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考笔试真题冲刺预测:定义判断(11.22)

【千问解读】
1、(单选题) 个人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一是避罚服从取向阶段,为避免惩罚而服从权威或规则;二是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三是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顺从传统要求,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四是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服从社会规范,遵守法律权威;五是社会法制取向阶段,看重法律的效力,但认为法律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六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认为符合公正、平等、尊严等人类最一般原则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根据上述定义,如果一个人认为公司员工都参加了聚餐,所以自己也应该参加聚餐,则他的个人道德判断能力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 避罚服从取向阶段
B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单选题) 增效作用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防治作用大于各种药物单独对机体产生的总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能体现增效作用的是:
A 石蒜是一种抗癌药,与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使用,石蒜含有的石蒜碱毒性会增强
B 风湿止痛药酒和安乃近片均具有止痛作用,共用会使安乃近片代谢加快,药物半衰期缩短
C 白掌施用亚硝酸铁化肥后可使发黄的叶子变绿,再施用磷酸二氢钾,会产生良好的催花效果
D 赤霉素和生长素均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共用时赤霉素可抑制生长素的氧化过程从而提高生长素的含量
3、(单选题) 田保姆:指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农户将耕、种、管、收等部分或全部作业环节委托给社会化组织完成,成为规模经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下列不属于田保姆的是:
A 晚稻收割接近尾声,泥瓦匠老李仍然不慌不忙,在周边市区接了好几单活,他家的10亩稻田三年前已经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给了在家务农的邻居,连收带运,啥都不用他操心
B 老刘夫妇近年来一直跟着亲戚在外地打工,每到收割季节都得回家忙活一阵子。
去年,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合伙买了大型收割机,成立了生产合作社,老刘全家商量把田里的农活全部包给了他们
C 每年收获季,处置成堆的秸秆都让种植户非常头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王庄村委会先后购置了10套秸秆打捆、粉碎机械,及时推出了秸秆回收加工服务项目,周围村子的农民再也不为这个事情发愁了
D 某农业科技服务公司在各个村镇建立了所管地块的示范田,定期召开现场会,展示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等,当地不少农民变成了“甩手掌柜”,随时可以通过扫描公司的二维码了解托管服务的进程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避罚服从取向:为避免惩罚而服从权威或规则;
②相对功利取向: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③寻求认可取向:顺从传统要求,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④遵守法规取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法律权威;
⑤社会法制取向:看重法律的效力,但认为法律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⑥普遍伦理取向:认为符合公正、平等、尊严等人类最一般原则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第三步,辨析选项。
公司员工都参加了聚餐,某人认为自己也应该参加,未涉及“为了避免惩罚”,不符合“避罚服从取向”;且不是根据“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而决定是否参加,不符合“相对功利取向”;同时,参加聚餐不属于“符合公正、平等、尊严等人类最一般原则的行为”,不符合“普遍伦理取向”;该行为体现了为了获得认可,顺从要求,符合“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因此,选择C选项。
2.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和相互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防治作用大于各种药物单独对机体产生的总效应。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当石蒜与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使用时,石蒜含有的石蒜碱毒性会增强,而不是防治作用会增加,不符合定义;
B项:共用风湿止痛药酒和安乃近片会使安乃近片的半衰期缩短,是说明共用会使得安乃近片在体内的药效时间缩短,能否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不明确,不符合定义;
C项:亚硝酸铁化肥和磷酸二氢钾对白掌的作用不相同,一个使叶子变绿,一个对催花效果好,共用并没有产生大于药物单独作用的效应,不符合定义;
D项: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植物茎秆伸长,而共用赤霉素和生长素会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那么就比单独使用生长素的效果更好,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3.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
②农户将耕、种、管、收等部分或全部作业环节委托给社会化组织完成;
③成为规模经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④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泥瓦匠老李是将“他家的10亩稻田三年前已经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给了在家务农的邻居”,不是委托给“社会化组织”,不符合关键信息②,不符合定义;
B项:老刘全家商量把田里的农活全部包给村里的几个年轻小伙成立的生产合作社,未改变土地承包关系,老刘全家都是规模经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符合定义;
C项:大王庄村委会属于社会化组织,推出了秸秆加工服务为周围村子的农民解决了秸秆处置问题,未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周围村子的农民都是规模经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符合定义;
D项:“某农业科技服务公司”是社会化组织,让当地不少农民变成了“甩手掌柜”,成为了规模经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为什么那么多人自考,最后却选择了放弃?
