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双齿长蠹防治技术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4 点击数:
简介:双齿长蠹又名二齿茎长蠹、日本双棘长蠹,属于鞘翅目长蠹科。

对树木危害极大,具有隐蔽性高,突发性强,一旦发生难以控制的特点,已被国家列入《233种国家危险性有害生物

【千问解读】

双齿长蠹又名二齿茎长蠹、日本双棘长蠹,属于鞘翅目长蠹科。

对树木危害极大,具有隐蔽性高,突发性强,一旦发生难以控制的特点,已被国家列入《233种国家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录》。

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内蒙、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宁夏等地,主要危害国槐、刺槐、合欢、栾树、盐肤木、黑枣、竹、紫荆、紫藤、紫薇、红花羊蹄甲等植物。

以成虫和幼虫蛀食花木枝干,使枝条干枯或风折,幼树可全株死亡,尤其喜爱为害树势衰弱的半干枝条。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mm左右,体黑褐色,筒形。

触角10节棕色,末端3节特化为单栉齿状。

前胸背板发达,似帽状覆盖头部。

鞘翅密布初刻点,后端急剧向下倾斜,斜面有两个刺状突起。

生活习性:一年一代,以成虫在枝干韧皮部越冬。

次年3月中下旬取食为害。

4月中下旬成虫飞出交尾,雌虫将卵产于枝干韧皮部的蛀道内,每蛀道产卵百余粒不等,卵期5天左右,孵化不整齐。

5-6月为幼虫危害期,幼虫共6龄。

5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6天左右。

6月上旬可见成虫。

成虫羽化后并不立即外出迁移,而是在原虫道内串食为害。

6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外出活动,8月中下旬成虫重新进入蛀道为害。

10月下旬至11初,成虫又转移至1-3cm粗的新枝条上危害,常从枝杈表皮粗糙处蛀入做横向环形蛀道,然后在蛀道内越冬。

防治措施:1.设置人工鸟巢,招引益鸟灭虫。

2.在3-4月间(成虫外出交尾期)和6-8月间(成虫外出活动期),用20%速灭杀3000倍液间隔两周喷冠一次,连喷三次。

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用75%丁硫克百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每株8-15克)和80%阿维菌素30毫升灌根。

连灌三次。

3.每年10月后至次年5月前清除折落枝条与枯死枝。

4.合理灌溉与施肥,增强树势。

加入收藏
               

国槐双齿长蠹防治技术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