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是一个放慢脚步去享受的地方是怎么回事?丽江是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地方

华文媒体代表(右)在体验用VR全景展现的纳西史诗《创世纪》后,对纳西族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杨浩明摄 华文媒体代表(右二)在纳西创世纪文化体验中心学写东巴文“福”字。
华文媒体代表和游客一同观看生态大型实景演出《印
【千问解读】
图为参加采风活动的部分华文媒体代表在丽江古城大水车前合影留念。
华文媒体代表(右)在体验用VR全景展现的纳西史诗《创世纪》后,对纳西族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杨浩明摄
华文媒体代表(右二)在纳西创世纪文化体验中心学写东巴文“福”字。
华文媒体代表和游客一同观看生态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
华文媒体代表在丽江的数字古城5G展馆体验景区VR直播。
丽江古城俯瞰。
赵子荣摄
“玉龙雪峰白云飞,蓝月湖波翠如翡。
”人们经常说:不到丽江,枉到云南。
7月10日,丽江迎来一批特殊游客。
刚刚参加完前一天举行的第四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又踏上探访丽江的采风行程。
逛智慧小镇
“在数字古城建设上,丽江走在前面”
丽江古城,是采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站。
走过古城水车,踏上石板路,就进了丽江古城。
四方街上的青石板还在诉说着茶马古道的往日岁月,5G覆盖之下的城区已按捺不住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激情。
在采风中,不少华媒人置身丽江古城的古街、古桥、古建筑,却感受到丽江有着一颗年轻的心——智能管理、智能服务遍布景区的每个角落,古城内随处可见显示各区域游客数量的电子屏;为游客提供免费药品、轮椅租借服务的智能急救站;扫一扫便能带着“萌蛙”游丽江——这些都让前来参观的华媒人对丽江古城的数字化建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香港紫荆杂志社社长助理魏东升告诉记者,在参观过程中,丽江古城三个特点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有景。
除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之外,具有东巴文化建筑特色的古城风貌,更加令人叹为观止。
二是有情。
在古城游览时,有一句话在他脑海里油然而生,那就是山美水美人更美,热情好客当属丽江人。
三是有序。
据了解,每天5万左右的游客在古城出入,但这里秩序井然,环境干净整洁,这得益于现代化管理手段。
随后,一行人来到丽江的数字古城5G展馆。
这里集中展示了智慧消费、智慧环保、智慧消防等数字古城建设的应用。
海外华媒人还在现场体验了景区VR直播。
西班牙华侨快报新闻主任、西班牙新丝路协会会长向静,曾走过上百个欧洲古城、古镇。
她说,欧洲很多古城在传承与保护上做得特别好,丽江在这一点上也做得很棒。
而在智慧古城和数字古城建设上,丽江走在前面,是个非常出彩的例子。
许多华媒人也有着相同的感受。
一天的采风活动,让他们近距离领略了丽江古城的神韵,感受到这座古城的现代科技元素。
品纳西风情
“我要把纳西文化介绍给国外朋友”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纳西族人口为326295,绝大部分居住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市。
采风行程中的丽江博物院、纳西创世纪文化体验中心、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东巴秘境,都能看到纳西文化的悠久传承。
在丽江古城里,华媒人发现,每家商户的店名、楹联,几乎都以汉字和东巴文同时标识。
华媒人被丽江浓厚的纳西文化深深感染。
在纳西创世纪文化体验中心,日本东京TV株式会社会长吕娟见到现场书写东巴文字的表演,也参与了进来。
有一定绘画和书法功底的她,看了一眼就临摹出东巴文的“福”字。
吕娟兴奋地说:“我要把这幅字带到日本,把纳西文化介绍给日本朋友。
”
让华媒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有在纳西创世纪文化体验中心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经历的纳西奇幻之旅。
通过神与神斗、人与神斗、人与自然斗的三大板块12个场景片段,以虚拟现实手法带人们走进寒冷的雪山,穿越时空的大门,到上古时代“触摸”《开天辟地》《鹏署争斗》《纳西今生》等瑰丽神奇的纳西故事。
西班牙《侨声报》社长戴华东表示,现代科技手段让纳西文化更加真实可感、更具吸引力。
据了解,这种文旅融合的体验中心在丽江已经迎来井喷式发展。
玩丽江文创
“让古文化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此次采风中,华媒人还参观了丽江双创园、丽江启迪K栈众创空间。
一走进启迪K栈众创空间,大家就被这里颇具纳西文化特色的各类文创产品牵引了目光。
