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野田黄雀行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3-06-07 点击数:
简介:说到曹植,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在历史上的文学造诣可是非常高的,而且也是写了很多非常有名的古诗词,对于他著作的《野田黄雀行》的原文是什么呢?很多人肯定都不记得吧?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首古诗词的翻译及赏析。

1、《野田黄雀行》原文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

【千问解读】

说到曹植,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在历史上的文学造诣可是非常高的,而且也是写了很多非常有名的古诗词,对于他著作的《野田黄雀行》的原文是什么呢?很多人肯定都不记得吧?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首古诗词的翻译及赏析。

曹植野田黄雀行原文翻译赏析

1、《野田黄雀行》原文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曹植野田黄雀行原文翻译赏析

2、《野田黄雀行》翻译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3、《野田黄雀行》赏析

全诗可分两段。

前四句为一段。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以比兴发端,出语惊人。

《易》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说卦》)谚曰:“树大招风。

”则高树之风,其摧折破坏之力可想而知。

“风”前又着一“悲”字,更加强了这自然景观所具的主观感情色彩。

大海无边,波涛山立,风吹浪涌,楫摧樯倾,它和首句所描绘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实际是现实政治气侯的象征,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险恶风涛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作者内心的悲愤与忧惧。

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里,在这样一种心情支配下,作者痛定思痛,在百转千回之后,满怀悲愤喊出了“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这一自身痛苦经历所得出的结论。

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论!无论从传统的观念,无论从一般人的生活实际,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来。

儒家一向强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

从《诗经·伐木》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到今天民间流传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都是强调朋友越多越好。

然而,正是由于它的不合常情常理,反而有了更加强烈的震撼力量,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悲愤。

从曹集中《赠徐干》“亲交义在敦”、《赠丁仪》“亲交义不薄”、《送应氏》“念我平生亲”、《箜篌引》“亲友从我游”等等诗句来看,作者是一个喜交游、重友情的人。

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翩翩佳公子,如今却大声呼喊出与自己本性完全格格不入的话来,不但用以自警,而且用以告诫世人,则其内心的悲苦激烈、创巨痛深,正是不言可知。

曹植野田黄雀行原文翻译赏析

“不见篱间雀”以下为全诗第二段。

无权无势就不必交友,这当然不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思想,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发出的悲愤至极的牢骚。

这个观点既无法被读者接受,作者也无法引经据典加以论证。

因此他采用寓言手法,用“不见”二字引出了持剑少年救雀的故事。

这个故事从表面看,是从反面来论证“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这一不易为人接受的观点,而实际上却是紧承上段,进一步抒写自己内心的悲愤情绪。

黄雀是温驯的小鸟,加上“篱间”二字,更可见其并无冲天之志,不过在篱间嬉戏度日而已。

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于人于物都无所害的小鸟,竟也不能见容于世人,设下罗网,放出鹞鹰,必欲驱捕逐得而后快。

为罗驱雀的鹞鹰何其凶恶,见鹞投罗的黄雀何其可怜,见雀而喜的罗家何其卑劣。

作者虽无一字褒贬,而感情已深融于叙事之中。

作者对掌权者的痛恨,对无辜被害的弱小者的同情,均不难于词句外得之。

作者又进而想象有一手仗利剑的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

黄雀死里逃生,直飞云霄,却又从天空俯冲而下,绕少年盘旋飞鸣,感谢其救命之恩。

显然,“拔剑捎罗网”的英俊少年实际是作者想象之中自我形象的化身;黄雀“飞飞摩苍天”所表现的轻快、愉悦,实际是作者在想象中解救了朋友急难之后所感到的轻快和愉悦。

诚然,这只是作者的幻想而已。

在现实中无能为力,只好在幻想的虚境中求得心灵的解脱,其情亦可悲矣。

然而,在这虚幻的想象中,也潜藏着作者对布罗网者的愤怒和反抗。

曹植诗歌的特点,钟嵘《诗品》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八个字最为确评,也最常为人引用。

