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纠纷需注意什么?工伤鉴定后该请什么假?

工伤鉴定结果下来后,可以向社保局申请工伤待遇的,需要提交工伤认定书,伤残鉴定结论,医疗费用发票、等资料的。
工伤鉴定以后,就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了。
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
【千问解读】
工伤鉴定后该请什么假?
工伤鉴定后该请病假。
工伤鉴定结果下来后,可以向社保局申请工伤待遇的,需要提交工伤认定书,伤残鉴定结论,医疗费用发票、等资料的。
工伤鉴定以后,就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了。
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和医疗补助金,等等。
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的,就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
没有投保的(特指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保),则依据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则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
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仲裁或者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的,则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工伤赔偿纠纷需注意什么?
工伤赔偿纠纷,指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与用人单位之间,在确定工伤保险待遇项目、赔偿标准等问题的过程中,就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的争议。
常见类型包括:工伤认定纠纷、工伤赔偿标准纠纷等。
工伤认定,存在故意犯罪、醉酒或吸毒、自残或自杀等情形的,不得认定或视同为工伤。
无效约定,劳动合同中不得约定发生工伤用人单位概不负责,作出此种约定的,属于无效条款,不发生法律效力。
举证,受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应当由用人单位举出证据证明其主张,用人单位不能或拒绝提供证据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根据规定,工伤赔偿中有部分费用是由单位承担的。
由用人单位支付的费用,一部分是按月支付,比如停工留薪期的工资,如果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级别达到10级及以上的,用人单位还应当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这部分费用是在受伤职工离职之后才支付的。
关键词: 工伤鉴定 工伤赔偿纠纷需注意什么
清朝灭亡后还有那么多的赔款 这些钱还需要赔偿吗
说起晚清,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曾经那段割地赔款的屈辱历史。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朝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可谓是,并且还不断地割地赔款,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在这般腐朽的政府统治下,清朝很快就走到了灭亡的尽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由此建立。
但是在清王朝灭亡之时,还有很多条约赔款没有履行完,此时“责任人”大清王朝已经不在,那么这些赔款还需要进行赔偿吗? 一、清王朝留下的赔款 自1842年以来,清政府就在战败中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截止到1911年,清王朝的最后一年,在这不到70年的时间里,清政府签订了大大小小多达343个不平等条约,为此背负上了大量的战争赔款,这些战争赔款主要分为8笔,分别是: 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需赔付英国2100万银元;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需赔付英法两国白银1600万两;1874年琉球事件,需赔付日本白银50万两;1876年马嘉理事件,需赔付英国白银20万两;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需赔付俄国白银500万两;1895年甲午战争赔款,需赔付日本白银23150万两;1900年庚子赔款,需赔付十一国白银4.5亿两;1906年《藏印条约》,需赔付英国50万英镑。
这八笔战争赔款加上利息累计银元13.75亿元,要是折算成当时中国惯用的计算单位,那就是白银10.45亿两。
在晚清时期,中国大约有4.5亿人口,这些赔款平均在每个人头上那就是2.32两。
而当时清王朝的人均收入才不到6两银子,一个普通家庭一年下来,也剩不下2两银子。
就算是举国偿债,也需要四万万中国人不吃不喝还上个一年多。
与此同时,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8000万两,将财政收入全部用来还款,也需要用上13年的时间才能全部还完,清政府根本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偿还完毕。
