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魔”徐广才案大案纪实:三年奸杀7名妙龄女子,最小的仅16岁

警方立即赶往现场进行调查,正当他们全心全意侦查此案时,又在3月7日发现了一起同样的案件,两名被害女性都是在被杀前遭遇侵害。
起初,警方并没有把这两起案件联系到一起,可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事情远不止这么
【千问解读】
1990年2月11日,北京警方接到一起报案,称在郊外果园内出现一具女性尸体。
警方立即赶往现场进行调查,正当他们全心全意侦查此案时,又在3月7日发现了一起同样的案件,两名被害女性都是在被杀前遭遇侵害。
起初,警方并没有把这两起案件联系到一起,可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经过详细的走访调查,他们很快破获了这起性质特别恶劣的北京“淫魔”徐广才案:凶手三年Jian杀7名妙龄女子,最小的仅有16岁。
1990年2、3月,北京市的丰台区接连发生两起J杀案,起初各个辖区内的警方是自行调查的,但因为证据实在太少,破案难度极大,就将案件转交到了市公安局刑侦二处的副处长王军手里。
接到案子后,他就带着组员们一起研究了起来。
据检验,凶手的作案手法一致(都是先J后杀),现场留下的证据也都只有脚印和自行车轮印,而且发现尸体的地点都是在行人稀少的地区······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两起案件系一人所为。
同事们都在为发现此事而兴奋不已,但王军却静静的坐在一旁,他总觉得不对劲,还有什么线索好像遗漏了。
看着眼前的卷宗,王军冥思苦想。
刹那间,他想起来自己两年前曾参与侦破过一个震惊京津两地的案子。
1988年3月5日,天津南开大学的女学生杨某在北京朝阳区,案发现场只留下了凶手的脚印和车辙印,此时他已经开始怀疑这三起案件出自一人了,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王军立马找来了杨某案的卷宗,经过细致的对比,确认三起案件的足迹确实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这三起案件都是出自一人之手。
专案组的人推测,凶手可以连续作案三起,那也许还会有第四起、第五起······于是,北京警方调来了近五年以来各辖区尚未破解的jian杀案,并开了一场案情分析会。
最后得出结论:自1987年8月至1989年10月,朝阳、丰台、大兴发生的5起残杀妇女案与1990年的这2起案件一样,不管是作案手法、现场痕迹还是尸检报告的结果,都证明三年间的这七起jian杀案都出自一人之手,而其中最小的受害者年仅16岁。
与此同时,警方还发现凶手在1989年曾对一个叫程某的女性下手,但幸运的是惨遭蹂躏之后,程某活了下来。
而凶手短短三年就杀害了么多人,且从每起案件的间隔时间来看,他的作案频率越来越高,可见凶手胆子已经越来越大。
那么之后他一定会继续作案,危害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于是,警方立马找到这名唯一的幸存者程某了解情况。
程某是在1989年7月遇到凶手的,当时她正在北京火车站游荡,随后就被一名陌生男人搭讪,对方称可以给她介绍工作。
那时程某正好在找工作,也没多想,就同意了。
于是她坐上了凶手的自行车。
两人先来到饭馆吃饭,还喝了不少酒,随后男人就骑车带着她去“面试”。
谁知路越走越偏僻,等她意识到不对劲时,凶手已经扑了上来,他强J了成某,又用刀捅伤了她的下体和胸部,随后逃离了现场。
程某重伤倒地,奄奄一息,幸亏她运气好被路过的人及时发现,救回了一条命。
据她回忆,凶手年龄30岁上下,个子不高1米75左右、长方脸留小胡子、中等体态、说北京话、骑一辆男式的28自行车,车后带有粉色或者黄色的弹簧锁。
如果只是单纯的把这七个案子分开破解,肯定不可能轻易破案的,但程某所说的话无疑为警方提供了重要线索。
他们结合了6名遇害人尸体分布情况,最终得出凶手极有可能是在北京火车站或者永定门火车站将人带走的。
于是警方以两个火车站为起点,在附近的重要道口都安排了警员蹲守。
同时又派出年轻貌美的警员和一名雇请过来的四川姑娘作为诱饵,引诱凶手。
两人都是美女,又接连几天假装找工作在火车站晃荡。
果然,鱼儿上钩了。
4月3日晚,凶手盯上了四川姑娘。
她假装要找工作,坐上了凶手的28自行车。
在其他侦查员的轮换跟踪下,凶手带着四川姑娘来到了僻静处准备实施犯罪,就在他扑上去拿的一瞬间,警员们冲出来将其抓获。
根据程某一案留下的指纹线索,确认了此人的凶手身份。
他就是那个连犯7案的变态杀人狂——许广才,一直在某工厂担任仓库管理员,看似老实厚道,背地里却是个性变态。
不仅对被害人实施QJ,还以极其残忍的手法杀害她们,手段残忍血腥,见者无不胆颤。
根据法律规定,故意杀人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以暴力、胁迫等手段QJ被害人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许广才的作案手法之残忍,已经血腥到不能用文字表达,好在1991年6月11日时,他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大案纪实:将女学员杀害后奸尸,分尸后把器官挖走做标本
