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别致!你见过头上有角的卡车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击数:
简介:你见过头上有角的卡车吗?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举行的卡车Impact在中欧和东欧最大的经济和技术会议上,会议大楼前展示了这样一辆独特的卡车,即斯堪尼亚R450混合动力牵引车。

那么这头上的“犄角”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其实它是类似我们所熟知的无轨电车,熟悉电动卡车的朋友们应该可以猜到,这

【千问解读】

真别致!头上长“犄角”的卡车你见过吗

你见过头上有角的卡车吗?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举行的卡车Impact在中欧和东欧最大的经济和技术会议上,会议大楼前展示了这样一辆独特的卡车,即斯堪尼亚R450混合动力牵引车。


那么这头上的“犄角”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其实它是类似我们所熟知的无轨电车,熟悉电动卡车的朋友们应该可以猜到,这是一辆带有“受电弓”的混合动力卡车。

它利用车顶上的受电弓可以一边行驶一边充电。

当然这类车必须要有道路支持,才能够有效节省能源并降低排放,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这台车。

●  如何高效运输头上有角的卡车?

配备受电弓的混合动力拖拉机于2018年制造,采用德国西门子品牌的技术。

卡车可以通过使用车顶上的受电弓和道路上方的接触网直接从电网取电,所有配备受电弓的卡车都可以在这条道路上享受这种好处。

该测试卡车每天在德国进行中短距离运输,在三个测试路段引力的测试路段之一(A1和A5高速公路和B在461国道上行驶。

到目前为止,这辆车已经行驶了5万多公里。

也就是说,这辆车真的是用来运输的,而不是花瓶。

真别致!头上长“犄角”的卡车你见过吗

这台R450混合动力卡车的外观与斯堪尼亚一样普通R系卡车没有二致性,但它选择匹配头上的巨大角CR17系列驾驶室采用车顶导流罩,为受力弓量身定制。

R系列经典的盾牌多层中网、曲面前挡风玻璃、车顶射灯都延续了下来。


真别致!头上长“犄角”的卡车你见过吗


让我们从角开始,这个受电弓装置相对较大。

因为它使用动力附件,即液压系统来驱动它,并且可以在不使用时储存受电弓。

储存后,它将隐藏在导流罩后面,以尽量减少对车辆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真别致!头上长“犄角”的卡车你见过吗


那么这辆车在没有电的路上还能跑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辆混合动力卡车还有一台450马力的柴油机和电池组。

如果你用卡车上的电池组来驱动卡车,它可以持续10公里。

使用450马力发动机和300升油箱,可以为汽车提供约1000公里的电池寿命。

【物理大师】钱学森做的试卷你见过吗?工整得像打印的

“学霸做过的试卷 写过的笔记本 你看过吗?” 没看过? 那没关系 现在就带你看一看 “我至今保留着这本笔记本” 这是一本与中国石油大学同龄的课堂笔记,富有年代感的封面上,书写着中石大建校的初心,凝聚着中石大人的志业。

这本笔记的主人是中石大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汪燮卿。

汪燮卿 汪燮卿,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56年于北京石油学院人造石油专业毕业,1961年于民主德国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曾任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现任中国石化科技委资深顾问。

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发明和科技进步奖14项。

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内专利授权258件,国外专利授权56件。

培养硕士、博士生和博士后60人。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峥嵘山麓育菁华,立志科研铸大家,沥胆披肝强国梦,神州绽放石油花。

”这是汪燮卿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

1956年,汪燮卿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走出校门。

多年来,他不忘初心、矢志报国,勇攀科研高峰,为祖国的石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汪燮卿院士还时刻关心惦记着学校的发展,关注着新时代石油学子的成长成才。

近日,他将这本珍藏多年的大学时代在北京石油学院《化工原理》课上的课堂笔记捐赠给学校。

“钱学森试卷”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新校史博物馆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文博楼开馆。

展品中,“钱学森试卷”颇受青年学生的关注和喜爱。

1980年,钱学森大学时期的水力学老师金悫将一份保存了近50年的考卷通过校史研究人员陈贻芳捐给了上海交通大学。

这份试卷的卷首时间为1933年6月,课程是水力学(Hydraulics)。

这份考卷书写工整,整洁漂亮,连等号“=”都像是用直尺画的一样,中英文字写得秀丽端庄。

这次考试由金悫老师出题并主持,金悫在批阅考卷时,发现钱学森的试卷卷面整洁,解题一气呵成,6道题全部解答正确。

只是最后一题公式推导中“Ns”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4分,得96分。

当时交大老师出考题时,总有一两道难度很大的题几乎没有学生能全部答对,而钱学森总能以他非凡的智慧和扎实基础,使难题迎刃而解,这令金悫老师颇为惊奇,而这份漏掉下标“s”的96分试卷也就成为老交大优良教学传统中“要求严”的典型反映。

来源: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期编辑:胡洪江、李娜 来源:人民日报,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环球物理立场。

环球物理 ID:huanqiuwuli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文化为己任。

专业于物理,致力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目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大家展现一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玛雅文明与外星生物关系谜团

在著名的玛雅文化遗迹的考古研究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玛雅文明时代的雕塑和浮雕,其中有些雕塑竟与当代美国的F—16战斗机极为相似,而浮雕中不仅有一个图案形如直升机,还有一个类似于当代人们描绘的飞碟。

玛雅人就是曾生活在地球上的外星生物?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已经安全地过去了,太阳每天按照自己的规律升起落下,玛雅人的预言不攻自破,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研究的,辉煌灿烂的玛雅文明是怎么制造的呢?难道玛雅人是曾生活在地球上的外星生物?有人甚至对玛雅人是否为美洲土著表示怀疑,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南美丛林中这奇迹般的文明没有给后裔留下一星半点可继承的东西,或细胞,或思维,或潜移默化的智商,或是哪怕一点点过渡的迹象。

然而,这一切真的就没有。

反过来说,也找不到任何历史异常聪慧的玛雅人由低而高的进展过程,难道聪慧的玛雅人是从天而降的外星生物吗?这种种奥秘的矛盾之处以及缺乏创世神话的古代,使有些人直言:玛雅人就是天外来客,或是由天外来客传授了高超的知识。

人活于世,谁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古代翻过若干年后,能够被考古发现,最能证明古代的就是建筑。

玛雅文明的建筑工程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能对坚固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雕刻、彩陶、壁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古玛雅人已经掌握了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运行规律。

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些,都是考古学家通过研究雕刻在石头上的文化才发现的。

现在人们能够看到的古玛雅人那些具有高度文明的古代文化遗址,几乎都是在公元8世纪—公元9世纪间,被他们自己抛弃的故居。

加入收藏
               

真别致!你见过头上有角的卡车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