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暑假学习计划?高中各年级学习计划表

新高一学生暑假学习计划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 新高一学生面临着初升高的过渡,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如果能做好
【千问解读】
新高一学生暑假学习计划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
新高一学生面临着初升高的过渡,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如果能做好学期预习,就能为高中三年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准备预习高中数学之前,要明确初、高中数学的区别:
1、知识点连接方式不一样
初中数学通常是“一环扣一环”一个知识点连着一个知识,而到了高中,就变成了一个“知识块”连着另一个“知识块”,比如:集合、函数、三角函数、数列,这些看似独立的模块不仅内部有联系,模块之间也有关联,所以,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就要让知识形成系统。
2、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
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这样学起来比较容易,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象语言等,在理解难度上有大幅度增加。
3.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初中数学是一步一步的模型,老师交给你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而高中数学更多的则是对于思维模式的考量,不需要一步一步按照要求来,但是,思路一定要正确、解题方向一定要正确。
4.知识量剧增,时间紧任务重
高中数学其实真正接触新知识的时间只有两年,所以无论“数量”和“质量”要达到理想要求就要找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新高一学生暑假学习具体步骤
新高一学生一定要利用暑假对高一数学课程系统的预习一遍,这不仅可以提前感受高中的学习氛围,更能够为接下来的数学奠定基础。
步骤一:有重点,有方向
先看课本的目录,做好全局把握,先了解一下高一数学都学哪些内容,大体的知识轮廓是怎样的,接着要熟悉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做到对基础知识心中有数,接着就是课后的练习题能够巩固预习结果、加深预习印象,学期预习不需要挑战难点。
只需找准方向抓住重点。
步骤二:明确预习内容。
对于高中要讲解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集合和函数是高一数学的两大知识块,不仅知识比较抽象,难度也非常大,因此,在预习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找出恰当的学习方法,为高中数学学习开一个好头。
步骤三:强化运算能力
高中数学在运算速度、准确度、精细度方面的要求都要远远高于初中,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一种能力,要通过强化训练提升运算能力。
步骤四:只有很好“承上”才能更好的“启下”
很多学生中考数学成绩并不理想,造成了自己“数学差”的悲观心理,这不利于今后高中学习,如果意识到自己的基础不牢,就应该利用暑假补齐短板,为自己的过去画上圆满的一笔。
新高二学生暑假学习计划
进入高二意味着进入了学习新知识的关键阶段,因为到了高三基本上就开启了复习模式,所以要利用高二尽可能多的获取新知识,那么新高二学生暑假期间就要“温故知新”,不仅要巩固高一知识,更要做好高二预习。
1.巩固好高一的基础知识
经过高一一年的磨合,相信即将进入高二的学生,对高中数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从知识角度来看,高一函数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因为刚学过,多数知识点还熟悉,就要利用暑假时间进行提升,不仅要达到“会”更要做到“通”。
2.注重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就是一个不断探寻解题规律的过程,找到解题思路,发现规律,数学题基本上都能迎刃而解,因此,要求新高二的学生要做到:(1)熟练掌握高一、高二数学基本概念;(2)熟练运用基本题型的常见解法、特殊解法;(3)总结归纳易错题(包括错题原因、正确解法);(4)重点关注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3.重视查缺补漏
很多学生在高一的学习中,由于是从初中向高中过渡,因此,有些知识掌握不牢,造成了知识有缺陷,形不成系统的知识架构,这时就需要同学们利用暑假查漏补缺,根据高一期末考试,结合平时表现,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加强,只有补齐短板才能在接下来学习中更加的顺利。
4.注意提升整合
到了高二,很多题目要考查的不仅仅是某一个知识点,而是某几个知识点的集合,尤其是到了高考,更考查同学们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因此,在高二暑假就要提前有意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不要能腾出时间去做一些综合性强,相对比较新的题目。
新高三学生暑假学习计划
下学期就要面对高考,相信很多新高三学生已经早早的感受到了压力,通常高三开始会有三轮复习,那么,我们就要利用这个暑假,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理清知识层次、梳理出知识脉络,这样在一轮复习中会更加有条理。
1.画知识网络图
有一些同学总是感觉自己很忙、很累,但是学习效果却很不明显,这时,就要尝试着梳理一下知识脉络,画一画知识网络图,将学到的知识画一张结构图,找出知识与知识的链接关系,通过网络图能够更清楚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
2.选择一些代表性试题来做
读书就是一个从薄到厚,然后再从厚到薄的过程,两年的高中学习,相信同学们做过的题已经成千上万了,利用暑假,再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来做,每一章节最多5-6题,通过精练来掌握本章知识和方法。
3.发现解题规律
在解题过程中是用到了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这是暑假新高三学生最应该考虑的事情,只有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才能找到最恰当的解题方法,才能按照正确的思路来解题。