新西兰彼岸国际传媒总裁兼董事长陆欣讌忍不住在一家在此入驻的文创企业购买了用东巴文写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挂件。
第一次来丽江的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营运总编辑罗文燕,也对纳西文化产生浓厚兴趣,选购了文创产品。
对丽江而言,创新创业的一大资源便是这里的人文历史底蕴和秀美自然风光。
众创空间以“丽江古城”“纳西文化”为打底,依托丽江及丽江周边区域特有民族特色及优质文创土壤,为丽江市中小创业者提供从培训、孵化、融资到上市的全链条服务。
丽江启迪K栈众创空间负责人何森介绍说,2018年5月正式入驻丽江市双创园以来,丽江启迪K栈众创空间已经孵化项目75个,主要包括文化创意、教育培训、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
向静表示,丽江双创园文创特色显著,每一家小店都是一个文创项目,都承载和展示了非遗文化。
双创在纳西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让古老文化走进现代生活,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华媒人还一同参观了萌蛙文创体验馆。
“丽江萌蛙”是丽江最新打造的古城IP形象,来自丽江巴格图图腾中为人们指引方向与时令的神蛙。
在下载“丽江萌蛙”手机APP之后,扫描丽江古城内“我是萌蛙,我要带你寻找丽江的美好”提示板,萌蛙便跃然屏上,带你走进丽江古城首推的景点,领略当地历史文化之美、自然之美。
丽江创新的脉搏超乎华媒人的意料。
瑞士欧亚时报社社长朱爱莲赞叹,没想到丽江既淳朴又现代,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一座富有创新活力的城市。
创新让古城、古迹和古文化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游诗意美景
“像一本翻不完的书,越看越有韵味”
从东巴秘境到拉市海玫瑰庄园,从黑龙潭到玉龙雪山景区,采风团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赞。
不知不觉,汽车两侧窗景变换,绵绵细雨中,远处的玉龙雪山云雾氤氲,若隐若现。
13座山峰由南向北纵向排列,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远远看过去就像是一条银龙腾空而出,玉龙雪山因此得名。
华媒人来到玉龙雪山东南隅的东巴秘境景区参观。
高原牧场、秘境花谷、天空栈道、龙潭飞瀑等景色渐次出现,移步易景,美不胜收。
“遥看玉龙曾有雪,遥想纳西有人家”,一幅奇美的丽江画卷徐徐展开,吸引着华媒人的镁光灯。
对美国亚省时报社长甄凯婴来说,这次采风是故地重游。
但她依然惊喜地发现,印象中的拉市海庄园变了,这里新出现了一大片美丽的玫瑰花园。
甄凯婴拍了一组照片,在朋友圈“打卡”——“时隔11年再到拉市海,玫瑰园很新鲜。
小雨中,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
“像一本翻不完的书,越看越有韵味。
”朱爱莲描述自己对丽江的“初体验”。
在阿根廷华人在线副总编辑万学栋看来,大美丽江正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我到过中国许多城市,深刻感受到,中国各地都在加大力度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注重恢复原生态的自然景观。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
“观景天降雨,尘埃难附体。
跬步致千里,心静在自己。
”来自老挝《中华时报》的姚勇情不自禁吟出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
“七彩云南,大美丽江。
丽江是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地方。
”姚勇由衷感慨,“此次采风中,我沿路看到,来丽江参观游览的人越来越多,但这里依旧山青水秀,保持着一种天然纯净的古朴之美。
”
赏精彩演出
“能唤醒乡愁的地方便是此心安处”
许多华媒人是第一次来到丽江。
在烟雨蒙蒙中游丽江,他们都感受到丽江的魅力四射。
论坛组委会为大家精心安排了多场精彩演出,包括《丽水金沙》《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
生态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让华媒人印象深刻。
“白鹿当坐骑,红虎当犁牛,野鸡来报晓,狐狸做猎犬”,演出在位于海拔3050米的全球最高实景演出场地——玉龙雪山景区甘海子,以天为幕、以地为舞台、以雪山为背景,是与山、与自然、与祖先的对话,展现了纳西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豁达。
“《印象·丽江》是玉龙雪山下的一场视觉盛宴、一次灵魂洗礼,让现代都市人远离城市的喧嚣,放下尘世的困扰。
”向静告诉记者,这是文创产业一个成功案例,是创意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丽江之行,东巴文化体验之旅,让向静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样才能既传播中华文化又赢得世界的尊重”。
