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考”笔试结束试题 有何新变化?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2-04 点击数:
简介:2025“国考”笔试结束试题 有何新变化?专家:注重考查灵活变通能力12月1日17时,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以下简称“国考”)公共科目笔试落下帷幕。

今年的国考申论考题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区别?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哪些新变化

【千问解读】

2025“国考”笔试结束试题

有何新变化?

专家:注重考查灵活变通能力

12月1日17时,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以下简称“国考”)公共科目笔试落下帷幕。

今年的国考申论考题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区别?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哪些新变化?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相关教育专家,对材料设计的针对性、题型的回归与变化等进行了详细梳理,全面分析今年国考申论考题的新趋势。

作文无特定对应材料,考生需灵活驾驭

2025年国考试卷依然分为三类: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其中,与去年相比,省部级、市地级申论试卷在材料与题目的对应性上出现了变化。

例如,2025年国考省部级申论试卷中,作文无特定对应的一则材料,考生需结合对全篇材料的把握,并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难度较大。

华图教育轮值CEO李曼卿分析称,“这种无特定对应材料的作文出题形式较少见,近几年仅2023年国考省部级出现过,需重视,可能会成为以后的重点出题形式。

这种新变化在今年市地级申论试卷中也同样体现。

国考市地级申论试卷给定材料5则,问题与材料一一对应,作答具备针对性。

而2025年国考市地级申论试卷中,给定的材料变为4则,在材料与问题的对应性上,前四个小题问题与材料一一对应,但是作文无直接对应材料。

“需要结合对全部四则材料的整体把握进行理解,论题的把握、文章的论证都有较大的难度。

”李曼卿表示。

可见,申论考试题干表述不会固化僵化,一成不变,打破常规和保留传统在国考申论中都会出现。

李曼卿提醒,国考题目不仅仅考查固定的答题方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灵活变通和应用能力,考生需要在把握常规考查方式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地驾驭材料。

概括归纳题占比有所下降,呈现题型混合考查趋势

2025年国考市地级申论试卷仅考查了一道概括归纳题,“谈谈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的‘生态实践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题量相比起减少了一道。

同时,在2025年国考执法类申论试卷中,也仅有一道概括归纳题,题为“概括A市积极促进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问法和要素都较为经典,回归传统。

而去年的执法类申论试卷中考察了两道概括归纳题。

此外,2025年国考省部级申论试卷方面,第一题要求考生谈谈“给定资料1”中的“三条黄河”分别指的是什么,并说明他们是如何协同发挥作用的,该题旨在考查“内涵”和“做法”两个要素。

李曼卿认为,“‘内涵’一般是在综合分析题中出现,今年却出现在了概括题中,说明申论考试确实存在题型模糊混合的考查趋势。

综合分析题、词句理解题“回归”考查范围

部分在过去几年淡出国考申论试卷的题型,又在今年重新“回归”。

例如,国考市地级与行政执法类申论试卷均未考查综合分析题,然而2025年国考市地级与行政执法类的第二题都涉及了综合分析题型的考查,需要进行一定的理解分析,相较于简单的概括提炼难度会更大。

李曼卿指出,国考省部级申论试卷方面,最近一次对词句理解题进行考查是2021年,其后2022-并未考查,大有词句理解题在淡出省部级试卷的态势。

但是2025国考,词句理解题重新在省部级第二题出现:请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画线句子“只有慢慢发展、慢慢成熟,蓦然回首才会发现:不是产业,竟是产业”的理解。

应用写作题:情境上新,文种转变

2025年国考省部级申论试卷中,应用文写作仅考查一道题,即第三题:某地粮仓计划在园区入口处设立宣传展板,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为展板拟写一篇文稿,宣传介绍粮仓的“前世今生”。

文种为申论考试中比较常见宣传文稿,但比较特殊的是,该宣传文稿设置了特定的情境,是放置在宣传展板上的,过往未曾出现这一情境,比较具有新意。

“格式上,考生可以根据场合对象写全标题、称谓、落款,实在无法明确,可以只写标题,重在内容要点。

”李曼卿表示。

此外,市地级申论试卷也考查了一道应用文写作题,题量相较于去年无变化,变化主要在于文种,今年题目要求拟写“提案案由”和“建议”两部分的内容,文种为“提案”,而去年的文种为“意见”。

而在行政执法类申论试卷中,应用文占比增加,考查了两道应用文写作题,分别是第三题,“草拟工作指南中的工作事项及其相应工作内容”,以及第四题,“拟写一份谈话内容提纲”。

而去年的行政执法类仅考查了一道应用文写作题,即第三题,“写一份情况报告”。

国考倒计时47天|考公人必须要掌握的申论句式!

