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6-28 点击数:
简介:说起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在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当中,这个词我们学过不止一次了。

意思是指把锅碗砸碎,渡船凿沉,不给自己留退路,必须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一定要干到底。

在我国的《孙子兵法》当中提到的“破釜沉舟”有着誓死决战的意思在里面。

那么在破釜沉舟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战役呢? 秦末,巨鹿之战,秦将章邯率领大军进攻赵国,把赵

【千问解读】

说起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在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当中,这个词我们学过不止一次了。

意思是指把锅碗砸碎,渡船凿沉,不给自己留退路,必须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一定要干到底。

在我国的《孙子兵法》当中提到的“破釜沉舟”有着誓死决战的意思在里面。

那么在破釜沉舟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战役呢?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秦末,巨鹿之战,秦将章邯率领大军进攻赵国,把赵王围困在巨鹿。

赵王派人向楚怀王求救,于是楚国就派宋义作主将,项羽作副将率两万兵马前去救援。

宋义的打法是先等秦军与赵军斗得两败俱伤后再出击,保存自己的实力。

但项羽却想直接杀过去。

部队在漳水以南驻扎,僵持了许久,项羽非常不满宋义,一拍脑就把宋义给杀了。

由于军队的将领都是项羽他叔父项梁的旧部,所以项羽杀了宋义后也能完全控制住军队。

于是项羽命令士兵们把渡船统统凿穿,沉下水底;又把行军煮饭的锅也都打得粉碎,每人带着三天的干粮。

在这样的情况下,退路没有了,粮食也不多了,不战胜敌人,就只有死路一条。

楚军的将士们激昂振奋,互相勉励,人人都抱着进则生、退则死的决心,拼命向前。

最后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

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

解了巨鹿之围。

按照兵法来讲,这明显有什么地方不对。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有得吃是保障军队战斗力的第一要素。

而项羽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自断粮草。

这明显不合理,为什么还能成功?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巨鹿之战秦军与楚军实力对比

秦军主力有两路大军,一路是章邯率领的郦山刑徒,由南一路向北打上去。

另一路是王离率领的守边关的士卒,从北向南合围巨鹿城。

王离军是十多万人。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匈奴,收河南。

”同书《匈奴列传》记载:“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

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

就是说,蒙恬率了30万军队去打匈奴,收复河套以南的地。

但这30万中有10万是正规军,有20是守卫边疆的人。

后来蒙恬死了,天下也大乱了,这些守卫边疆的人也就跑了。

那么,到王离手中的兵就只有10万了。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记载,项羽打败章邯后,陈馀写信给章邯说:“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

就是说巨鹿之战死了10多万人。

而《史记》中也有写“章邯令王离、涉闲围巨鹿”,章邯命令王离、涉闲围住巨鹿,可以看到章邯与王离是上下级关系,所以王离全军覆没,这锅得章邯来背。

这也说明了王离所率军队有10万多人。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章邯军是20多万。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记载:十一月,“羽诈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

”这是章邯投降项羽后的事情,这说明当时章邯的军队有20多万。

项羽军5万

据《前汉纪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一》记载,“初。

宋义与项羽将五万。

距秦三将。

其它诸侯军,被困的赵军应该有几万人万,双方兵力悬殊巨大,加上前期诸侯军不敢打,所以联军方面只有楚军的区区几万人。

此战关键在“绝甬道”

《资治通鉴》中记载,“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乃遣当阳君、薄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

陈馀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

意思是说,项羽先派了当阳君、薄将军率两万人过河袭击了秦军运粮的甬道,导致王离的军队缺少粮食。

这时候,巨鹿城中的陈馀见时机成熟,再请项羽大军杀过来。

这个时候项羽才破釜沉舟,烧掉营寨,只带三日的口粮,渡河围困住王离,经过九次战斗,打败了秦军。

相信大家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更为熟悉,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兵力数倍于曹操,曹操率军烧掉袁绍的在乌巢的粮草,使袁绍军军心大乱,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里的关键点是断粮草。

同样400多年前的巨鹿之战能够以少胜多也是在于绝甬道,断粮草。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为什么需要破釜沉舟?