例如在签订《辛丑条约》时,清政府就与各国议定,庚子赔款要分39年还清。
但是除了庚子赔款以外,其余的赔款并没有这么长的偿还期限。
而清政府势弱,即使还款很吃力,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还掉。
其中为了偿还甲午战争赔款,清王朝还多次跟英、德、俄借款,背负上了巨额债务,可谓以债养债。
这些赔款给清王朝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于是1911年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清王朝被推翻了,民国自此成立。
但是民国成立之后,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民国政府面前,那就是清王朝留下来的战争赔款怎么办?民国政府还需不需要偿还? 实际上,在辛亥革命刚刚打响的时候,各国列强就开始担心清王朝灭亡之后的赔款偿还问题。
因此在清王朝未覆灭时,列强就联合起来,逼迫清政府同意将关税直接用于偿还赔款,乘机夺取了中国的关税保管权。
在民国成立之后,政坛已然无力改变清帝国遗留下的烂摊子现状,加上为了争取列强对于新生政权的支持,当时的民国政府宣布承认清政府与各国所签订的所有条约,间接承认了这些赔款的正当性。
这也就意味,着民国政府需要背负上清政府遗留下来的战争赔款。
而据史料记载,因为除了庚子赔款之外的其余战争赔款,并没有太长的偿还期限,所以在清王朝灭亡时,除了庚子赔款外,其余的战争赔款都已经基本还清,也就是说民国政府继承的战争赔款只有庚子赔款。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国政府的负担有所减轻。
庚子赔款的数额十分巨大,是近代中国数额最大、涉及国家最多,赔偿期限最长的一笔战争赔款。
庚子赔款数额为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根据《辛丑条约》附件十三推算,自从1902年到1911年,清政府共偿还了白银2.347亿两,也就是说,清朝灭亡之后,还剩下白银7.453亿两的战争赔款未偿还。
这笔尚未还清的赔款按照《辛丑条约》规定,每年需要偿还的金额在2000万两以上,这无疑给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是实际上,这笔赔款最终并未完全赔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庚子赔款”中的未偿还部分 在清朝灭亡之后,中国政府虽然需要继续偿还庚子赔款,但是自1917年起,世界局势就开始动荡不安,庚子赔款中有一部分也因为战争的因素被逐渐废除。
1917年,一战爆发,德、奥两国为同盟国成员,民国政府对两国宣战,而庚子赔款中的德、奥两国部分也因此停止支付。
同年俄国胜利,腐朽的沙皇俄国被推翻,随后成立的苏俄政府也宣布放弃庚子赔款中的俄国部分。
这三笔赔款在当时未偿还的庚子赔款中占了相当大的比率,总金额约为白银2.37亿两。
而且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美、法、日、比等其余九国,同意中国政府可以在1917年到1922年这五年时间里,暂缓支付部分赔款,并在1941年之后分五年支付。
但是由于后来形势变化,这笔“缓款”实际上也并未支付,总金额约白银3150万两。
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虽然没有立即对日本宣战,但是对日本的庚子赔款也于1939年起停止支付,最终大约有7000万两白银未进行偿还。
这些最终未偿还的赔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国政府的偿还压力。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那一时期,还有部分庚子赔款被列强们“退回来”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列强的坏心思 我们首先要知道,在最开始议定庚子赔款时,列强,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各国在战争中的损失,但即使是这样,列强也并未满足。
本来在《辛丑条约》中,并未明确规定这些赔款应该使用何种物质进行支付,清政府则一直使用白银支付。
但是1904年,白银价格下跌,部分列强又要求用黄金进行结算,企图再从中国身上割下一块肉来。
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为此,当时清政府的驻美公使梁诚与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海约翰进行商谈。
梁诚本来要求美国支持清王朝使用白银进行结算,但是在商谈过程中,梁诚敏锐地察觉到了美国当权者对于庚子赔款的暧昧态度,转而要求美国方面承认索赔数额过高,督促美国放弃超过“真正损失”部分的赔款。
经过梁诚的多方斡旋,美国国会于1908年通过了“庚子退款”的决定,从每年收到中国偿还的赔款中,取出一部分交还中国政府,将这便是“庚子退款”的由来。
紧随美国之后,在民国成立之后,有部分国家也跟随美国相继进行了“退款”。
然而,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庚子退款”并非是列强们良心发现,而是在中国已经无力偿还巨额赔款的背景下,衍生出来的另一种“侵略”。
这些国家并非是减少中国每年赔付的金额,而是在收到中国赔款之后,再进行“退款”,并且对这笔“退款”的使用途径严格限制,要求以列强的名义兴办教育,培养中国留洋学生,实际上是对中国实施文化侵略。
