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曼德勒华人最集中的城市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3-03-27 点击数:
简介:文/图 黄胜友 中国网4月22日讯 搜寻我记忆中最早的曼德勒,是高中时代读过的老作家艾芜的《南行记》文章里的城市符号,一座经过艰辛跋涉西南边陲云南边境过后,才可以到达的异国缅甸的一个热闹的城市。

中国环球网与中缅友好协会联合组织的“中国网络名人海上丝路缅甸行代表团”一行12人,是

【千问解读】

缅甸曼德勒华人最集中的城市去缅甸最大城市曼德勒1

文/图 黄胜友

中国网4月22日讯 搜寻我记忆中最早的曼德勒,是高中时代读过的老作家艾芜的《南行记》文章里的城市符号,一座经过艰辛跋涉西南边陲云南边境过后,才可以到达的异国缅甸的一个热闹的城市。

中国环球网与中缅友好协会联合组织的“中国网络名人海上丝路缅甸行代表团”一行12人,是从缅甸首都内比都乘坐旅行社的中巴车,沿着中国援助修建的内比都到曼德勒的一级公路,经过4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赶到缅甸中部最大的城市曼德勒的。

曼德勒坐落于伊洛瓦底江畔,城市里一座突起的曼德勒山格外引入瞩目。

相传佛祖曾经路过曼德勒山,并且预言山脚将出现一个伟大的城市。

在信奉小乘佛教的缅甸,每一处景观都与佛祖有关联。

曼德勒是缅甸的宗教和文化中心,据介绍共有大大小小八百多座寺庙、佛塔和佛学院,曼德勒有着为数总多的僧侣和尼姑。

缅甸曼德勒华人最集中的城市去缅甸最大城市曼德勒2

曼德勒最大、最主要的佛塔,是可以去贴金的马哈牟尼塔。

马哈牟尼塔塔内供奉着本尊高约4米,重达6.5吨的马哈牟尼佛,当地佛教信徒将它视为佛陀的真身,因此在缅甸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

据说该佛像的修筑者波道帕耶王1782-1819在位从诺开搬运过来的,所以佛塔也叫作“诺开佛塔”。

1784年,波道帕耶王开始修建马哈牟尼佛塔。

1884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佛塔,本尊马哈牟尼佛因为是青铜创造的,所以避免于难,现在佛像身上贴满了佛教徒们捐赠的金箔,佛像上挂满了各种金质饰物,从而佛像金光闪闪、金碧辉煌。

据说马哈牟尼佛非常灵验,如果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就抚摸一下青铜佛像的对应部位,身体就会康复。

马哈牟尼佛像被安放在一人多高的一个平台上,信奉者和游客可以在入口处购买金箔,缅币1600扎一包,然后排队从台阶上去,将金箔贴在自己想贴的地方。

信众到这里来,都是为了给佛像贴金箔,长年累月下来,马哈牟尼佛已经被金箔贴厚了7厘米之多。

缅甸曼德勒华人最集中的城市去缅甸最大城市曼德勒3

我也排队很久登上了佛像塔座,紧挨着佛教信徒,从佛像的右侧挤到马哈牟尼佛像的右腿部位,然后虔诚的一页一页贴地撕开金箔,仔细认真的按到佛像身上,千问网,然后用手掌一次又一次地紧按贴上的金箔。