前面说到,项羽率军围困住了王离军,懂点兵法的都知道,项羽区区5万人怎么可能围住10万人呢。

这说明了参与围困的还有各方诸侯军,但他们是观望不前,怕与秦军作战。

此时唯有项羽的军队带来胜利来才鼓舞诸侯出兵。

面对项羽军的不仅有王离的10万大军,同样旁边还有章邯的20万大军,双方兵力相差6倍。

如果项羽有丝毫的犹豫,面临他的无疑是全军覆没,或者带少量军队向南撤退。

于是惟的一路就是先自绝后路,报必死的决心。

这与围城战很相似,围三面,空一面,让敌人活命的希望,他们自然就不会拼命守城,反之敌人就只有血战到底。

即使断绝后路,打不过也还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投降。

但项羽军绝对不会,当时的秦军素以暴虐著称,投降也免不了被坑杀,这使得项羽军只剩下战斗下去惟一一条出路了。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后世也有模仿者

同一时期的韩信也运用的这样的战术,那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韩信背靠河水立寨迎迎击赵军,令两千骑兵趋赵军倾巢出动后偷袭军营。

此战胜利的关键靠的是偷袭,而背水立寨不过是为了拖住赵军足够长的时间,给支偷袭的两千骑兵机会。

如果赵军留人守营,那恐怕韩信也是只战死江边的无名小将。

西汉王莽时期也有这么一段相似的经历。

但这次却是失败了。

《后汉书·刘縯传》中有一段记载,阜、赐(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乘胜,留辎重于蓝乡,引精兵十万南渡黄淳水,临沘水,阻两川间为营,绝后桥,示无还心。

新市、平林见汉兵数败,阜、赐军大至,各欲解去,伯升甚患之。

会下江兵五千余人至宜秋,乃往为说合从之势,下江从之。

语在《王常传》。

伯升于是大飨军士,设盟约。

休卒三日,分为六部,潜师夜起,袭取蓝乡,尽获其辎重。

明旦,汉军自西南攻甄阜,下江兵自东南攻梁丘赐。

至食时,赐陈溃,阜军望见散走,汉兵急追之,却迫黄淳水,斩首溺死者二万余人,遂斩阜、赐。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王莽军的甄阜、梁丘赐打了胜仗,将辎重粮草放在蓝乡,率10万军队渡过黄淳水,临近沘水,在这两条河之间扎营,并把河上的桥拆了。

伯升联合下江兵,偷袭了蓝乡的辎重粮草。

早晨汉军与下江兵同时攻打王莽军,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就攻破了,王莽军想撤退,结果有河却没桥可过,最终全军覆没。

即使是断绝后路,没有合适的战略战法,同样也只有失败。

所以,项羽不是因为破釜沉舟才赢得胜利,关键还在于他的策略,切断秦军的粮食补给。

五代十国时期战役:幽州之战的背景及结果

是指乾化元年(911)至三年,占据河东的晋王攻取幽州(今北京)地区,灭亡大燕的一场战役。

背景 幽州,是河北地区之一。

后梁开平元年 (907),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刘守光杀兄囚父占据幽州后,自恃兵强地险,欲称雄河北。

先威迫成德(治镇州,今河北正定)、义武(治定州,今河北定县)等镇推其为盟主,继又求得梁太祖授其为河北采访使。

他囚杀谏臣,不听劝阻,借受封之机称帝,国号大燕。

乾化元年十一月,发兵2万进攻义武镇所属容城(今河北容城西北)。

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向李存勖告急。

晋与燕接界,李存勖深感刘守光为心腹之患,采纳诸将先取幽州再攻后梁的建议,即派蕃汉马步总管领兵救援。

经过 后梁开国之初,卢龙节度使刘守光独据幽州,乘后梁与晋争夺河北之际,自称为帝,建国号大燕。

旋出兵河北,与晋发生争斗。

乾化元年十一月,燕军2万兵出幽州南下攻容城(今河北容城北),易定节度使王处直向晋求援。

三月一日,周德威攻取卢台军(今河北宁河县),二十一日,晋将刘光浚又攻克古北口,燕居庸关使胡令圭等投降。

至此,幽州关内州县多为晋军所攻占。

燕王刘守光见幽州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遂令大将元行钦率领7000,牧马山北,招募山北军队,以接应契丹;又任命骑兵将领高行珪为武州(今河北宣化)刺史,拟为外援,以保幽州。