1925年,《申报》上就对此刊登评论:“庚子赔款充当中国学生留美学费及在中国办清华学校,一方面可以培养许多亲美奴才,另一方面名为退还,其实这笔钱仍旧用在美国,并且博得无知的中国人的歌颂功德,这是何等巧计!” 虽然列强们,但是“庚子退款”也让当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在当时中国政府无力偿还巨额赔款,又没有能力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背景下,“庚子退款”也间接缓解了中国政府的还款压力。
经过延期付款、停止付款以及退还赔款,最终这笔清王朝遗留下来的这笔战争赔款,在1940年,也就是清朝灭亡29年后才全部还清。
原先高达白银9.8亿两的赔款,最终赔付了白银5.76亿两,约占总数58%。
但是虽然赔款还清了,清王朝遗留下来的数百个不平等条约依然存在,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直到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西方国家强加在中国身上的束缚才因此一扫而尽。
参考资料:1、《民国时期中外各方关于退还庚款的不同应对》,童锋、夏泉2、《试析近代中国的战争赔款》,相瑞花3、《中国近代赔款数额 的考察》,周志初、吴善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永嘉之乱:一场少数民族纠纷决定了西晋覆灭的命运
从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
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迁徙。
魏晋之际,在北方人口锐减的情况下,胡族内迁形成高潮。
在这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为「五胡」。
西晋初年,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居住着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
在汉族的影响下,这些内迁的外族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胡汉文化相互影响渗透。
但在交融的同时,胡汉亦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并州的匈奴人成了汉人的奴婢,而不少汉人也相继沦为胡人奴婢。
这些奴婢常常被迫服役,当军作战,更有甚者被地方官员押往他乡出卖,因而激起了境内各民族的反抗;而各族上层人物亦往往利用本族人民,实行割据。
连续不断的胡族内迁引起胡汉双方的矛盾,严重动摇了西晋政权的统治根基,大规模的暴动有一触即发之势。
当时西晋一些官僚也察觉到形势的严重性,于是便有以郭钦、江统为代表,提出「徙戎」的主张。
他们建议用武力将内迁的胡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并以「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办法隔绝胡汉接触,来防止胡人的反抗。
但由于各族内迁及胡汉杂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因而徙戎的主张无法实施。
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却祸起萧墙。
在统治集团内部,西晋诸王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史称“”。
这场大恶斗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生产遭到破坏,数十万人民丧失了生命,许多城市被洗劫和焚毁。
不少人饥饿而死。
人民又重新陷于苦难的深渊,掀起了大规模的流亡的浪潮。
尤其是诸王利用少数民族的贵族参加这场混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而晋室内部腐败至极,地方防务不修,连年天灾人祸,西晋王朝摇摇欲坠,遇上强悍的胡人遂一推即倒。
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反晋,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
光熙元年(306年),死,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
刘渊遣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
刘渊,字元海,新兴县匈奴人,之后,曹魏时改,祖父为南匈奴单于,父刘豹为匈奴左部帅。
西晋太康末刘渊为北部都尉,后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受晋封为汉光乡侯。
起兵反晋后自称汉王,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
刘渊死后,其子刘聪继位。
次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及诸王公。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兵攻陷西晋京师洛阳,俘虏了。
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史称「」。
随机文章罕见的巨型奇虾化石,长达1.8米的寒武纪最大生物霍金五大预言是什么,2050年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恐怖盘点冥界四花都有哪四种花,彼岸花/曼陀罗花/罂粟花/夹竹挑(邪门)盘点百度不能搜的十件事,超重口味挑战你的忍耐极限(千万别手贱)恶魔果实觉醒是什么,觉醒后爆锤草帽海贼团简直无敌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