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必考考点整理,知识点+练习题,还没读名著的一定要看!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简介:下面是某名著中同一女性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依据你对下列小说人物的认识,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2)被作者的悲悯情怀打动是阅读中的难忘记忆,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项分享你的感受。

示例三:我认为把祥子驱赶到野兽…

【千问解读】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考试中都会出现对名著的考核!!但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任务重,对名著的阅读也越来越少。

为了不丢分,方法君整理了初中阶段重点考察的一些名著考点+中考真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西游记》

中考典型真题

1.(2017·绍兴中考)名著阅读。

(1)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字叫桑地亚哥,但小说称呼他为“桑地亚哥”仅4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湖州中考)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为下面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

(填写字母)

标题:

①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读《________》有感

②我也可以旧事重提——读《________》有感

③见字如面墨短情长——读《________》有感

书名:

A.《朝花夕拾》 B.《简·爱》

C.《培根随笔》 D.《傅雷家书》

(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湖州中考)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姆雷特》《吉檀迦利》《繁星》《诗经》都是诗歌作品。

B.《论语》《大学》《孟子》《左传》都是儒家经典,并称“四书”。

C.《马说》《伤仲永》《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名人传》《格列佛游记》《简·爱》《培根随笔》都是英国作家的作品。

(2)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

从下列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________________

4.(2016·金华中考)名著阅读。

(1)人们说话的口吻通常与其性格相应,作家在塑造人物时,也会借言谈来凸显其性格。

下面是某名著中同一女性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依据你对下列小说人物的认识,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

①“别愣着!去,把车放下,赶紧回来,有话跟你说。

屋里见。

②“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

③“你说话呀!成心逗人家的火是怎么着?你有嘴没有?有嘴没有?”

A.孙二娘 B.简·爱 C.虎妞 D.翠翠

(2)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送身处困境的钱钟书先生去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

沈从文的《边城》中也有很多人淡然面对金钱,请写出一个相关情节并对该人物的做法予以评价。

________________

5.(2016·衢州中考)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短篇小说往往言简意深。

冯骥才在《________________》(书名)中勾勒了青云楼主、好嘴杨巴等市井人物,让人忍俊不禁又掩卷沉思。

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胖子和瘦子》《变色龙》中刻画了阿谀权贵的下层官员,鞭笞奴性入木三分。

(2)被作者的悲悯情怀打动是阅读中的难忘记忆,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项分享你的感受。

A.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B.鲁迅《朝花夕拾》

C.龙应台《目送》

答案:

1.(1)D

(2)《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形象。

【解析】第(1)题D项是《故乡》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故乡》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第(2)题考查的是补充名著《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及作者意图。

在回答时要围绕人物的“硬汉”形象回答,突出“群体形象”回答。

2.(1)①B ②A ③D

(2)示例一:我认同甲的看法。

大兵抢走祥子的车,刘四爷害怕祥子会继承自己的财产而赶走祥子,虎妞骗婚和小福子的死等,都加速了祥子的沉沦和堕落。

祥子正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示例二:我认同乙的看法。

祥子其实也很狭隘,有着小市民的封闭思维,例如从军营逃出来的时候,顺手牵走了几匹骆驼,反映出祥子的自私。

小福子死后,祥子逐渐走向堕落,甚至不惜出卖他人,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示例三:我认为把祥子驱赶到野兽中去的,是“不让好人有出路”的旧社会。

大兵横行霸道, 刘四爷肆意盘剥,孙侦探敲诈,虎妞骗婚……正是这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了祥子的沉沦。

示例四:我认为,是当时的社会与祥子自身的因素,共同把祥子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祥子经历了孙侦探骗钱、虎妞骗婚、小福子的死等变故,再加上他自私自利、懦弱妥协等性格缺陷,决定了祥子的悲惨命运。

【解析】第(1)题结合读后感标题选择,难度不大。

如“我们是平等的”是简·爱说的话,“旧事重提”是《朝花夕拾》的另一个题目,“见字如面”是书信常用语。

第(2)题考查对名著主题的理解,主题的理解要结合有关的情节回答。

3.(1)C

(2)示例一:《朝花夕拾》。

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

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各种经历,是“朝花”;鲁迅在晚年回忆这些经历,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思,如作者对“猫”的厌恶,对“阿长”“藤野先生”的深情赞美,这是“夕拾”。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