依笙伴读,书伴心声 依 笙 1. 引入论点 “面对当前的社会挑战,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制度创新,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 2. 强调重要性 “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唯有不断突破,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教育公平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只有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 3. 提出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发展。

”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才能确保政策的实施与调整与时俱进。

” 4.总结观点 “只有通过全面的政策协调与社会参与,才能有效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

” “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 句式 1. 引入背景 “当前,随着……的加剧,……问题日益凸显。

” “近年来,……现象频繁出现,反映出……” 2. 提出论点 “首先,我认为……是解决……的关键因素。

” “其次,……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3. 论证支持 “例如,……表明了……的重要性。

” “数据表明,……,这充分说明了……的必要性。

” 4. 反驳观点 “尽管有人认为……,但事实证明……更具说服力。

” “这种观点虽然存在一定道理,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 5.结束总结 “因此,我们应当……,以实现……的长远目标。

” “最终,只有通过……,才能确保……的持续发展。

” 通过运用这些金句和句式,可以提升我们申论写作的表达效果,使论述更加有力和富有说服力。

更多精彩内容: 国考倒计时53天|考公人必备的62组乡村振兴规范词汇(下)! 国考倒计时54天|考公人必备的62组乡村振兴规范词汇(上)! 国考倒计时55天|高效复盘,申论答题能力快速提升的秘诀! 国考倒计时56天,掌握申论金句,大作文有话可说! 国考倒计时57天,决胜申论金句秘籍!

为什么那么多人自考,最后却选择了放弃?

在当前的时代,提高教育水平已经是很多工作人士为了获得更好的事业发展而急需的。

事实就是如此的残忍,没有学士学位,通常就很难跨过这道坎,而大学和大学在薪水上的差距,虽然有时候只有几百块钱,但是时间一长,就是一大块钱了。

所以,很多人一进入社会,就会后悔自己没有努力读书,然后通过自学考试来弥补自己的遗憾。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考生最后都会放弃呢?选择错误的专业:趣味和困难并存自学考试的专业选取非常关键。

有些学生要么自己瞎报,要么在网上收集到的资料不完整,最后选到了难度大、自己没兴趣的专业。

这种类型的职业,不但很难学,而且很可能会给人一种挫折的感觉,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相反,参加了正式的、专门的培训学校的学生,可以根据专家的推荐,挑选到更受欢迎、更合适的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考试的成功率。

缺少自我约束:很难在长期的考试中坚持下去自学考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即使是最小的一个专业,也要修十几个科目,有些人要花上一年半或两年,才能全部通过。

在这个长期准备阶段,自我约束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但是,事实却很残忍,大部分人很难在诱惑面前保持长久的学习动机,那一瞬间的激情常常持续不了多久,最后就会因为考试的失败而中途放弃。

期待和实际:自学考试教育的价值和认同自学考试是全国认可的,也是成人教育中最有价值的教育,但不是每个雇主都会把自学考试和统招生教育分开来对待。

部分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在毕业后才发觉,自己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教育水平,但是在找工作或者工资增长方面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另外,自学考试和统招生教育起点相差悬殊,使一些人对自学考试产生了““坑””的误解。

被骗经验:黑中介的骗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场上有很多“黑中介”,它们抓住了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通过各种不真实的广告,如“包过”、“包过”、“包过”等。

这种考试方式既耗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资金,又对自学考试的信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批学生在自学考试的道路上,一起步就布满了荆棘与坎坷。

执与弃:自学考试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虽然自学考试是一条艰辛而艰辛的道路,但是自学考试的教育却有着它无法取代的作用。

这是一种受过高等教育的证书,也是一种被认可的证书,可以作为考研,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出国留学,找工作升职等用途。

所以,已经决定自学考试的同学们,若觉得遗憾或者有什么难处,可以再次咬牙继续。

每天学一小会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就会发觉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整体水平都在提高。

当然,若实在觉得自学考试太难,或者剩下的课程太多,还可以考虑去参加小自学考试,或者是参加其它一些适合于在职人员进修的成人高等教育。

毕竟,个人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如何走最好的路,就是最好的办法。

加入收藏
               

2025“国考”笔试结束试题 有何新变化?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