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科学家欲“复活”已灭绝物种 四种动物候选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1月14日报道,尽管一些科学家质疑这种做法在进化方面没有益处,并指出去灭绝的资源可以被用来更好地保护现存物种,但去灭绝在生物科技和保护界仍得到许多人赞同,以
【千问解读】
参考消息网11月16日报道美媒称,去灭绝指的是重新创造出属于已灭绝物种或极其类似已灭绝物种的生物的过程,这种科学方法是通过使用例如克隆或人工选殖等基因编辑技术成为现实的。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1月14日报道,尽管一些科学家质疑这种做法在进化方面没有益处,并指出去灭绝的资源可以被用来更好地保护现存物种,但去灭绝在生物科技和保护界仍得到许多人赞同,以下是正在考虑可能进行去灭绝的四种候选动物:
袋狼——这种有袋目哺乳动物是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土生动物,是袋鼠和树袋熊的亲缘动物,但长得像狼。
到20世纪30年代,人类捕猎已经使袋狼绝种,最后一只袋狼于1936年在牢笼中死亡。
2008年,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安德鲁·帕斯克博士发表文章详细说明,他的团队如何从保留下来的袋狼标本中提取DNA并把其中一部分管理骨骼发育的Ⅱ型胶原纤维α1基因注入到老鼠胚胎中,胚胎正常发育。
这是已灭绝物种的DNA第一次在活体动物体内发挥应有的作用,该实验使科学家再次对最终复活袋狼摆脱灭绝的命运感到了希望。
胃育蛙——这种蛙类在1985年前后灭绝,很可能是由于污染和疾病。
这种蛙类是澳大利亚的土生动物,以其独特的繁育方式出名:母蛙会把自己的胃变成子宫,吞下自己的卵,在6周的妊娠期间不吃东西,然后以“推进式呕吐”的方式生出下一代。
2013年,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试图克隆这种蛙类,他们把从死亡的胃育蛙身上获取的细胞核植入另一种青蛙的活卵内。
迈克·阿彻教授希望继续采用这种方式实验,直到制造出可以存活到蝌蚪阶段的胚胎。
白氏斑马——据信白氏斑马在1883年由于过度捕猎而灭绝,但系谱学技术1984年揭露,白氏斑马实际上是平原斑马的一个亚种,也就是说它们具有同样的DNA。
这两个物种有同样的基因型,尽管它们的表现型(也就是能够看到的特点)不同。
创建“白氏斑马项目”是想通过人工选殖平原斑马的方式复活白氏斑马。
该项目取得一定成功:第一只长得像白氏斑马的驹子于2005年1月出生,第五代驹子于2013年12月出生。
科学家希望持续的人工选殖最终可以得出数代几乎与灭绝的白氏斑马一样的平原斑马,然后再把它们放归大自然。
北美松鸡——这种鸟类曾经在美国东北部很常见,很有可能是早期移民1621年感恩节的桌上美食。
在接下来的300年里,人们大量捕杀这种鸟类当做食物,尽管有些地方采取了保护措施,最后一只北美松鸡还是在1932年死亡。
来自博物馆标本的大量可用DNA使北美松鸡成为去灭绝的候选物种。
斯图尔特·布兰德和瑞安·费伦创建的自然资源保护团体有兴趣通过基因技术“复活”这种鸟类,布兰德2016年曾说:“北美松鸡可能成为用基因手段拯救许多濒危或可能已灭绝鸟类的途径。
”
神仙已被科学家证实,祖之山昆仑山内部经常雷声阵阵
到目前为止,许多电视剧都是关于神仙的,但似乎我们从未见过神仙。
我们不知道神仙是否存在。
科学家们是否已确认不朽的神仙是真实的?神仙在主流的科学界中,这是一个物质世界,世界由物质构成,没有神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神存在于意识之中,意识是与物质相对立的另一个存在。
我们所认识的物质只是这个宇宙的5%,如果没有任何相联的两个量子,像神一样的发生纠缠,把意识放到分子量子中去进行分析的话,那么意识也可以称之为一直物质。
宇宙中剩下的95%是我们所不知道的物质,也许灵魂,鬼都存在于那95%中,那么神也有可能是会存在的,用这种方法去推论才有了神仙已被科学家证实的说法。
但现代科学暂时是无法证明神仙存在的。
神仙的传说一直都有好像没人见到过神仙,但是神仙的传说一直都有,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关于神仙的传说在流传了。
《神仙传》中也对仙人做了非常多生动形象的描述,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道教是认为神是真实存在的,道教中有大量的神仙传记,各种各样的实例去证明神仙的存在,连道教的第一代天师张道陵都是由太上老君传授的法术。
而且还有人在万祖之山昆仑山上拍到了神仙的照片。
万祖之山昆仑山上神仙的照片万祖之山昆仑山上神仙的照片在网上引起了一阵很大的反响,让很多人又注意到了万祖之山昆仑山。
万祖之山昆仑山这个位置非常的特殊,各种各样的传说从这里诞生。
万祖之山昆仑山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牧羊人们宁愿让自己的羊饿死也不让羊进入到那片水草非常肥沃的山谷中,这里也是非常多神话故事的起源,从古至今都有很多传说,让这里更加的奇怪莫测了。
万祖之山昆仑山内部有地方经常是雷声阵阵,菜叶网,让人根本都不敢靠近那里,有人说是神仙在那里渡劫修炼,科学家们认为那里是一个雷极非常强烈的地方,很容易引来雷。