书名中“钢铁”比喻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是信念、意志的象征;“炼”形容保尔一生经历了童年的黑暗、战场的搏杀、感情的波折、工地的艰辛以及疾病的摧残等磨炼。

(能答出书名特点,联系作品具体内容即可)

【解析】第(1)题A项中《哈姆雷特》是戏剧。

B项中《左传》不是“四书”之一,另一部应是《中庸》。

D项中《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

第(2)题先是简要评析书名特点,然后再联系具体作品内容展开论述。

4.(1)C

(2)示例:老船夫执意不收过渡人的钱,如实在难以拒绝就买茶叶、草烟回馈路人。

他不占公家的便宜,注重邻里乡情,踏实做事,明白做人,得到乡邻的尊重和敬佩。

【解析】第(1)题从语言描写中的“把车放下”及语言中性格的展现,可知是虎妞。

第(2)题首先应确定人物,然后写出相关情节并予以评价。

5.(1)俗世奇人 契诃夫

(2)示例一:《缘缘堂随笔》。

丰子恺在《忆儿时》中写了儿时养蚕、吃蟹、钓鱼三件可怀念的事,如今却都因杀生取乐而感到忏悔。

万物有灵,众生平等,但愿人人都有一颗柔软的佛心。

示例二:《朝花夕拾》。

鲁迅对保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回忆和感念,流露出对卑微者的悲悯情怀。

对于苦难灵魂的关怀不也让我们自己的生命更丰厚了吗?

示例三:《目送》。

龙应台在《目送》一文中对生死的感悟,在《跌倒——寄K》中对当事人命运的悲叹,都献上了源自心底的悲悯。

生命何其脆弱!唯其脆弱,才需要呵护与珍惜啊!

【解析】第(1)题关注“冯骥才”“青云楼主”“好嘴杨巴”即知是《俗世奇人》;关注“《变色龙》”即知是契诃夫。

第(2)题不管选哪部作品,根据题干要求,必须包含两点:作者的悲悯情怀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四大名著作者是谁 分别是哪几本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和高鹗。

四大名著是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被人们誉为“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四大名著作者是谁四大名著的作者是:《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1、《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荡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2、《水浒传》描写的是中国农耕年代下小人物的“犯罪”实录,把梁山一百零八将员起义的始末描写的非常的详细。

其作者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是施耐庵。

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3、《西游记》被称为中国古代玄幻小说。

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4、《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等,是四大名著之首,被称作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古代四大名著1、一部《红楼梦》,说不尽,道不完,真可谓千古奇书!《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中声名最著、流传最广,读者最多,刊刻出版最为繁富,这部古典名著问世以来,评家蜂起,评说纷纭,理所当然形成一门显学一红学。

人们还在不断地出版《红楼梦》、阅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永恒魅力,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不朽价值。

南北国画艺术大师,历时两年,精心创作350幅彩色国画。

画家随文配图,或描摹情态、或表现场景,或浓墨泌洒,或工笔勾勒,艺术地再现了原著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2、《西游记》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象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瑰宝。

《名家彩绘四大名著西游记》延请戴敦邦、赵宏本等40余名画坛名宿绘制240幅艺术金量相当高的国画,或豪放粗犷,或质朴秀丽,画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虫、鸟、曾等多姿多彩,画法则或工笔勾勒,或写意挥洒,风格或豪放粗犷,或朴拙秀丽,技法上钩勒、渲染、烘托、泼墨、淋漓尽致,多姿多彩地展现了小说中最精彩的场面。

文以画平添风采,画借文独具魅力,图文相间,水乳交融。

3、《水浒传》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有极其生动的生活场景,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水浒108将身份不同,性情各异,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名家彩绘四大名著水浒传》随文融入293幅国画,由戴郭邦、贺友直、陈白一等41位国画名家联袂绘制,众画家以妙手神笔绘就极具生动的生活场景,人物情节,惟妙惟肖,意韵深远。