《印象·丽江》主题曲是《回家》,这让许多华媒人内心泛起涟漪。
陆欣讌告诉记者,在外打拼的人为什么想回家?因为家里有山有水有亲情。
主席一句“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拨动了无数海外华侨华人的心弦。
“乡愁是一种情结,能唤醒乡愁的地方便是此心安处”。
(除署名外均为谢明摄)
南极再次发现的冰间湖仍是一个谜
近日科学家再次在南极地区发现了巨大的冰间湖,其形状,看起来像一条鲸鱼。
规模尺寸和世界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相当,而这种冰间湖的形成科学家至今没有明确的解释。
事实上这并不是人类首次发现冰间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相关的记载,但是对冰间湖的形成至今仍是一个迷。
GEOMAR Research部门的Torge Martin教授表示:“科学界刚刚发射了首颗卫星,尝试从宇宙来捕捉海冰表层的情况。
但是目前所发现的区域还比较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勘探。
”冰间湖即使到了寒冷的隆冬季节也不结冰。
这可能是因为强烈的风将刚刚结成的冰吹走了,也可能是因为较为温暖的水从冷水下面涌升上来。
不管形成的方式如何,对于野物种种而言,这些区域极其重要,鲸和海豹整年都可以从这里升到水面呼吸,而海鸟则可以整年在这片区域寻找食物。
埃及艳后长相奇丑,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
埃及艳后是电视和电影界非常聪明的女人,历史上的埃及艳后是什么样的女人?克丽奥佩特拉生于公元前69年,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托勒密王朝册封的君主之一。
她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指定他的长子托勒密和她共同执政,统治埃及。
公元前51年克丽奥佩特拉登上王位。
克丽奥佩特拉在古埃及无疑是一位焦点人物。
让凯撒大帝疯狂的女人在后人的记述里,这位埃及绝世佳人凭借其倾国倾城的姿色,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君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
但丁的《地狱》、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等,都将这位传奇埃及艳后秘密描述为“旷世的肉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
传闻塑造了一个美艳绝伦的艳后形象,埃及艳后秘密与手段自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虽说野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总能见到这位“埃及艳后”奇怪的影子,但有关她本人的文献资料却是少之又少。
历史上真实的克丽奥佩特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真的貌若天仙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好还是到她那个年代流传至今的雕像中去寻找。
在德国柏林博物馆尚有一尊据称是全世界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埃及艳后的肖像。
埃及艳后长相奇丑这尊肖像所展示的埃及艳后并不美艳:看上去她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女人,头发只是简简单单地打个髻,风格朴实,这样的装扮显然无法俘获罗马将领的爱情。
她的鼻子应该属于鹰钩鼻,但她的嘴并不性感。
她也不饰戴任何珠宝。
没有耳环,没有项链。
如果说保存在柏林博物馆里的这尊雕像说服力尚嫌不够的话,伦敦大英博物馆最近举行的“埃及艳后”展览则彻底揭开了这位传奇埃及艳后秘密的面纱。
这是首次同时展出11具克丽奥佩特拉的雕像,而这批雕像过去一直被误认为是其他王后。
从这些雕像看,女王不过是个长相一般,脸上轮廓分明,看起来较为严厉的女人。
她的个头矮小短粗,身高只有1.5米,身材明显偏胖。
她的衣着也相当朴素,甚至脖子上有很明显的赘肉,牙齿长得毫无美感。
这就是所谓的“埃及艳后”。
靠思想和学识征服人心难道这就是那位让凯撒大帝和安东尼神魂颠倒的女人?答案是肯定的,但凯撒大帝和安东尼之所以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与埃及艳后的姿色并没有直接联系。
这是英国一位学者的最新发现:其实在中世纪阿拉伯学者眼中,“埃及艳后”不是靠美色而是凭卓越的思想和学识征服人心的。
克丽奥佩特拉在阿拉伯世界是备受尊崇的大学问家,她对炼金术、哲学以至数学和城市规划无一不晓。
她聪明、诙谐、迷人,而且,她还具有惊人的毅力。
克丽奥佩特拉精通多种语言,她的第一语言是希腊语,但她也会说拉丁语、希伯来语、亚拉姆语和埃及语。
克丽奥佩特以美貌蜚声于当今天下,而智慧才是她最值得称道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