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风神L7卷完技术卷续航 12.99万拿下205km纯电续航

其中,205km纯电续航版本车型限时抢先价12.99万元起。
作为东风公司自主乘用车事业的开拓者,东风风神历经15年发展,抓住智能化、电动化趋势,快速推动自身新能源转型。
东风风神L7搭载马赫电混PHREV技术,可纯电、可插混、可增程,是
【千问解读】
5月24日,备受期待的东风风神L7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正式上市发布,于北京车展正式开售的东风风神L7,公布全系车型限时抢先价及用户权益。
其中,205km纯电续航版本车型限时抢先价12.99万元起。
作为东风公司自主乘用车事业的开拓者,东风风神历经15年发展,抓住智能化、电动化趋势,快速推动自身新能源转型。
东风风神L7搭载马赫电混PHREV技术,可纯电、可插混、可增程,是东风在混动技术领域最新成果。
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黄勇现场致辞
发布会现场,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黄勇坦言,“15年的东风风神,风华正茂!面向未来的东风风神,所向皆新!一个有技术、有沉淀、有梦想、有温度的东风风神,将会与大家一起共创美好,持续不断地为用户带来更加愉悦的价值体验!”
东风风神L7用户交付全面启动
以东风风神L7的正式上市为起点,东风风神将聚焦插混、覆盖纯电,在接下来两年内将密集投放5款重磅新品,构建完善、强大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并以全新的品牌视觉形象、渠道、服务等,为用户创造新价值,带来更优越的新能源出行体验。
205公里纯电续航混动SUV强势杀入12万区间
东风风神L7正式上市,5款具体车型限时抢先价为12.49万元-15.69万元。
这款万众期待的人气新车,205公里纯电续航车型售价直接拉入12万级,在卓越的长续航能力之上,再度升级用户价值,无疑将对这一炙手可热的主流市场产生强有力的冲击,更为用户带来极具诚意的新选择。
不仅如此,东风风神L7还带来惊喜不断的购车权益,为6月30日24:00前下定的锁单用户,提供至高30999元五重礼遇,助力用户开启更加美好的拥车生活:长悦礼:至高享价值10000元配置升级大礼包;长欢礼:全系享5000元置换或至高8万2年金融免息支持(置换或金融二选一);长伴礼:全系享10年不限里程质保和三电终身质保;长逸礼:购车送充电桩及免费安装服务( 限205Pro/Plus/Max定制版车型);长智礼:全系享5年免费娱乐流量(2G/月),基础服务+OTA升级流量免费,205续航车型额外赠送12个月(8G/月)娱乐流量。
目前,紧凑型混动SUV市场,100公里纯电续航是主流水平,205公里纯电续航车型,售价基本都在20万上下。
本次东风风神L7不仅将用户权益大幅升级,205纯电续航车型限时抢先价与五大权益的叠加,不仅成就了同价位纯电续航第一,更意味着购车价值的全面升级,诚意十足。
六大技术杀手锏 成就东风风神L7超长续航
新技术带来的新价值,往往会刷新大家固有的认知。
此前,东风风神L7已完成了国内首个混动SUV无补能综合续航极限挑战,实测综合续航最高达2054公里。
近日,在多位媒体达人的亲身见证下,东风风神L7又创下了行业首次全程无补能续航2162.8公里往返穿越中国最大无人区的纪录。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介绍马赫电混PHREV