事实就是如此的残忍,没有学士学位,通常就很难跨过这道坎,而大学和大学在薪水上的差距,虽然有时候只有几百块钱,但是时间一长,就是一大块钱了。
所以,很多人一进入社会,就会后悔自己没有努力读书,然后通过自学考试来弥补自己的遗憾。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考生最后都会放弃呢?选择错误的专业:趣味和困难并存自学考试的专业选取非常关键。
有些学生要么自己瞎报,要么在网上收集到的资料不完整,最后选到了难度大、自己没兴趣的专业。
这种类型的职业,不但很难学,而且很可能会给人一种挫折的感觉,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相反,参加了正式的、专门的培训学校的学生,可以根据专家的推荐,挑选到更受欢迎、更合适的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考试的成功率。
缺少自我约束:很难在长期的考试中坚持下去自学考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即使是最小的一个专业,也要修十几个科目,有些人要花上一年半或两年,才能全部通过。
在这个长期准备阶段,自我约束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但是,事实却很残忍,大部分人很难在诱惑面前保持长久的学习动机,那一瞬间的激情常常持续不了多久,最后就会因为考试的失败而中途放弃。
期待和实际:自学考试教育的价值和认同自学考试是全国认可的,也是成人教育中最有价值的教育,但不是每个雇主都会把自学考试和统招生教育分开来对待。
部分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在毕业后才发觉,自己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教育水平,但是在找工作或者工资增长方面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另外,自学考试和统招生教育起点相差悬殊,使一些人对自学考试产生了““坑””的误解。
被骗经验:黑中介的骗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场上有很多“黑中介”,它们抓住了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通过各种不真实的广告,如“包过”、“包过”、“包过”等。
这种考试方式既耗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资金,又对自学考试的信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批学生在自学考试的道路上,一起步就布满了荆棘与坎坷。
执与弃:自学考试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虽然自学考试是一条艰辛而艰辛的道路,但是自学考试的教育却有着它无法取代的作用。
这是一种受过高等教育的证书,也是一种被认可的证书,可以作为考研,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出国留学,找工作升职等用途。
所以,已经决定自学考试的同学们,若觉得遗憾或者有什么难处,可以再次咬牙继续。
每天学一小会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就会发觉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整体水平都在提高。
当然,若实在觉得自学考试太难,或者剩下的课程太多,还可以考虑去参加小自学考试,或者是参加其它一些适合于在职人员进修的成人高等教育。
毕竟,个人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如何走最好的路,就是最好的办法。
伦理学专业:用“对错之尺”丈量未来的黄金赛道
但我想告诉您一个真实数据:根据教育部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哲学类(含伦理学)专业就业率稳定在85%左右,与法学类(89%)、管理学类(88%)差距并不悬殊。
更关键的是,国家近年明确提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仅2023年中央部委就发布了17份与伦理相关的政策文件。
伦理学正在从“冷门学科”变成政策风口下的“潜力股”。
二、专业认知:伦理学就是给社会装“导航系统”的学问如果把社会比作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伦理学就是车上的导航和刹车系统。
它不负责造车(创造直接生产力),但能帮我们避开“无人区”(伦理风险)、选择“最优路线”(道德决策)。
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撞车时该优先保护乘客还是路人?人工智能写出的文章算不算抄袭?这些看似抽象的问题,背后都需要伦理学家像“交通调度员”一样,用道德准则和逻辑分析给出解决方案。
三、行业前景:政策东风已至,人才缺口逐渐显现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要求高校、科研机构、三甲医院、科技企业必须设立伦理审查委员会。
这一政策直接带动相关岗位需求:医疗领域:全国5000余家三甲医院,伦理审查员月薪中位数达1.2万元(数据来源:某招聘平台2023年报告);科技企业:华为、腾讯等大厂开设“科技伦理研究员”岗位,年薪普遍在20-40万元;公务员系统:司法、民政、宣传部门增设“政策伦理评估”相关岗位,2023年国考中占比同比提升30%。
四、适合学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修炼”伦理学?1.学科优势:语文、政治成绩好,擅长阅读思考,对历史、哲学话题有兴趣;2.性格特质:喜欢追问“为什么”,能包容不同价值观(如理解“安乐死是否合理”的正反观点);3.职业期待:不追求“赚快钱”,更希望从事有社会价值的工作,或在交叉领域(如法律、科技)成为“规则制定者”。
五、报考建议:选对赛道才能弯道超车院校推荐:优先选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如北大、人大、复旦、中山大学),或行业特色院校(如中国政法大学科技伦理方向);课程重点:主攻应用伦理学(医学伦理、环境伦理、AI伦理),这些领域就业需求明确;专业对比:比起哲学(侧重理论思辨)、社会学(侧重社会调查),伦理学更聚焦“道德困境”,适合想“学以致用”的学生。
六、风险提示:冷门专业的“冷思考”1.就业面相对较窄:约30%的毕业生需通过考研(伦理学或跨考法律、教育学)提升竞争力;2.起薪不占优势:本科毕业平均起薪约5000元,但工作5年后薪资涨幅可达150%(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3.慎选纯学术路线:高校教职竞争激烈,全国伦理学专业教授年均招聘岗位不足200个,建议提前规划“专业+技能”双赛道(如辅修法律、计算机)。
总结:伦理学不是点石成金的“捷径”,但绝对是政策红利期的“价值洼地”。
如果孩子心中有杆“是非秤”,眼里容得下人间百态,不妨让这把“对错之尺”量出属于他的人生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