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三紧张迷茫的学子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9-30 点击数:
简介:高考已进入倒计时,高考是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分水岭,现在 学习力 小编分享一篇文章给高三的学子面对高考迷茫的考生,纵然有短暂焦虑的迷惘,却始终不会失去真正的前进方向。

我的高考生涯已经过去很久了,但估分那天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由于知道自己没有发挥好,所以完全不敢估分,派了心理素质异常强大的母亲去预估。

在她估分期间,我一个人坐在里屋床上角落

【千问解读】

  高考已进入倒计时,高考是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分水岭,现在学习力小编分享一篇文章给高三的学子面对高考迷茫的考生,纵然有短暂焦虑的迷惘,却始终不会失去真正的前进方向。



  我的高考生涯已经过去很久了,但估分那天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由于知道自己没有发挥好,所以完全不敢估分,派了心理素质异常强大的母亲去预估。



  在她估分期间,我一个人坐在里屋床上角落里,抱着枕头默默地流泪,心如刀绞。

我妈一边估分一边安慰我说:“没事儿啊! 全国那么多大学,上哪个都是不错的啊。



  这句话正戳中我的痛处,我失声大哭,恨自己太过紧张以至于没发挥好,就要和所有美好未来失之交臂,人生再没机会了!

  没想到实际估分后发现成绩并没有料想中的那么糟, 很多”蒙”着选的答案居然都蒙对了。

在老师的强烈支持下,我填了北大,顺利录取。

本科毕业后,又直接申请了英国的LSE转商科继续读研。



  再回来后,进美国500强咨询公司实习,顺利转正;接着跳槽升职,结婚生子,出书写文章,每一步循规蹈矩,看似非常顺利——然而,随着人生在看似顺利的路途上一步步展开,估分那天痛哭的情形却始终历历在目。



  当初我并未料到的是:看似每次选择都顺遂人意的我,从未在工作领域中取得过任何惊人的成绩。

反倒沦为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员,不曾有过任何恢宏的人生愿景,过着平淡而满足的生活。



  而当年高考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的朋友和同学们,有的自己创业成了年轻富豪,有的拿到了上市公司的股权,有的自学后专转本跳去了不错的公司,还有的因为早早结婚生子买了几套房子,如今过上了家庭主妇兼包租婆的悠闲生活……

  当年高三毕业时大家的境遇千差万别,选择也大相径庭,但在毕业十年后,大家都过上了还算不错的生活,可谓殊途同归。



  可见我当年的泪真是白流了!

  ——因为人生本就不会一次考试而完蛋,哪怕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只要考试之后还有漫长的时光在等待,生活就不会断绝出路,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成功可能性。



  今天年轻的考生们面临的情况,较之十年前更加复杂和日新月异。



  科技不断更新迭代,房价骤然上升,全国人口开始大规模迁徙流动,高考人数在逐年下降,出国留学和留学归国人数在稳步上升,热钱从房地产流向互联网,政府从鼓励大学生读研改为呼吁大学生创业……我们正处于眼花缭乱的机会和抉择当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直接地面临着诱惑和抉择的患得患失。



  对于这种迷茫,其实无须太过焦虑的。

从我和朋友们的真实人生可以看出,即便在十年前选择相对少、信息流动相对缓慢的时候,时间一样可以把不同起点的人带至他们所期望的高度。



  在十年后社会更加包容且多样化的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目标明确地坚持走下去,都不会比预期差太多。



  我以前在使馆里做教育工作的时候,常有一脸焦急的学生,看到使馆官员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扑过来问:“老师,我今年大三,马上就出国读本科好吗?”

  “老师,我毕业后是应该先读研?还是先找工作、工作两年后再出去?”

  “老师,现在国内就业形势那么差,去了英国能不能留下来工作?”

  面对这些问题,我常常会反问对方:“那你以后想做什么呢?”

  “你的职业规划大致是怎样的?”

  “你是希望在中国发展还是希望在海外发展?还是你其实不在乎地点,更关心机会?”