“针对全场景的节能降耗,马赫电混PHREV拥有六大杀手锏,它们分别是:高效电驱、双模增程、高速多挡、三擎并联、超级能量回收和智慧电控。
这里面的每一项,都源于技术革新!”发布会现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用生动的讲解揭开了马赫电混PHREV低速省、高速也省的奥秘。
让挑剔的用户都满意的混动,才是好混动。
得益于马赫电混PHREV的先进技术加持,东风风神L7在不同工况、不同场景下可实现智能模式匹配,获得全速域、全场景的节能优势。
高效电驱、高速多挡、三擎加速、双模增程、超级能量回收、智慧控制等六大“杀手锏”,实现了全速域动力与能耗的统一,用精妙的平衡术,成就了混动的最优解。
这才是新混动该有的样子 东风风神L7正式出道
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处不厌。
车与人的关系,也是如此,从心动到牵手,再到长久的陪伴,关系的升温,来自彼此的情投意合,进而转化为一种更懂彼此的默契。
人与车,可以随时开启畅聊模式吗?当然可以。
东风风神L7的i-Talk 智能座舱,标配高通骁龙8155芯片,性能稳定而强大,让交互更畅快。
300毫秒语音即可响应,仅10秒就能够完成8个指令,就像与挚友沟通,互相都能心领神会,秒听、秒懂、秒回应不在话下。
全场景可见即可说,一次唤醒、多次对话,关闭车窗、打开天窗、打开音乐,动口不动手。
旅行,心情最重要,那怎能少得了美妙音乐的陪伴。
东风风神L7配备13扬声器的音响系统,不仅实现了360度环绕,还辅以智能动态均衡技术,实现小音量动态大、大音量不失真。
128色科技氛围灯,不仅色域广,随音乐律动,不管是流行、摇滚、民谣、还是复古风,智能感应,情绪到位。
懂“手机星人”对续航的偏执,东风风神L7座舱里的50W手机无线快充时刻待命,放下即可充电,还有充电状态遗忘提醒,让“手机星人”随时满电。
智能,让东风风神L7可以更贴心地为用户带来人性化的关怀与温暖。
多种智慧情景模式的加入,可以在不同生活场景里为你带来小惊喜。
比如,小憩模式可以让车辆随时变身私享睡眠空间,让休闲、上班午休等时间的小憩时光,有更好的体验。
坐进爱车打开小憩模式,座椅、车窗、音响、闹钟等均能自动调节,既能让我们安睡,还不用担心误事。
安全守护也是一种无声的承诺。
东风风神L7配备360-Box智能安全系统,不仅ESC车身电子稳定系统、HAS坡道辅助系统、360°高清全景影像+透明底盘等主动安全功能一应俱全,还用十余项L2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将智能安全覆盖到用户日常使用场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风风神L7的全速域自适应巡航通过先进的算法设计等,实现3秒内自动跟随起步,如前车停车在3秒-300秒后,按下RES键或轻踩油门即可重新激活ACC跟随起步,城市堵车场景也很实用,在掉头,转弯等特定场景下同样有效,让用户放心地解放双脚。
东风风神L7凭实力圈粉,年轻人嘛,不光要去开SUV,还得上马赫电混PHREV。
马赫电混PHREV,用先进的技术,为用户解锁了全新的混动新体验,让东风风神L7不仅跑得远、跑着省,更用它好看、会玩、聪明、贴心的每一面,成为用户的心头好。
这,才是用户期待的理想之选。
伴随着东风风神L7的正式上市,新车的用户交付也全面启动,宣告这款长长长续航智混SUV正式走入用户生活,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令人惊喜的超长续航、平顺舒适的驾驶体验等特点,将中国混动SUV带入新技术、新价值、新体验的全新阶段。
诸葛亮的东风究竟是如何借来的?是不是巧合?