高一暑假“适应、过渡”,高二暑假“整合、提升”,高三暑假“复习、备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每个暑假的到来,都意味着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就让我们从暑假开始为上一学期画上圆满的结局,为下学期谱写精彩的开始,只有在假期里不断的做好自己、充实自己,才能为更美的蓝图加上最有力的翅膀!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学习方法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5年5月10日广州开元学校高中招生校园开放日活动报名通知
自主选拔在线整理开放日详细信息,一起来看。
推荐阅读:2025年重点高中校园开放日安排汇总2025年广州开元学校高中招生校园开放日活动报名通知活动时间:2025年5月10日活动安排:一、参观校园9:00-10:00二、臻美教育文化系列展示活动9:30-10:30(1)“开元·国粹”科学馆揭牌仪式及特色活动展示(2)我与冠军面对面(3)开元顾问长老返校指导(4)社团活动展示三、校长讲座和名师见面会(学业指导和志愿填报咨询)10:40-12:0014:30-17:00活动预约:交通指引:1.自驾车:建议您选择绿色出行。
学校不提供车位,周边禾丰村卫生站、常春藤小区有大量停车位可供停车,请遵守交通规章,不要违停路边加剧拥堵。
2.公共交通路线一:地铁6号线香雪站F出口→转乘942路公交车→新丰路中站下车→步行约196米到达开元学校。
路线二:地铁6号线香雪站F出口→转乘365A路(366路、365路)公交车→永和大道站下车→步行约701米到达开元学校。
路线三:地铁21号线长平站A出口→转乘330A路公交车→红旗路下车→步行约196米到达开元学校。
温馨提示:高中升学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差,家长务必提前了解升学政策,做好升学备考策略调整。
欢迎加入《低年级高中升学规划交流群》,与全国优秀考生家长一起讨论交流。
群里有一手新鲜升学政策、好题推荐,还有老师在线答疑。
扫码加群
2024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分数线!附最好50所大学排名
2025届考生如果想要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议参考具体院校分数线及录取位次,以降低落榜风险。
数学与应用数学最好50所大学排名显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位居前三强的位置,更多院校分数线及排名信息可在下文中查阅。
一、2024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分数线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学科学基本理论与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教授,同时强调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涵盖了金融、经济、物理、工程等多个领域。
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广泛的应用能力,能够在科研、教育、经济等多个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这里以贵州、河北2024年招录数据为例,为大家列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院校的收分门槛。
1、贵州2024年数学与应用数学在贵州的招生院校共有206所,考生想要就读数学与应用数学院校,至少要考到411分及以上,省排名位次需在127896名以内。
贵州数据显示,2024年收分最低、最容易考的数学与应用数学院校是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411分)、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413分),而收分最高、最难考的数学与应用数学院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72分)、哈尔滨工业大学(644分)。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中有206所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化”,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因此大家在报考前要提前了解清楚专业选科要求。
2、河北2024年数学与应用数学在河北的招生院校有215所。
数据显示,河北考生想要就读数学与应用数学院校,至少要考到464分及以上,省排名位次需在181345名以内。
2024年收分最低、最容易考的数学与应用数学院校为衡水学院,学校分数为464分;而收分最高、最难考的数学与应用数学院校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校分数为667分。
在河北招生的院校中,有215所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化”,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二、2024数学与应用数学最好50所大学排名根据软科2024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排名数据来看,上榜的数学与应用数学院校有267所,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分别位居冠亚宝座,专业实力等级为A+级。
而十强院校中,山东大学排全国第6名、西安交通大学排全国第7名、浙江大学排全国第7名、上海交通大学排全国第10名。
下面是数学与应用数学最好大学排名一览表: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北京大学A+1复旦大学A+2清华大学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4南开大学A+5山东大学A+6西安交通大学A+7浙江大学A+7北京师范大学A+9上海交通大学A+10南京大学A11华东师范大学A12同济大学A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14东南大学A15哈尔滨工业大学A16中山大学A17电子科技大学A18四川大学A19吉林大学A20华中科技大学A21武汉大学A22天津大学A23西北工业大学A24厦门大学A24华南理工大学A26重庆大学A27中国人民大学A28大连理工大学A29北京理工大学A30华中师范大学A31首都师范大学A32中南大学A33南方科技大学A34东北师范大学A35湖南大学A36苏州大学A37华南师范大学A38南京师范大学A39陕西师范大学A40兰州大学A41上海大学A4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43北京科技大学A44浙江师范大学A44湖南师范大学A46西南大学A47湘潭大学A48上海师范大学A49华东理工大学A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