这也增加了万祖之山昆仑山的危险程度和奇怪感。
科学家发现冰冷矮行星中地热活动的证据
厄里斯和Makemake位于太阳系边缘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这是一个很大的环形冰体区域,大小与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相当。
鸣谢:uux.cn/西南研究院 据西南研究院:由西南研究所共同领导的一个团队在位于柯伊伯带的冰冷矮行星厄里斯和马克马克内发现了热液或变质活动的证据。
在其表面检测到的甲烷在其岩石内核中具有温暖甚至炎热的地球化学迹象,这与彗星的甲烷特征明显不同。
“我们在凉爽的地方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炎热时期的迹象,”SwRI大学的克里斯托弗·格林博士说,他是行星地球化学专家,也是这项发现的一篇论文的重要作者。
“我参加这个项目时认为,大型柯伊伯带天体kbo应该有古老的表面,这些表面充满了从原始太阳星云继承的物质,因为它们的冷表面可以保存甲烷等挥发物。
相反,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我们发现了证据表明厄里斯和Makemake内部产生甲烷的热过程。
”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边缘海王星轨道以外的一个很大的环形冰体区域。
厄里斯和Makemake的大小与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相当。
这些天体可能形成于太阳系古代的早期,大约45亿年前。
由于远离我们太阳的热量,kbo被认为是冰冷、死亡的物体。
JWST研究的最新成果第一次观测到了厄里斯和马克马克表面的同位素分子。
这些所谓的同位素是含有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的分子。
它们提供了有助于理解行星演化的数据。
JWST团队测量了矮行星表面的成分,特别是甲烷中氘重氢与氢氢的比例。
氘被认为是在大爆炸中形成的,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原子核。
行星体的D/H比值可以提供有关含氢化合物的起源、地质古代和形成途径的信息。
SwRI的科学家们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数据模拟了地下地热过程,这可以解释甲烷是如何出现在厄里斯和马克马克的表面的。
这两颗矮行星位于遥远的柯伊伯带。
这幅插图指出了三种可能性,包括液态水可能存在于太阳系边缘远离太阳热量的这些冰体内。
鸣谢:uux.cn/西南研究院 “我们在JWST观测到的适中的D/H比掩盖了在古老表面存在原始甲烷的事实。
格林说:“原始甲烷的D/H比要高得多。
” “相反,D/H比值表明甲烷产生于地球内部深处。
D/H比就像一扇窗户。
我们可以用它来窥视地下。
我们的数据表明这些世界的岩石核心温度升高,因此甲烷可以被加热。
分子氮N2也可以产生,我们在厄里斯看到了它。
热核也可能指向其冰冷表面下液态水的潜在来源。
”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冰世界的内部演化程度比以前认为的要高得多。
在几个冰冷的卫星上发现了地下海洋的证据,如土星的卫星土星的第二个卫星和木星的卫星木星的第二个卫星。
液态水是决定潜在行星宜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学家们将在未来几年中研究厄里斯和Makemake中存在海洋的可能性。
如果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适合居住,那么它将成为太阳系中可能支持生命的最遥远的世界。
寻找内部驱动过程的化学指标使他们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一步。
“如果厄里斯和马克马克在其岩石内核中拥有,或者可能仍然拥有温暖甚至炎热的地球化学,那么低温火山过程可能会将甲烷带到这些行星的表面,也许是在地质上最近的时间,”威尔·格伦迪博士说,他是洛厄尔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格林的合着者之一和一篇姐妹论文的重要作者。
“我们发现碳同位素比率13C/12C表明相对较新的重新浮出水面。
“ 这项工作是行星科学范式转变的一部分。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冰冷的世界可能内心是温暖的。
为这项研究开发的模型还指出了土星卫星泰坦上地热气体的形成,该卫星也有丰富的甲烷。
此外,对厄里斯和Makemake上意外活动的推断强调了内部过程在塑造我们在大型kbo上看到的东西中的主要性,这与冥王星上的发现一致。
“在新视野号飞越冥王宇宙岛统后,随着这一发现,柯伊伯带在承载动态世界方面比我们想象的要活跃得多,”格林说。
“现在开始考虑派遣一艘飞船飞过这些天体中的另一个,将JWST数据置于地质背景中并不为时过早。
我相信我们会被等待着的奇迹所震惊。
” 该论文发表在《伊卡洛斯》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