晋将奉命分兵巡行攻克山后八军;继又将燕将元行钦追至广边军(河北怀来县北),先后历经八次交战,元行钦屡遭挫败,被迫投降。

不久,李嗣源又攻取儒州(今河北延庆县)。

至此,燕之山后各州亦尽为晋军所占据。

四月二十七日,晋将刘光溶攻占平州(河北卢龙县),燕刺史张在吉被俘。

五月又攻取营州(河北迁安县西),刺史杨靖降晋。

六月初一日,晋王派监军张承业到幽州与周德威商议进取幽州事宜。

刘守光派使者去晋营拜见张承业,请求献城投降,未予答应。

九月,刘守光领兵乘夜出幽州,夺取顺州;十月初一日,又率众5000夜出幽州,拟往檀州,打通北走契丹的通道。

初二日,周德威由涿州领兵出击,大破燕军,俘大将李刘等850人,马150匹,刘守光仅带领百余骑兵逃回幽州,其将士见大势已去,降晋者接连不断。

刘守光困守孤城,一筹莫展,向契丹求援,契丹以其言而无信,不救;多次向晋求降,晋疑他欺诈而不许。

五月,刘守光命将士万余出战,在幽州城东南龙头岗,与周德威部激战两日,主将被擒,3000人被歼,士气大丧。

三年正月,周德威率军攻占州(今河北顺义县),又克安远军(今河北蓟县),迫使燕守将成行言等人投降。

二月二十三日,晋副将李存晖攻克檀州(今河北密云县),刺史陈确降晋。

十一月,晋王任命监军张承业代理主持军府事务,自己亲住幽州,单骑到城下要刘守光出城相见。

刘守光推拖不出。

是月二十四日,李存勖统率诸军从四面同时发起进攻,梯车并进,夺取幽州城。

擒获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

刘守光带着妻儿出逃,十二月,刘守光等逃至燕乐(今河北密云县东70里),被田父张师造人捉拿送往晋营。

刘仁恭、刘守光父子自乾宁二年(895年),依赖之力幽州十九年,终为李存勖所灭。

十二月,晋王李存勖派藩汉马步总管周德威领兵3万攻燕以救易、定。

二年正月,周德威部直抵幽州外城,刘守光闭让拒守,派人向后梁求援。

后梁军遭晋、赵联军阻击,被迫南返。

结果 十一月,刘守光率亲军2万攻隶属义武镇之容城(今河北容城北),王处直告急于晋。

晋王深知欲灭后梁必先除燕,遂决定出兵攻取幽州。

十二月,晋王遣蕃汉马步总管周德威率兵3万出代州(今山西代县)东进,经飞狐(今河北涞源),与部将王德明、王处直部将程岩会攻幽;又命忻州刺史李存审进屯赵州(今赵县),以阻后梁援军。

二年正月,三镇兵会于易水(易县南),合军北进,攻克祁沟关(即岐沟关,今涿州西南),迫降涿州,进逼幽州。

刘守光见势退守幽州城,并求救于后梁。

朱晃(即)与晋王李存勖有世仇,决计出兵救燕。

二:月初一,命杨师厚为都招讨使、李周彝为副,率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河阳(今孟县南)兵趋镇州(今河北正定);令贺德伦为招讨应援使、袁象先为副,率青州(今属山东)、郓州(今东平西北)兵趋定州(今属河北);亲率洛阳(今属河南)兵趋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

二十六日,后梁军分兵北进。

杨师厚部进围枣强(今枣强东);贺德伦部进围蓨县(今景县);朱温率军驰进,于三月初二进至观津(今武邑东南)东南之青山,猝遇晋王军数百侦骑,以为晋大军至,急引兵南趋枣强与杨师厚会合。