  可是那些提问者却都回答不上来,他们最常见的回答是:“我还没想好。



  没想好其实就是没有想。

如果他们提前思考过这些问题,有起码的判断,就根本不会提出这些笼统抽象的问题。



  人生的选择和考试的选择题不同,每次选择都没有标准答案。

它永远和你的个人目标、愿望息息相关。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别人提供的选择无非是别人的判断和建议罢了,最终的选择还要你自己下决心。



  我本科一毕业就去留学了,毕业后直接回国找工作;我大学的室友先留在了国内实习,晚一年才出去留学,却在读书时遇到了现在的老公。

现在看来,旁人会觉得我们当初的选择都是对的——我节省了时间,赶上了归国找工作的好年景;她有了社会经验,更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到底哪种选择更好呢?只能说哪种选择都有自己好的一面,也相应会付出代价。

即便是我自己,不敢笃定地说当初毕业后立刻出国留学就是最正确的选择,也不敢说毕业后如果找工作,就不会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



  因为两条路无论选择哪条,都不会知道另一条上有什么样的惊喜和陷阱。

对我而言,能做到的就只能是多年后回头,告诉自己,不为当时决定后悔。



  再回头来看当初向我提问的同学:“老师,我是先留学还是先工作呢?”

  ——“不如先工作吧,这样当你遭遇工作瓶颈的时候,留学是一条转型的道路。



  ——“可是我怕工作了以后,就没有耐力复习语言也不想出国了。



  ——“那你就先出国留学吧,先把学历提高,把基本功打扎实了,再出来工作。



  ——“可是我又怕学的时候没有实践经验,所以方向不明确,浪费了时间。



  ——“那你就先工作一年,再考虑要不要出去。



  ——“可是一毕业就出去的同学那时已经学成回来了,我再出去会不会太晚?”

  我充分理解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

可是,如果真的有一种选择,可以囊括所有的好处而不必负担任何风险和损失,我们又何必在此没完没了地讨论呢?直接选择那一条路不就好了。



  我们永远会在选择时犹豫,总是希望趋利避害,期望着要么恰好选择一条上乘的捷径,能比别人更快、更少辛苦地达成目标;要么通过一次性的选择,可以规避另一条路上众所周知的坎坷和风险。



  我们的问题,说穿了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

其实,在我看来,工作后也一样可以出国,留学后也一样可以提升就业力,都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大抉择,哪个学生会抵达哪种成功,和他选择的路径其实并无直接联系,只是和如何完成他选择的路途息息相关。



  还有一种面对选择时的焦虑,并不是对自身前途的忧虑,而是来自和他人比较后的怅然若失。



  “老师,我选择了毕业后找工作,可是同学们都纷纷保研考研了,会不会将来学历高的人工作机会更多?”

  “老师,我选择了工作一段时间出国,可是同事们都先结婚组建家庭了,是不是我也应该先成立家庭?”

  “老师,我选择了继续工作,可是身边的朋友们无论在什么机构的都出来创业了,我是不是也应该出来闯一闯?”

  这样的焦虑不是个别现象,十年前教美国政治的教授就在课堂上对我们说过,当时在美国的华人青年参与调研,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在异国他乡的生存压力,而是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

我们在父母辈的攀比中出生,在优劣排序中长大,在攀比中成熟衰老,大概还会挑选人生中最高的排名刻在墓志铭上。



  然而,人与人之间是无法简单类比的。



  A是研究天体物理的大学教授,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国家级成果,但收入维持在城市中等水平,教书生活和研究工作颇有规律,有个幸福的家庭。



  B是大数据分析师,加入了国内互联网公司,拿了一部分期权,后来自己出来创业,公司Pre-A轮融资,面临方向选择的烦恼。

以前在互联网公司收入很高,现在做老板反而不敢多拿工资;以前朝九晚五,现在在梦里都在思考着方向,也有个不错的家庭。



  A和B的人生孰优孰劣?

  你或许在心底里更渴慕A的生活或者B的生活,那不过是你自己更向往恬静平衡的工作生活、或更向往惊涛骇浪的冒险生涯的映射。

即便就B本人的选择而言,他抛弃了原本安逸的工作,选择了自己创业奋斗,也不能说明所有像他一样做着安逸工作的人都应该出来创业,搏上一把。



  A和B的人生,只要是其心甘情愿的选择,无论走到哪一步,都谈不上是失败的人生。

唯有一种失败的人生,就是过着A的生活,却在羡慕B;跳去B的公司,看到大家纷纷创业,于是自己也辞职创业,却无从对抗可能死在黎明之前的焦虑,重压之下,又想去过从前A的生活。