因是首次贴金,手掌上,脸上不时地的沾上了不少金箔。

不但给佛像贴了金箔,也给自己沾了金箔。

近距离仰视马哈牟尼佛,仔细观看佛像的金身,佛像上被贴的金箔形成的金疙瘩排列有序,跌宕起伏,厚厚的金箔,层层紧压。

马哈牟尼佛的头顶、胸前还有虔诚的佛教信徒挂带的许多样式的黄金制品,非常庄严肃穆。

马哈牟尼佛只有男性才干上去贴金,女施主只能跪拜在佛像前的大厅地毯上,手持鲜花,双手合十,口诵佛经,向佛祖祈福众生。

佛塔台上有一位维护治安的警员,还有一位寺庙的工作人员,维护登塔的秩序。

缅甸曼德勒华人最集中的城市去缅甸最大城市曼德勒4

马哈牟尼塔大殿缴纳一美元后是可以拍照的,工作人员会发给你一个卡片套在手腕上。

但是贴金箔的佛像的塔座上贴金箔的过程是禁止拍摄的。

马哈牟尼塔大殿豪华庄严,富丽堂皇。

我在拍摄时发现,大殿内的柱子都是用翡翠玉块包装的,还有很多价值连城的翡翠贴在柱子上。

2015年4月12日于曼德勒。

黄胜友

缅甸是如何进展起来的?关于阿奴律陀的评价又是怎么样的

在中国西南边陲,有这么个国家,人家地方不大,但却一直有着很强的存在感,而且和中国关系还很铁。

看过电影《湄公河行动》的都知道,当那帮子毒贩猖獗于金三角时,正是这个国家和中国缉毒警通力合作,才剿灭了一波又一波猖狂的毒贩。

是的,这个小国家,叫做缅甸。

然而,缅甸只是它最新的一个名字,考虑到这个国家也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比起很多欧洲国家都古老呢),古代的缅甸还有其他更古老的名称。

今天老王就来简单说说缅甸历史中最辉煌的一段~ 01 在中国史籍上,称缅甸为“膘国” , 称为“蒲甘” ,称为“缅”,以后才称为“缅甸” 。

这其中,蒲甘是缅甸早期的国名,同时,也是蒲甘王朝都城的名称。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十二缅甸始末》中说:“缅人,古朱波也。

汉通西,汉谓之掸,唐谓之骤,宋谓之缅,逮主为缅甸宣慰司。

自永昌西南,山川延邀,道路修阻,固名之缅也。

” 古缅族壁画 所以缅甸的得名,完全是我大明朝赐予的。

接下来老王再来说说缅甸的前身之一,蒲甘。

话说蒲甘原是一个小村,位于亲敦江与伊洛瓦底江汇合地处南不远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敏建县境内,和曼德勒相距不远,到仰光也仅仅500多公里。

此地地势优越,交通方便,是云南经掸邦到不丹经商的必经之地。

传说公元847年时,有一位叫彬牙的缅甸部落酋长,曾在此地建立了一个革命根据地。

刚开始这地儿人烟稀少,后来随着生产(双重意义)日益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就变成了一个乡镇。

蒲甘景色 不过直到阿奴律陀登基此地,建立蒲甘王朝之前,这个地方还只能算是一个国家的雏形。

它北与南诏为邻,东为山岭,除少数掸族外,几无人迹,而西南方均为膘族人之地,更南一点,就是得楞人的地盘。

蒲甘南部的直通和勃固,是缅甸各民族文化水平最高、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 孟族集居地,也是最早接受印度传入上座部的区域,当时西部沿海地区的若开族,正在筹建区域自治,许多大小城镇也已逐渐兴旺和发达。

北部和东北部高原地带,则处于掸族封建土司的统治之下,摩尼镇和丹伦县等地区的吉仁族, 也根据各自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性、特点,散居在各个地区和角落,从事农业生产,扩充实力,抵御外族的入侵。

值得一提的是,南部孟族同中南半岛东南部势力——强大的高棉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北部的掸族同国力正在不断增强的南诏,进行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接触。

所以,当时蒲甘周围邻国的情况是:东南面,是高棉族人建立的高棉王国,势力范围扩展到缅甸南部的颠那沙廉等沿海地区,和马来亚半岛。

东南隔海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出现了 一个力量强大的,控制了庞大地域的室利佛逝王国。

西南隔海,统一了印度南部地区和锡兰,并将其力量扩展到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注辈国。