初五,拔枣强,继引兵5万助攻蓨县。

时晋将李存审急遣史建瑭等率800骑出赵州,扼守下博桥(武邑西北漳水上),阻击后梁军。

初八,史建瑭率600骑乔装后梁军趋蓨县,乘日暮奇袭后梁营,诈称晋王军大至。

朱晃不辨虚实,惊慌失措,焚营边夜南遁,并羞愧成疾。

六月,被其次子朱友珪所杀。

后梁内乱,无暇北顾,致燕失援。

周德威集兵攻幽州月余不克,为防燕属州县赴援,决定先取外围,孤立幽州。

遂遣裨将李存晖等率部分兵力攻瓦桥关(今雄县),取莫州(今任丘北鄚州镇):自率军继攻幽州,并请晋王增兵。

四月,晋王遣李存审率骑兵援周德威,同时命李嗣源攻瀛州(今河间)。

五月,刘守光遣骁将单廷珪领精兵万余迎战周德威军,于龙头岗(今北京东南)大败被擒,损兵3000,余众退回城内。

随后,周德威与诸将分路在幽州外围转战,连战皆捷,至三年三月,尽得顺、檀、儒州(今北京顺义、密云、延庆)及古北口(今密云东北)、居庸关(今昌平西北)等地。

刘守光见幽州日趋孤立,向契丹求援,遣大将元行钦率7000骑赴山北(今军都山北)募兵,并接应契丹军;命骁将高行珪任武州刺史为外援。

不久,晋王军分兵攻破燕属山后诸州军,高行珪以武州城(今河北宣化)降。

幽州陷入重围。

四月,周德威率军进逼幽州南门,刘守光请和未允。

六月,晋王军攻幽州诸城门未克。

十月初一,刘守光率骑兵500,步军5000,夜出突围北逃,将入檀州,被周德威军追及战败,仅以百骑沿山谷逃回幽州城。

十一月二十三日,晋王亲抵幽州。

翌日,督诸军攻城,城破,刘守光潜逃,不久被擒杀,燕亡。

此战,李存勖以、各个击破之策,先攻取外围诸州,使幽州陷于绝境,尔后集兵猛攻,破城灭燕 经过此战,河北之地大都归属于晋,为晋南下灭后梁奠定了基础。

随机文章普通人为什么反感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贫富距离拉大)宇宙黑洞是怎么形成的,霍金说掉进黑洞不会死会进入另一个宇宙美国无龙脉为什么发达,美国东大龙脉横跨半个地球促使美国发达黄皮子真有这么邪门么,能够附身人体做善事/也能够附身人体报仇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伏尔泰揭露事物的两面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国最强台风排名 中国史上最强的台风是哪次

中国台风最强多少级?近年中国最强台风排名中国台风最强多少级?2006年8号台风“桑美”,是近60年来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桑美”在温州苍南登陆时,最大风力竟然高达17级,台风登陆前后苍南霞关测得68米/秒的极大风速,同时伴有特大暴雨。

近年中国最强台风排名1、0608(桑美)2006年第8号热带风暴“桑美”是当年8月5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之后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不断加强,8月9日晚加强为超强台风,之后于8月10日17时25分登陆浙江苍南县马站镇,从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和中心附近最大风速(60m/s)来看,都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浙江南部以及福建北部和江西中北部的部分地区,其中,浙江苍南云岩430毫米、平阳水头317毫米,福建柘荣鸳鸯头320毫米、福鼎管阳314毫米、柘荣青岚293毫米;特别在10日傍晚至上半夜,浙江苍南云岩和平阳水头5小时降雨量分别达到了374和233毫米。

浙江东南沿海和福建东北部沿海部分地区的风力有11~12级,局部地区风力达14~17级;福鼎市10日17~20时连续3小时阵风风速超过40米/秒。

浙闽两省观测到的最大风速均打破了两省极大风速的历史记录。

风王利奇马为何在自1949年我国登录的台风中,强度仅排名第五?因为之前还有比它更厉害的台风。

“利奇马”真的就是一匹黑马,它的威力真的是骇人听闻,而且所携带过来的降水也是相当多的!中央气象台说,“利奇马”在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台风强度榜中排第5名,而此前的“威马逊”“桑美”“彩虹”“莫兰蒂”都已被除名。

