,心里没谱,便与仆人去报国寺请大师降妖。
大师派弟子前去降妖并叮嘱他,那妖是二郎神哮天犬,偷着私自下凡,不好应付。
大师还说,哮天犬罪不至死,无须杀之,否则二郎神面前不好交代。
吕洞宾与大师弟子带着法宝前去降妖,大师弟子从袖中取出一幅布画,吩咐吕洞宾拿着此画守候门口。
如见哮天犬进入画中,迅速将画卷起,便可将它挫骨扬灰。
大师弟子本着除妖务尽的原则,一心要将哮天犬处死。
吕洞宾虽应允了下来,但心里早已想好要放哮天犬一马。
大师弟子进洞后,拿出法宝念念有词,顷刻间天兵出现,与哮天犬展开激战。
哮天犬发现对方人多势众,且战且退。
哮天犬渐渐不支,向洞口跑去,吕洞宾慌忙的卷起卷轴,忽又想起大师的话。
急忙打开卷轴,可哮天犬并非一般的妖狗,它冲出画来,直接咬向吕洞宾。
幸好吕洞宾穿着混元八卦袍,但肉体凡胎的他还是晕倒在地,哮天犬逃之夭夭。
这便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来历之一。
传说吕洞宾成仙前是个读书人,他有个叫苟杳的朋友,爹娘死的早,是个为人忠厚的君子。
吕洞宾邀请苟杳到自己家里读书,以后或许有出头之日。
一日,吕洞宾家来了位客人,看到苟杳一表人才,便想把妹妹许配给他。
吕洞宾怕耽误苟杳的锦绣前程,想推脱掉。
但没料到,苟杳因姑娘长的漂亮便满口答应。
吕洞宾看苟杳已做决定,便对他说:“贤弟主意已定,我也不拦着,不过成亲后,我要与新娘共度三晚。
”苟杳大吃一惊,又想到吕家对自己不薄,思前想后的便答应了。
成亲的夜晚,吕洞宾进了洞房,只见新娘子头盖红纱坐于床上。
吕洞宾便悄悄坐在灯下读书,等新娘睡了,他便离开。
一连三天皆是如此。
苟杳痛苦的熬过了三天,进入洞房发现新娘在哭诉:“相公为什么一连三天都不上床,只顾读书,天黑来,天亮便走?”苟杳这才明白吕洞宾为鼓励他读书的良苦用心。
几年过去了,苟杳金榜题名,做了大官。
后来吕洞宾家中失火,一无所有。
于是去找苟杳,但苟杳却不提帮忙之事,吕洞宾一气之下便不辞而别。
吕洞宾回到家乡,发现房屋焕然一新,还看见屋里有一口棺材,妻子披麻戴孝,嚎啕大哭。
原本是吕洞宾离家后,苟杳帮他盖了房子,又送来棺材说吕洞宾在他家病死了。
吕洞宾气急败坏的拿起斧子,劈开棺材,竟发现里面都是财宝,还有一封信,是说:“苟杳并非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
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这便是“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来历之二,后来将苟杳传成狗咬了。
传说吕洞宾得道成仙后,路过一河边,看见一个男子淹死在河中。
吕洞宾将此人捞上来后,为了将其救活,便将路过的一条狗的心脏给挖了出来,换到了此人的体中,这位男子才得以救活。
结果这个男子醒后,对吕洞宾破口大骂,还责怪他多管闲事。
受到莫名责备的吕洞宾,看着路边死去的狗,便用泥巴捏了一个心脏将狗救活,谁知这狗活过来之后与那人并无两样,,拼命的去追咬吕洞宾。
后来人们就用“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来形容这类狼心狗肺的人或狗。
百家姓为何会有复姓?中国的复姓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的百家姓中,大多都是单字的姓氏,但也有一部分为双字的复姓,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慕容、司马、欧阳等等,那么这些复姓是怎么来的呢?为何会复姓产生呢?复姓,是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
很多人以为复姓全部都是起源于历史的北方的少数民族,本来是错误的,多数的复姓都是起源于历史汉族。
复姓的来源比较多,有官名来的,如太史、巫马、乐正等;以封邑来的,如令狐、羊舌、段干等;以居住地而来的,如东郭、南郭和闾丘等;还有以祖先名字而来的,如公良、公羊和颛孙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如拓拔姓和尉迟、万俟等,也有以物品名称而来的谷梁姓,甚至有如赫连这样自创的姓氏。
中国的复姓分为汉族复姓和少数民族复姓。
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略·氏族》中,把从西汉到唐朝少数民族的汉式复姓划分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诸方复姓”三大流派。
宋朝以来又陆续增加了“鲜卑复姓”“契丹复姓”“女真复姓”“蒙古复姓”“满洲复姓”,以及中华南方少数民族的复姓流派。