  在生活中,越是聪明的人越会囿于选择的烦恼;受的教育越多,读的书越多,越容易因为机会和选择的多样而患得患失。



  出国还是保研、实习还是游学、去大公司还是创业……这些都是甜蜜的苦恼,没有一个问题真的是生死攸关,也没有一个选择能一劳永逸。

说穿了,坚定地选择任何一条路,再兼顾其他,想清楚目标,都可以获得不错的结果。



  可我们的社会总是急功近利地关注眼前的利益所得,大张旗鼓地宣扬功成名就的辉煌,所以我们惶惶于努力后没有回报,担忧着付出后收获甚微。



  但所有成就都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只是阶段的里程碑。

而所谓的里程碑,也不过是你在健行了十公里、百公里和上万公里后脚步累积所抵达的外在标志。

那些真正的收获,从不会因为有没有立碑、立碑有没有被人看到而有所增减。



  闺密问我:“如果你在当初的职位上熬下去,是不是现在就能拥有她那样的事业成就?”

  我摇头,这个假设永远不会成立。

什么样的性格就注定了什么样的命运,人生的追求最终会引领我们走上各自的道路。

即便不在第一个路口分手,也会在下一个岔路口说拜拜。



  她得到了我所失去的,我享受着她所放弃的,我们的境遇最终都是自己点滴抉择的累加,何以不平,又何以存忧?

  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我常常急不可待,充满了迷茫和焦虑,觉得无论怎么下脚好像都会有损失。

可是到了现在,我发现一切选择都有代价,一切努力都又回报。

不要在和别人的攀比中选择,而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判断,多年后才不至于后悔。



  无论你走哪条路,努力之后,都是差不多的结果——得到你拼命争取的,失去你不曾努力保有的。



  人生若有意外之喜,那才是上天最大的恩赐。



  如果你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在漫长的道路上,纵然有短暂焦虑的迷惘,却始终不会失去真正的前进方向。

 

综合评价招生学费和普通有分别吗?高三走综评好还是参加高考?

一般而言,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学费与普通招生专业学费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而高三生选择走综评还是参加高考,具体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本文将对综评招生的相关信息进行简析,并说明综评适合的考生类型有哪些。

一、综合评价和普通招生的学费差异综合评价招生作为一种特殊招生方式,其学费与普通招生专业的学费在一般情况下并无显著区别。

学生入学后,无论是通过综合评价招生还是普通招生方式入学,通常都会统一编班上课,学费标准也保持一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报考的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通常会相对较高,这一点在各类招生简章中会有详细说明。

以山东地区的部分高校为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在山东进行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其学费标准通常由专业注册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组成,合计大约每年6000元,住宿费另计。

但具体到各个专业,学费会有所不同,如英语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每生每年5000元,其他专业每生每年4500元,而艺术类专业和国际教育专业的学费则更高。

这些费用标准会根据山东省发改委、教育厅的批复以及学生实际修读学分来确定。

普通本科大学的学费一年大约在3800至6800元之间,艺术类专业由于实践性较强,需要的额外费用较多,因此学费会相对较高。

同时,学费的多少还取决于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报考的学校类型。

一般来说,公办学校的学费较低,而重点大学的学费往往有补贴,如北大、清华等学校的学费一般在5000至5500元之间。

二、高三走综评好还是参加高考好?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选择走综评还是参加高考,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走综评的好处在于能够增加考进名校的机会,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综评招生结合了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多种评价因素,为考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录取机会。

同时,部分专业只能通过综评报考,且综评招生通常会给予考生一定的优惠政策,如降低录取分数线、优先录取等。

因此,对于平时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的考生来说,走综评是一个提前锁定名校的好机会。

然而,走综评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综评招生并未大面积面向全国,且报名和审核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考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

其次,综评招生的竞争异常激烈,许多考生虽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时间,但最终可能还是无法被录取。

此外,过于关注综评可能会忽视高考的准备,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

相比之下,参加高考则更加直接和简单。

考生只需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即可有机会被心仪的高校录取。

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考的竞争也同样激烈,且录取结果完全取决于考生的高考成绩。

因此,选择走综评还是参加高考,需要考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如果平时成绩优秀且综合素质较高,可以尝试走综评以增加录取机会;如果更加擅长应试且希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则可以选择参加高考。

三、综合评价招生计划适合的考生类型综合评价招生计划适合的考生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高中成绩排名靠前的考生在报名中占有绝对优势,部分高校综评招生简章中也对考生综合成绩排名做出明确要求。