受害者是一名大约30岁的女性,警察刚赶到现场时只看到女子零落的几块身体部位,整个身体并不完整。
于是当地警方在华山草原展开了大范围的搜索,终于找到了女子的其他身体部位。
法医将受害者的身体部位拼凑在一起,发现少了胸部,下体的器官也不翼而飞了。
通过法医的鉴定,认定该名女子是被绳子之类的东西勒到窒息而死的,并且死后遭受过性侵。
这个鉴定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勒死受害者后还对她实施了性侵分尸,作案手法何其凶残!警方对此展开紧密调查,查证了该名女子的身份,她是当地的白领高某。
与此同时,高某的家人也在急切地寻找她的下落。
警察首先对与高某结怨的人开始查起,然而高某生平与人为善并没有与人结怨。
这让整个案件陷入了困境之中,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整个案件有了新线索。
警察在寻访高某的亲人及朋友时,接触到一个名叫陈柏谦的人。
当办案民警询问他在高某遇害期间他在何处时,陈柏谦一直闪烁其词含糊不清,询问了陈柏谦的亲人及朋友之后,证实了陈柏谦并没有不在场的证据。
警方迅速对陈柏谦进行询问,并对其家中展开搜索,在他家中找到了一些身体器官。
通过DNA的比对结果,证实了这确实是受害者的身体器官,并且还残留着陈柏谦的指纹。
陈柏谦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是高某的射箭教练,日渐熟悉之后,38岁的他与高某在5月31号这一天约定在华山的小木屋里一起喝酒谈心。
大概凌晨0时30分的时候,高某喝多了,陷入了昏睡状态。
陈柏谦在这时起了歹心,想对高某欲行不轨。
没料到刚过一会,高某就惊醒过来,对于陈柏谦的行为愤怒之极,言语之间辱骂陈柏谦并打了他一巴掌。
高某的行为彻底激怒了陈柏谦,拿起了屋子里的绳子,把高某给勒死了。
将高某勒死之后,陈柏谦还觉得不够解气,对着尸体实施了性侵。
并将尸体剁成了13块,区别丢在华山的不同角落。
而且他还割下了高某的胸部和下体,拿回家做成了标本以供观赏。
2018年8月,,华山分尸案开庭,陈柏谦当庭陈述了犯罪事实,并向死者家属下跪乞求原谅。
但他的恶劣罪行仍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最后以性侵罪、故意杀人罪、毁坏尸体罪等诸多罪状,一审判处以死刑。
谁料到在2019年9月19日进行二审时,陈柏谦却突然改口,当庭翻供声称凶手另有其人。
他说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自己只是被胁迫顶罪的。
真正的杀人凶手是一个名叫Eric的人,至于Eric的真实姓名以及联系方式等等,陈柏谦却不肯透漏一句。
只透漏出Eric是艺术组织的一名成员,人瘦瘦高高的,一张方形脸,平头,时常穿着个黑夹克。
陈柏谦声称当天自己见到高某时,她就已经遇害了,是被Eric杀害的。
Eric还威胁他如若敢向外透漏半句就杀了他,并胁迫陈柏谦帮他分尸。
警方向高某及陈柏谦的朋友求证,大家都声称不认识Eric这个人,之后警察又根据陈柏谦的相关描述,利用影像及基因对照等手段,证实确实没有Eric这个人的存在。
最后警方认定这都是陈柏谦为了摆脱罪行而编出来的谎话,二审审判结果依然为判处陈柏谦以死刑。
当作明末三大案件之一红丸案 这件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泰昌元年(1620年),病重,进献红丸,自称仙丹。
泰昌帝服后死去,而在当天,首辅拟遗旨赏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
有人怀疑是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
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多。
泰昌元年八月初一,中战战兢兢、太子生涯中如履薄冰的继位,是为。
然而,仅仅十日之后,明光宗朱常洛就一病不起。
匪夷所思的是,得了病的明光宗并没有像我们通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宣太医”,居然找了一个名叫崔文升的给自己诊治。
崔文升明显是个神经大条的“”,面对陛下的病,不仅没有小心谨慎地“望、闻、问、切”,反而直接开了大量大黄。
明光宗朱常洛服下崔文升开的“药”后,一日夜腹泻竟达三四十次,直接被搞成了病危。
泰昌元年八月底,明光宗朱常洛听闻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能治百病的“红丸”,便命方从哲引其入宫。
服食一粒“红丸”后,明光宗朱常洛感到身体有了明显好转,便于九月初又服食一粒“红丸”,结果当日晚明光宗朱常洛突然驾崩。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明光宗朱常洛驾崩后,内阁首辅方从哲居然在同其他几位内阁辅臣商议后拟遗旨赏了李可灼白银五十两。