丹娜丝、木恩、范斯高、利奇马……台风的名字到底是谁起的?市气象局说,台风由14个国家和地区各选10个名字循环使用,部分造成恶劣灾害的台风还有可能被除名。

目前,中国大陆提供的10个名字分别是海葵、玉兔、风神、杜鹃、木兰、悟空、白鹿、海神、电母、海棠。

其中,“木兰”取代了被除名的“海马”,“白鹿”取代了被除名的“海燕”。

台风“利奇马”是今年以来登陆中国最强台风,其登陆强度在历史上排名全国第五、浙江第三;在山东造成的过程降雨强度位列历史第一、在浙江的降雨强度历史第二。

同时,持续时间长、北上影响范围广是“利奇马”的另一主要特点,其陆地滞留时间44个小时,在历史上位列全国第六。

台风暴雨100毫米以上覆盖的国土面积为36.1万平方公里,250毫米以上覆盖的国土面积为6.6万平方公里。

“利奇马”于8月8日17时至11日10时影响上海,防汛防台应急响应行动从启动到终止共 持续?65小时。

“利奇马”在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台风强度榜中排第5名,而此前的“威马逊” “桑美”“彩虹”“莫兰蒂”都已被除名。

“利奇马”是否被开除,还要等台风委员会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召开的年度会议上提出“开除申请”,才能下结论。

截止至2019年6月12日,登陆中国的超强台风有:1、1956年,台风温黛,登陆浙江,强度60m/s。

1956年的第12号超强台风,当年美国关岛给出的命名是“Wanda”,多被翻译为“温黛”,老一代人习惯称之为“八一大台风”,因为就在1956年8月1日24点,以55米/秒、923百帕这样超强台风的强度登陆了浙江象山。

在其登陆当天,8月1日02-14时依然保持着921百帕、70米/秒的强度,在登陆前4小时,8月1日20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有65米/秒。

由于风速极大,象山石浦站风速仪在登陆当晚损坏,最终被定为55米/秒。

2、1973年,台风玛琪,登陆海南,强度60m/s。

1973年第14号热带风暴,于当年9月12日08点在菲律宾吕宋岛附近生成,之后一路西行,强度快速加强,在13日20时(生成36小时以后),就达到了60米/秒,超强台风的级别,并在14日凌晨4-5点,以其生命史中最强姿态在海南琼海登陆,登陆后横穿海南,10小时以后从海南的东方县出海,进入北部湾。

这个超强台风特点是生命史短较,个头小,影响范围小,仅仅是海南和雷州半岛出现了7级以上大风,即便是海南岛,也并非全岛都出现了暴雨和大暴雨。

但是由于强度大,破坏力强,登陆时是凌晨,损失依然十分惨重。

3、2006年,台风桑美,登陆浙江,强度60m/s。

2006年第8号热带风暴“桑美”是当年8月5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之后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不断加强,8月9日晚加强为超强台风,之后于8月10日17时25分登陆浙江苍南县马站镇,从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和中心附近最大风速(60m/s)来看,都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

浙江东南沿海和福建东北部沿海部分地区的风力有11~12级,局部地区风力达14~17级;福鼎市10日17~20时连续3小时阵风风速超过40米/秒。

浙闽两省观测到的最大风速均打破了两省极大风速的历史记录。

4、2014年,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强度72m/s。

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三次强势登陆我国,成为建国以来登陆中国最强台风。

造成海南、广东、广西的59个县市区、742.3万人、468.5千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65.5亿元,并导致南宁发生海变,城市部被淹,损毁严重。

37年前有18级台风在海南登陆.1973年9月14日凌晨4时左右,7314号台风在海南琼海登陆,中心风力70米/秒(18级).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台风,海南死了903人.在它之前,登陆我国大陆的最大台风在1956年8月1日24时在浙江登陆,登陆时最大风速达到55米/秒.

加入收藏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