但就这首《野田黄雀行》而言,“骨气”(思想内容)确实是高的,而辞采却说不上“华茂”。

从总体上看,这首诗更具有汉乐府民歌的质朴风味。

首先,拔剑捎网、黄雀谢恩这一情节,就明显受汉乐府民歌中许多带寓言色彩的作品的影响。

西汉《铙歌》十八曲中《艾如张》一曲有“山出黄雀亦有罗,雀已高飞奈雀何”之句,对此篇构思的启发,更是显然。

其次,此诗的词句也多质朴无华。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这种句式完全是纯粹的口语,“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二句中的叠字及顶真修辞手法也都是乐府民歌中常见的。

这些朴实的词句和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正相适应,如果有意雕琢,其感人的力量也许倒反而会减退了。

于此可见曹植这个才高八斗的作家向民歌学习所取得的成就。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选曹丕不选曹植?真相竟是天文规律

在电视剧大军师之军师联盟中,所饰演的可谓是演技爆表,再次让观众们见识到曹操的雄才大略。

作为魏国的奠基人,曹操可以说是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他的谋略要高过吴国的和蜀国的。

在他濒危之际,曹操选择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原因是什么呢?据相关史料记载,曹操选择曹丕作为接班人是因为一条天文规律,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等四路人马一齐杀向了所在的寿春城,结果袁术不敌逃往汝南,还想继续做帝。

后来,诸侯联军又打到了汝南,袁术只得北上去投奔他的哥哥。

不想,在途中又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

袁术被迫逃回老巢寿春,后来因为天气酷热他就命人出去找蜂蜜,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郁闷至极的袁术于是大叫一声道:“我袁术至于如此(命薄)吗?”绝望之际,遂吐血而亡。

鉴于袁术那血的教训,老奸巨猾的曹操就一心只想做他的“周文王”,不过,在他生前,他早已经为自己的儿子做“周武王”扫清了一切障碍。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后,其次子曹丕袭位为魏王。

不久,他就和自己的谋臣们开始积极筹划取代的汉家天下了。

魏太祖曹操像,出自明?天然撰《历代古人像赞》。

曹操死后,很识趣地提出了禅位的请求。

可是这曹丕也不能太露骨,总要作作谦让的文章的,再说关键的一步——舆论——还没有迈出呢。

于是,曹丕毫不迟疑地拒绝了汉献帝的第一次禅位请求。

接着就是博士苏林、董巴的上言,他们从天文历象上总结出了一条“惊人”的规律:岁星在某次,某次所对应的国就兴旺发达、接受天命。

其推理过程是这样的:岁星(木星的古称)在天空运行,每十二年行一周天,所以天穹上的黄道就按岁星的运行划分为十二等份,这就是“十二次”。

而古人又把地上的州域或王国对应于天上的十二次,天上十二次中的某次发生了什么变异,那么与它对应的那个地区或王国也就会出现吉凶灾祥。

这应该就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升华。

不得不说,苏博士的这种说法是对于古代十二分野说的一次大创新。

然而试想,岁星每十二年要把十二次运行一周,那么按此说法,十二个国就都要轮番受命一次,这岂不会搞得天下大乱?这些御用文人、学者,为了取媚于自己的主子,极尽牵强附会、阿谀奉承的恬不知耻的下作之事。

但是,这个新理论对此时的曹丕却很有用,他禁不住就联想起来:光和七年(即中平元年,184年),岁在大梁,父王曹操开始靠讨黄巾起家;十二年后,即建安元年(196年),父王曹操开始迎汉献帝至,拜大将军,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过了十二年,建安十三年(208年),父王开始位居丞相;再过十二年,即今年,就该他曹丕受命为天子了。

随机文章俄罗斯不明飞行物干扰导弹中心,300米飞行物险酿核战争盘点美国NASA近年重大发现,另一个地球/外星人/UFO粉墨登场苏联多炮塔神教T35坦克,武装到牙齿却被吊打(3门炮5挺机枪)揭秘蜥蜴是恐龙的后代吗,蜥蜴是恐龙的食物/长得像并无亲属关系太阳系为什么绕银河系​原因,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围着银河系转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一代奸雄曹操一直中意曹植为什么最后选了曹丕做继承人?