对此,大多数朝臣除了指责方从哲、李可灼“弑君”之外,“严加审问李可灼”等该做的事却一件都没有做。
明光宗朱常洛驾崩两个月后,方从哲上疏请辞抽身于“红丸案”的漩涡之外;明光宗朱常洛驾崩两年后,李可灼才被判“遣戍”保住了一条命。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按理说,方从哲身为“红丸案”的见证者,虽不至于被“大刑伺候”,但也应该在案件水落石出之前留在京师;李可灼进献的“红丸”直接导致明光宗朱常洛驾崩,纵使他是无心之失,也应被严加审问,最后不死也得脱层皮。
那么,“红丸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切还得从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党争说起。
万历十四年,最宠爱的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明神宗有意废长立幼,长达数十年的国本之争就此拉开帷幕。
万历十五年,企图借助“丁亥京察”打压齐楚浙等党,贯穿整个明末历史的党争就此拉开帷幕。
当国本之争遇到党争,万历年间政治斗争的实质就是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之间的斗争。
斗争初期,三个势力尚能恪守底线、遵循规则,但是随着斗争的日趋激烈,万历年间的政治斗争在“”发生后转变为毫无底线、混乱无序。
万历四十三年,一个名叫的“疯癫之徒”突然闯入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意图行刺朱常洛,因张差手持一截枣木梃,故此案在历史上被称为“梃击案”。
皇宫大内戒备森严、结构复杂,普通人即使侥幸能混进去,也很难准确找到慈庆宫,所以,必定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在背后策划、实施“梃击案”。
无论这个势力是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中的哪一个,“让‘疯癫之徒’张差手持枣木梃行刺皇太子朱常洛”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发生在万历年间的政治斗争中都意味着底线和规则被打破。
底线和规则被打破还意味着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之间的矛盾已经变得不可调和。
所以,万历四十五年的“丁巳京察”中,齐楚浙等党大肆清洗朝中的东林党。
所以,万历四十七年前,东林党各种上蹿下跳,逼得浙党内阁首辅方从哲不得不一再催促杨镐速战速决。
这种情况下,除非东林党等三个势力决出了获胜者或是它们均无力再斗,否则万历年间的政治斗争只能愈加激烈。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驾崩,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都在为决战做准备。
郑贵妃想当皇、齐楚浙等党想阻止东林党在朝中再度崛起、东林党想成为政治斗争的唯一获胜者。
此时,任何人想要给决战按下“暂停键”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深知愈加激烈的政治斗争会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明光宗朱常洛却想按一按“暂停键”。
从继位到一病不起的十日内,明光宗朱常洛下诏进封郑贵妃为皇太后(被东林党阻止)、选调数位东林党骨干入阁、继续任用浙党方从哲为内阁首辅。
明光宗朱常洛的本意是想缓和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之间的矛盾,但结果却是它们都对明光宗朱常洛的十分不满。
这种情况下,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斗争的焦点就转移到了明光宗朱常洛身上。
如果此时明光宗朱常洛旗帜鲜明地支持三个势力中的一个或是放任三个势力决战,那么他还能活得久一点,但是出于对大明江山社稷的考虑,明光宗朱常洛还是想努力缓和三个势力之间的矛盾。
结果,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这三个势力都将明光宗朱常洛当成了绊脚石,于是,两粒“红丸”要了明光宗朱常洛的命。
也就是说,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都是“红丸案”中导致明光宗朱常洛驾崩的幕后真凶。
可悲的是,当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都成了幕后真凶,“红丸案”就没有了幕后真凶,只能变成一个永远的迷案、沦为党争的工具。
这就是“红丸案”的真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