正在逐渐走向衰亡的道路。

从上面的格局,可以明显看出,阿奴律陀王登基后,欲完成统一缅甸之大业,绝非易举。

阿奴律陀王 首先,孟、掸两大强族之兴起,是最大的威胁和障碍。

此外, 上述诸邻国, 随时都有入侵蒲甘的可能,这对蒲甘王国的存在和巩固显然是不利的。

面对这样的国内外条件,蒲甘王国何以能南征西伐,逐步扩大疆土,成为一个大国呢? 02 这是因为,蒲甘王国虽然不大,但土地非常肥沃,物产也是异常丰富。

根据发现,蒲甘城迷崩佛塔的碑铭载有丈量土地的器具及水稻、玉米、豆类、香瓜等76种作物,堪称是舌尖上的蒲甘…… 同时也证明了这个11世纪的古国,已经具有相当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

庄稼多了,也就能够供应得了更大的人口。

从公元650年开始,许多由咱们云南流入缅甸境内的古缅族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附近的著名产米区— 叫栖,始终是蒲甘坚固的经济支柱。

大量史料证明,蒲甘不仅便于同平原地区缅族人民联系,而且是当时正在迁移的缅甸人民的主要通道。

因而有利于把缅族人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集体。

再到后来,蒲甘盛世揉合了缅、孟、骡、贴等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且依靠佛教作为宗教精神思想,把各族人聚合起来。

如此优厚的自然条件和文明基础,是立国强兵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因素,显然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积聚了足够强大的实力。

而且,他们的作战主力缅族战士,更是有着勇不可当的战斗力。

03 根据史料记载,古缅族的大规模南迁是在公元七至九世纪之间。

尤其是强盛的南诏国攻陷膘国之后,才迅速流入缅甸境内的。

他们从云南来到缅甸的东北部,接着又迁徙到伊洛瓦底江流域,多数云集在蒲甘及其附近的叫栖县一带地区。

他们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冲破层层障碍,磨练了的斗志,培养出了英勇顽强的强大战力。

如今的缅族女战士,英姿飒爽 而缅族人中的佼佼者——阿奴律陀,更是缅甸漫长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全国的大BOSS。

他的主要历史贡献包括:发动民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促进国家的繁荣兴旺,征服直通、阿拉干等地,使缅甸南、北部和西部统一起来。

还有一点,阿奴律陀凭借宗教战争取胜的有利时机,确立了上座部佛教为国教,从而推动了佛教文学及建筑雕刻的发展。

从此之后,缅甸人民笃信佛教,很自然地对这样一位佛教的传播者倍加信崇和怀念。

从古至今,各种缅甸史学家们纷纷撰文作书,歌颂阿奴律陀王的伟大功绩。

只不过他们当然不会提到,这位伟大人物也有可怕的另一面:1057年阿奴律陀征服直通后,曾经大开杀戒,给生活在直通的孟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孟族人民怨声载道,不断发起暴动。

哦,后来继承其王位的修罗王,就是在孟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下丧命的。

阿奴律陀之后的一位明君江喜陀,就聪明得多了。

他机智地采取了安抚和团结政策,对缅、孟族人民一视同仁。

比如在宫廷中起用孟族人担任文武大臣,按照孟族人的习俗为他们举行晋封礼,还册立孟族公主为王妃,用孟族的艺术风格建造阿难陀寺等著名庙塔。

可谓是极尽讨好孟族人之能事。

江喜陀像 江喜陀年迈之时,为了使缅、孟两族人民长期友好相处,甚至把自己的宝贝千金瑞因梯,嫁给了前任孟族国王摩奴诃的曾孙那格达门,并生下了缅、孟混血王子——阿隆悉都。

阿隆悉都倒也不负众望,在位时颁布了全国统一使用的度量衡制度,并把一切旧有的判例汇编成法典,还同一些邻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04 如此,正是在诸位大佬的努力,外加内在外在的优越条件下,诞生了缅甸史上辉煌的蒲甘王朝。

这个盛世的确堪称经济繁荣, 武功震栋。

经济上,足以供应大量寺院的修建,国势上,足以吸引外国高僧来访,并鼓励缅甸僧徒到锡兰等国求学。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强大兴盛的朝代,才有了后来的缅甸。