在《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显示,中国从古至今各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有9012个、三个字的姓有4850个、四个字的姓有2276个、五个字的姓有541个、六个字的姓有142个、七个字的姓有39个、八个字的姓有14个、九个字的姓有7个、十个字的姓氏有1个。
复姓在中国曾经是很多的,但是现在这有些复姓已经基本消失,像公孙、即墨、公良、第二等,都已经很难找到。
到现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导致了很多重名的。
曾经有一段时流行单姓改复姓,但是这些后改的复姓在本质上并不算是复姓,因此也并没有被国家列为复姓。
蒙山大佛消失秘密,为何突然消失600年?
蒙山大佛生于北齐551年,1千5百多岁,比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它高66米,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
就这么一尊大佛却从人们的视野中奇怪消失600年。
蒙山大佛为何会奇怪“失踪”600年?佛像哪去了?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蒙山。
据史籍载蒙山大佛建成于北齐时的公元551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元代以后,蒙山大佛奇怪“失踪”。
直至六百多年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山西太原当地一个叫王剑霓的老人发现。
蒙山大佛消失秘密,为何突然消失600年?佛像全高六十多米,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比四川乐山大佛低,但比其建造时间早162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在《北齐书》“幼主恒纪”中记载着“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这个“宫”就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宫,遗址在晋源镇古城营村九龙庙一带。
晋阳西山在哪里,《北齐书》中并未讲明。
晋阳西山即太原西山,这里的天龙山天龙寺、龙山童子寺、蒙山开化寺三处都有大佛,到底哪处才是“西山大佛”呢?当年武则天曾专门为大佛制作了硕大的袈裟,可见其兴盛,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饱受战火摧毁和自然侵蚀的大佛在元末时佛头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间。
1983年时,一位叫“王剑霓”的太原人,在普查地名时,重新发现了蒙山大佛。
发现当时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觉得非常神秘。
北朝时期,太原已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冲撞交汇的前沿,随着三个少数民族主体性政权在并州地区的确立,太原逐渐成为多民族融合与北方贸易的中心区域。
而这一阶段,北朝这个异族统治的开放、创新、萌动的执政状态,也正是佛教在山西境内迅速发展的动因。
著名高僧佛图澄,得到后赵石勒政权的大力支持,在山西境内弘扬佛法、广收门徒,以致魏晋时期佛门高师名僧多出其门下。
与释道安齐名的高僧法济、支昙、慧远、法显等都是山西人氏。
其中雁门楼烦人慧远,菜叶网,与鸠摩罗什一起被后世佛界奉为泰山北斗。
而平阳人法显则是中国历史上赴印度、斯里兰卡访学的第一人,著有《佛国记》一书。
东魏时期代县僧人昙鸾是净土宗的开山鼻祖之一,东魏孝静帝称其为“神鸾”,日本佛界称其为本师,并尊山西交城玄中寺为祖庭。
佛教的繁荣直接推动了寺庙建筑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北魏、东魏、西魏皇室出资筹建寺院约47处,王公大臣筹建寺庙约830余处,民间出资筹建寺庙约三万余处。
这一时期的佛像,多广额高鼻,长眉丰颐,很似北魏鲜卑人的体征。
体态衣纹多劲直,形象肃穆,身躯雄伟健壮,显示出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气质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