身为一国之君,选继承人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作为一方霸主,在挑选继承人的事情上也不敢有一丝马虎。

曹操有很多儿子,一直是曹操心目中的最佳继承人,可是最终曹植却没有成为魏国的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

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

琰以死守之。

”崔琰引用《春秋》,标榜一定要册立来继承魏国大统,并高调表示自己会以生命来扞卫曹丕。

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热门人选,更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违反人情的事情呢?首先是性格使然。

崔琰此人身材高大,仪表出众,胡须长达四尺,就算是闲居家中也是正襟危坐,极有威严。

能够留四尺长的胡须那是要何等细心。

在《》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有匈奴使者来访,曹操觉得自己身材矮小,不够体面,于是让崔琰代替自己坐在王位上,自己则拿着一把刀站在旁边。

等待使者拜见之后,曹操派人去询问使者有和评价,使者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这个故事当然是为了衬托曹操,不过也证明崔琰长相不凡,气度高雅。

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崔琰就是一个处世严谨,脚踏实地的人。

可是曹植呢?《志》记载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

曹植是个才子,生活中一点架子没有,做事情不拘小节,经常和丁仪、等好友喝酒高歌,不知道节制,有时候甚至不注意场合。

曹植的生活中,喜欢的是随着感觉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和崔琰的严谨完全不同。

其次是崔琰的价值观念使然。

崔琰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士子,心中常常想着的是天下,是百姓。

当曹操大败之后,查看冀州的户口,非常高兴的对臣下们感叹,哎呀呀冀州果然很大啊,可以征召三十万士兵呢!崔琰听了,迎头给曹操泼了一瓢冷水,崔琰说:“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

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现在天下分崩离析,百姓痛苦,冀州刚刚平定,你曹操不去关心百姓,了解风俗,却关心什么军队,实在是让冀州百姓失望啊!当时所有的臣子吓得半死,谁敢这么触曹操的霉头啊。

还好曹操大度,反倒自己认错了。

崔琰在批评曹操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想到的只是百天下。

而在选择太子的时候,崔琰也没有计较什么曹植是不是自己的侄女婿。

崔琰一腔忠义,正直无私,让百官震撼。

连曹操也感叹崔琰“公亮”,这样正直无私的人太少啦!而最重要的还是崔琰的政治倾向使然。

曹植有才,可是曹植在写诗歌的时候很厉害,在处理政事的时候怎么样呢?曹植为人任性而行,把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写诗词歌赋和喝酒上,不务实事,甚至做出一些越轨不合礼法的事情。

像曹植就曾经乘车在只有可以通行的驰道上奔走,让曹操大怒,并表示从此之后再也不会相信曹植,相信任何儿子了。

可是曹丕呢?曹丕年轻时也曾经出外打猎,生活细节上有些缺点。

可是当崔琰义正词严的告诉曹丕不能如此的时候,曹丕非常谦卑的回复说:“昨奉嘉命,惠示雅数,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坏矣,褶亦去焉。

后有此比,蒙复诲诸。

”曹丕表示,以后我一定会痛改前非,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由此可见,曹丕心中有政务,并且听得进他人的建议,对于礼法是非常看重的。

当然,曹丕这个人很虚伪,很多事情都是做出来给世人看,给曹操看的,可是,当虚伪可以给国家给百姓带来好处的时候,那也未尝不可。

于是崔琰毅然选择了处世严谨,善于纳谏,有心国事的曹丕,而放弃了好酒轻狂,放诞任性的侄女婿曹植。

由此可见,人品决定了谁是下一任继承人。

虽然曹操一直比较喜欢曹植,但是奈何曹植身上有很多缺点,难以治理江山。

所以曹操最后听从劝告,选曹丕为继承人。

随机文章村民修路竟然挖出千年真龙,沉睡真龙腾空而起吓哭村民天王星有多少颗卫星,天卫三最大直径达1578公里(共29颗卫星)揭秘飞机降落为什么三转弯,有序排队和把飞机的降落姿态调到最佳雪花是什么形状,美丽的雪花形状各异/一般不会超过六角形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增强大抗力预防癌症(腹泻者禁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曹植野田黄雀行原文翻译赏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