随机文章“喜形于色”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喜形于色”好还是不好?详解c5运输机和c17的区别,造价3亿美元的C17性能更优神奇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施加一个小小的力量就可以毁灭世界世界上最强的龙卷风 , 中国最大的龙卷风/江苏一天被龙卷风侵袭23次探索时间漏洞可以穿越,扭曲光线停歇时空穿越时空(打破时间禁锢)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日军为什么要大肆屠杀新加坡华人?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

在新加坡美芝路纪念公园里,有一座由四根白色锥形石柱组成的高67米的纪念碑。

纪念碑的四根石柱分别代表着忠、勇、仁、义,同时也象征着新加坡四个民族,即中国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混血人的苦难与精神。

每一座纪念碑的后面都在讲述一个个关于死亡与苦难的故事,这座落成于1967年2月15日的纪念碑也不例外,听听它的碑名吧,它叫“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

纪念碑四根柱子内侧用汉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语刻着如下一段文字: 1942年2月15日至1945年8月18日,日军占领了新加坡。

我国居民无辜遭到杀害者不计其数。

事件已过去20多年的今天,我们好不容易才把遗骨收集起来,郑重地埋葬在这里,建立起这座碑,以便永久记录这一悲痛。

确切地说,“我国居民”大多数是华侨华人,这座碑的后面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新加坡华侨屠杀事件的故事。

为什么要针对的华人华侨痛下杀手。

时任新加坡警备司令河村说:“我军为了进行多方面的作战任务,必须立即专用许多兵力。

然而到处都潜伏着敌对的华侨,他们企图妨碍我军的作战,如果我们现在不先下手予以根处的话,那么就无法期望维持南方的基础。

警备司令命令必须尽快实施市内的扫荡作战,找出这些敌对的华侨加以解决,以解除我军作战的后顾之忧。

” 屠杀的原因是“他们妨碍我军的作战”,目的是“以解除我军作战的后顾之忧”。

结果是什么? 同为参谋的杉田曾对当时同盟通讯社记者说:“可能杀死了5万名华侨。

” 这就是结果,杀死了5万名手无寸铁的华侨。

在日本屠杀平民的战争罪行中,5万这个数字让新加坡华侨屠杀事件与南京大屠杀以及菲律宾巴丹半岛死亡行进并称“三大屠杀”。

日本针对平民的屠杀事件中,中华民族占了两个,长长的历史河流中,那时的中华民族流出的血液似乎也可以染红整条河流。

新加坡华侨屠杀并没有犹如南京大屠杀一样,见中国人就杀。

当时新加坡人口约摸80万,最多的是中国人。

日本并不会让新加坡成为一座空城,为此,他们只能采取“查证”的方式,来判定谁是“良民”,谁是“抗日华侨”。

“查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的做法查问华侨的经历、职务之类的。

然后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

诸如“蒋介石和汪兆铭,谁正确?”“你知道陈嘉庚(华侨的抗日领导人)吗?”“你是否是知识分子?”“你是否文过身?”等奇怪的问题。

经过“查证”之后,判断不是“抗日华侨”的人,就发个“良民证”,并且在手上或脸上等身体部位盖上“检”字,然后释放。

如果判定是“抗日华侨”,就如猪仔般赶上车,拖往各个屠场进行的宰杀。

可能 是在海边用机抢扫射,可能推进海里淹死,的,死法很多。

这种“查证”只是形式上的过场,谁是“良民”,谁是“抗日华侨”,日本人说了算。

生杀予夺,掌握在这群丧心病狂的刽子手手里。

历史在大致上是会还人民一个真相。

任何灭绝人性的种族屠杀,终究会露出真面目,任何手染鲜血的屠夫,终会接受正义的审判。

也许,这是历史能给人们带来的最大的欣慰。

随机文章神农架不明飞行物成拍摄背景,专家分析是软件效果所致养蜘蛛会认主人吗,蜘蛛生性凶残是不会认主人的复活成功的灭绝动物,八大珍稀动物灭绝后复活/震惊世界灯泡为什么是真空的,灯泡为什么是梨形的(里面是惰性气体)赤道为什么是一条重要的纬线,南北半球分界线/动植物长得更快更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缅甸曼德勒华人最集中的城市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