4、《三国演义》在我国文学史上,也许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像《三国演义》那样长时期地吸引如此众多的读者,几百年来,她差不多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传,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

《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

各位画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

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千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

中国军队名著:传奇兵书孙子兵法36计计计相扣

《兵法》是春秋时期齐国撰写的一部兵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那么经过这么漫长的历史岁月, 《》是否发生过一些改变呢,让我们一起在历史长河中寻找答案吧! 孙子兵法图 诞生于春期时期的《孙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也有一说是八十二篇,总之由于当时传播方式的落后性等原因,该书并没有被广泛应用。

到了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硝烟四起,使其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被更多的人所注意。

很多学者开始对《孙子兵法》进行注解,这使其在原有十三篇的基础上获得的大范围的扩增,到了,则由官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时期,在《汉书》中已有“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一说。

魏晋时期,对《孙子兵法》做出较大贡献的是。

由他编撰的《孙子略解》,是根据自身军事战略经验对《孙子兵法》“十三篇”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备论述。

也就是说曹操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孙子兵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只保留下了十三篇。

当然隋唐时期之后,各朝的文人学士以及军事家,都根据不同的战略状况,对《孙子兵法》做出了不同的注解,但主要还是围绕其“十三篇”展开的论述。

乃至今日,《孙子兵法》已经走出国门,被各国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同时,也被应用于商场,其根本还是原来的“十三篇”,也就是说《孙子兵法》十三篇已经被普通大众所广泛接受。

孙子兵法经典语句 孙子兵法有很多著名的语句,什么要因敌方的形势而改变自己的战术等,我觉得其中最主要的精髓有以下几个方面: 孙子兵法图 敌人没有注意、没有防备的时候,和在敌人早已掌握己方动态,开始积极应战的准备之中开始进攻,差别是很大的,其中成功的机率会大大降低,最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让他们没有时间反应,这样,己方的损失也会相对的下降。

准确地知道自己这边的现状,也知道对方的现状,这样双方打起仗来就可以百战百胜;只知道自己这边的情况,而并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就会产生一胜一败的结果;如果自己这边的情况不知道,敌方的情况也不知道,那么这场仗是绝对不会赢的。

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准确的知道自己的现状,同时也知道对方的情况,才会最大程度的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假如在一处己方并不熟悉的土地上作战,那么如果不用当地的向导为自己指路,就很有可能因为不熟悉地形,而失去原本应该有的地势上的帮助,相反如果能够善用地势,那么就会大大增加己方胜利的概率。

打仗能够百战百胜,是很好的,但是如果能不出兵就可以取得胜利,那就是非常好的,这也是说,在某些时候,如果可以不用战争就能取得胜利,那么就不要再打仗了,因为只要是打仗就免不了己方也会有损伤,那么,既然可以避免这次的战争,减小己方的伤亡,又何必再弄得两败俱伤呢。

将士兵当做自己的婴儿,那么士兵就会陪你一起跳下深溪,将士兵当做自己的孩子,那么士兵就会与你共赴生死,这也是在说,只有将士兵真正当作自己的亲人去照顾,才会有人不惧生死的追随你。

孙子兵法36计 兵法也就是《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孙子兵法》总共十三篇,五千多个字,主要讲述的是行军打仗的谋略。

它里面的论述非常精深,内容也十分广泛,后世无人能够超越。

孙子像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的瑰宝,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作者孙武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在书中,孙子认为,战争的胜利并不取决于当时人们信奉的鬼神说,而是由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等多种因素相结合影响的,所以应该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来制定战略计划,达到胜利的目的。

公元前512年,孙武被推荐给吴王,那时候他已经写成了《孙子兵法》,带着兵法的他被吴王极力赞赏,从此后孙武在吴国军队中大展身手,屡立奇功。

公元前506年,曾经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占领了楚国的国都,几乎让楚国就此灭亡。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正是他在军事科学方面总结和概括了丰富多面的哲学道理,确定了他在春秋末期和“、”并列的地位。

《孙子兵法》中,重点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的管理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击败敌人的技术技巧、特殊的战斗方法和军队的后勤等方面,体现了完整的军事思想主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初中语文名著必考考点整理,知识点+练习题,还没读名著的一定要看!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