2、全面发展的学生:除了综合成绩要求以外,高校对考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要求。

通常要求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全部合格且综合素质评价获得A、B等级。

这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课外阅历。

3、有竞赛奖项或特长的学生:部分高校在综评招生中会对竞赛奖项或特长给予一定的优惠。

因此,拥有竞赛奖项或特长的考生在报考综评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4、对特定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部分专业只能通过综评报考,因此对于那些对特定专业有浓厚兴趣的考生来说,综评招生提供了报考特定专业的机会。

综上所述,综合评价招生计划适合综合成绩优秀、全面发展、有竞赛奖项或特长以及对特定专业有浓厚兴趣的考生报考。

2025福建高三最新质检切线汇总 含各地市质检分数线及排名

2025年福建高三最新质检切线汇总如下:厦门二检切线一物理类本科线404分,历史类本科线428分;泉州三检物理类本科线387分,历史类本科线411分等。

本文整理汇总了2025年福建高三各地质检切线情况,包含各地市质检分数线及成绩排名,可供参考。

2025福建高三最新质检切线汇总1、2025福建六市联考切线物理类:一段线(985/211线)520分,二段线(特控线)472分,三段线(本科线)361分,四段线(专科线)285分;历史类:一段线(985/211线)539分,二段线(特控线)502分,三段线(本科线)397分,四段线(专科线)298分;下面是2025福建六市联考成绩排名表(五分一段):2、2025漳州二检切线物理类:双一流线546分,特控线470分,本科线400分;历史类:双一流线529分,特控线453分,本科线402分;3、2025福州二检切线物理类:985/211线541分,特控线497分,本科线406分,专科线322分;历史类:985/211线521分,特控线488分,本科线396分,专科线340分;下面是2025福州二检分数线及排名表:4、2025厦门二检切线切线一:物理类:高优线538分,特控线502分,本科线404分,专科线338分;历史类:高优线570分,特控线532分,本科线428分,专科线359分;切线二:物理类:高优线523分,特控线485分,本科线380分,专科线292分;历史类:高优线552分,特控线512分,本科线397分,专科线301分;注:切线一为严格切线,贴近高考。

切线二为宽松切线,以鼓励为主。

下面是两种切线对应的各科有效分情况、成绩排名表,供参考:5、2025泉州三检切线物理类:985线603.5分,211线580分,特控线475分,本科线387分;历史类:985线578分,211线555分,特控线498分,本科线411分。

下面是2025泉州三检各科有效分及分数线排名情况:6、2025年龙岩一检切线历史类:特控线531.5分,二段线500分,三段线404分,四段线308分。

部分成绩排名及赋分情况可以查阅(图片可以滑动):#container {width: auto;height: 400px;overflow: auto;}#content {display: inline-block;height: 100%;}7、2025莆田二检切线历史组:985211线571分、特招线535分、本科线425.5分、专科线316.5分;物理组:985211线602分、特招线519.5分、本科线417分、专科线322分。

6、2025福建省质检切线物理类:本科线374分,一本线463分,985线583分,清北线642分;历史类:本科线382分,一本线474分,985线568分,清北线610分。

部分地市总分排名情况如下:7、2025漳州三检切线物理类:双一流线583分,特控线475分,本科线390分;历史类:双一流线544分,特控线491分,本科线404分。

8、2025福建九市联考切线统一分数线:物理类:一段线531分、二段线492分、三段线405分、四段线220分;历史类:一段线554分、二段线498分、三段线411分、四段线220分。

厦门分数线:切线一(严格切线):物理本科线411分,特控线503分;历史本科线433分,特控线526分。

切线二(宽松切线):物理本科线385分,特控线489分;历史本科线397分,特控线506分。

2025福建九市联考部分总分排名如下:9、2025泉州四检切线网传版切线一:物理类:特控线466分,本科线388分;历史类:特控线483分,本科线407分。

网传版切线二:物理类:特控线463分,本科线374分;历史类:特控线474分,本科线382分。

2025泉州四检赋分表:其余各地市质检切线情况正在收集中,请同学们持续关注本文更新情况。

大家在文章的下方分数栏输分,可以获取个人成绩分析报告,预估2025年能上的大学名单,还能模拟填报志愿,利用AI结合近三年高考招录数据为你智能评估志愿风险!

加入收藏
上一篇:励志相关诗句
下一篇:没有了
               

致高三紧张迷茫的学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