他在南屏山七星坛上披发仗剑、踏罡步斗、施法术借东风的场面,使人们几乎无法分辨诸葛亮到底是人还是神仙妖怪。
难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作家罗贯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大军与孙刘联军隔着长江对峙。
曹操派人把所有船只都用铁索连在一起,然后,积极训练水军,随时准备渡江,将对岸只有几万人的孙刘联军一举拿下。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孙刘联军肯定不能。
孙军里的一名大将说:“这种状况,适合用火攻。
”只是,当时正值冬天,吹的是西北风。
曹操在长江的西北方,而孙刘联军却在东南方。
这就是说,放火的话,大火不会烧到曹军,火势反而会蔓延到联军的船上。
所以,大家都觉得,黄盖的想法虽好,却欠了东风。
但是,眼看曹军的人越来越熟悉水性,情况越来紧急,不能再等了。
孙刘联军正慌乱之际,诸葛亮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懂得控制天气,能借到三天的东南大风。
半信半疑,反正暂时没有别的法子,就随你折腾吧,他负责安排手下将领去筹备其他事项。
诸葛亮果然神机妙算,公元208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日,夜晚的三更时分,大概是现代的凌晨十二点吧,长江水面果然吹起了东南风。
东风真的来了,孙刘联军立即出发,点燃了十艘战船,这些船被东南风推动着,冲进了曹军的战船。
大火被风吹得越烧越旺,曹军中大量的人马逃脱不及,不是被烧死,就是被淹死。
周瑜趁机率军,杀入曹营,曹操自知已经是败局,无法挽救,只好从华容道撤退。
这就是,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数胜出多数的战役。
而其中关键的“天时”这个有利条件——东风,诸葛亮到底是怎么借来的呢? 诸葛亮预测到将有东南风起,有三个依据。
一是根据阴阳五行和占卜预测。
诸葛亮熟读经书,精通易理,用《周易》预测风雨对他来说不是难事。
八个卦象分别代表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如 “坎”多主雨,“震”多主雷,“巽”多主风。
《易经》中有12个卦象对应一年中的12个月,每个月的节气和气候都有相应的规律可循。
以诸葛亮借东风来说,当时为农历的十月,在卦上为坤卦,是纯阴卦,阴极则阳生,因此十月有几天的气温要回升,要起东南风。
二是根据小动物活动的变化预测。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根据动物活动的变化预测天气的农谚,如:“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蜻蜓成群飞,雷雨要来临”等。
诸葛亮长期躬耕南阳,深谙荆襄一带的風土人情和农谚与天气的关联。
据说,诸葛亮是根据当地青蛙在初冬季节反常的活动变化预测将有东南风。
三是观天象预测。
古人根据云层的形状、薄厚、颜色和日月的变化,总结出一系列看云、观日月识天气的谚语。
如 “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日晕则雨,月晕则风”等等。
诸葛亮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认为近期内天气将有变化,于是上演了一幕借东风的大戏。
聪明绝顶的诸葛亮已发现自己身陷,,于是玩了一个障眼法,以便脱离虎口。
诸葛亮选择吉日良辰作法借风。
他先支走在场的,又嘱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
不许交头接耳。
不许失口乱言。
不许。
如违令者斩!”一切安排停当,然后煞有介事地使起法术。
当周瑜派、二将斩杀诸葛亮时,诸葛亮已经逃得。
后人曾猜想,诸葛亮能猜到换风向的事情,主要是他到了长江后,没有闲着,他主动去找周围的渔民了解过了当地的气候。
当然,这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只是,同时,有人也会产生另外一种疑问:曹军为什么就这么大意,没有留意到风向的变化呢?其实,曹军也留意到了这一点,当时将领一发现风向改了,马上告诉了曹操。
那么,曹操这个三国时期的军事家,他又是怎么看待这个气候问题的呢?他坚持“冬天,只有西北风在吹。
”他丝毫不在意,说道:“不就是一时的风向变化,一点都不奇怪。
”(情节来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他觉得冬天这个时期,主要吹的是西北风,东南风都是临时吹的,是不长久的。
这就说明:冬至的气候会发生变化,对于这一点根本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知道,只是唯独诸葛亮完善地利用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诗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 一作:蓬莱) 初中古诗爱情思念唐诗三百首初中 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古诗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古诗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
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
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
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
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
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
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
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
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古诗赏析三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两个 难 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 难 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
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
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
花尚如此,人就不能怎样了。
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自君之出矣》)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
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 晓妆对镜,抚鬓自伤 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
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
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
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
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
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
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
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古诗赏析二袁青松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綯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名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和上句呼应,青春难留,云鬓斑白,蜡炬燃尽,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最后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 成灰 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对綯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从现在来看,此诗不难看出也是写给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后体会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并没有绝望,而是继续等待綯这个救命稻草的帮助。
李商隐名句推荐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作者:李商隐:出自《陈后宫》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作者:李商隐:出自《陈后宫》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作者:李商隐:出自《潭州》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作者:李商隐:出自《潭州》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作者:李商隐:出自《壬申七夕》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作者:李商隐:出自《茂陵》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作者:李商隐:出自《茂陵》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作者:李商隐:出自《富平少侯》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作者:李商隐:出自《富平少侯》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作者:李商隐:出自《楚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