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张昌平:从金沙、三星堆看青铜时代早期的成都平原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0-28 点击数:
简介: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实习生 苻昕 出土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金杖、金面罩以及玉器的三星堆器物坑,到底是何功用?成都平原出现的类似青铜器物又可以窥见怎样

【千问解读】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实习生 苻昕

出土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金杖、金面罩以及玉器的三星堆器物坑,到底是何功用?成都平原出现的类似青铜器物又可以窥见怎样的文明格局?

10月26日下午,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张昌平以《从金沙、三星堆看青铜时代早期的成都平原》为题,围绕金沙、三星堆遗址及其祭祀,金沙发现对成都平原早期青铜文明的理解等方面,为听众答疑解惑。

讲座现场

三星堆器物坑为祭祀坑 古蜀人对祭祀活动极度崇尚

讲座一开始,张昌平向观众普及古蜀文明的地域范围及古蜀人类的生存条件。

他介绍,古蜀文明是以成都平原的岷江、沱江流域为中心活跃的地域性文明,大约诞生在公元前25世纪左右。

岷江、沱江流域水源充足、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为该区域人民繁衍生息、采集种植,进而创造独特的文化模式及文明类型提供了良好条件。

如,公元前16世纪,古蜀人在今广汉三星堆遗址处开始兴建大型的中心城市,至公元前11世纪,古蜀文明的中心又自三星堆遗址迁移至如今成都市西郊的金沙遗址,形成了另一座大型中心城市。

张昌平介绍,自1927年燕家院子玉石器坑发现以来,三星堆遗址考古与研究工作得到持续开展,1986年三星堆1、2号祭祀坑的惊人发现将三星堆与古蜀文明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随着2000年金沙遗址发现,三星堆与金沙遗址之间关系也成为了研究的一大热门主题,两处遗址在时间上的继承关系也早已成为学界共识。

而自2019年三星堆3—8号祭祀坑发掘以来,关于三星堆和古蜀文明祭祀传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三星堆遗址的器物坑实为三星堆人的祭祀坑。

在张昌平看来,三星堆和金沙两座遗址共同见证了长江上游地区青铜时代的城市文明及其发展历程,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属两处遗址中的祭祀区域。

“它们反映了古蜀文明对祭祀活动的极度崇尚、以及在多元文化的共同影响之下演变形成的独特的精神信仰和祭仪传统。

”而要揭示古蜀文明的信仰世界,张昌平认为,要从祭品选择、祭祀方式和埋藏行为来进行细致分析。

三星堆祭祀坑反映出多元文化融合特征

讲座中,张昌平通过生动丰富的图片展示,介绍了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器物的丰富类别,囊括青铜、黄金、陶器、玉石(玉器、石器、绿松石器)、骨牙、海贝等。

通过细致归纳,张昌平将这些器物类别归纳为6种,即具有人格性器物(青铜人像、人头像、人面具、青铜兽面具、兽面、眼形器、太阳形器等);人物、动物组合成复合型器物(青铜神树、祭坛、神兽以及附属的人物、龙、鸟、铃等);青铜容器(尊、罍、瓿、盘等);青铜或玉石质地的仪式性器物(牙璋、戈、璧形器、凿等);可能为外来背景的器物(金器、海贝、象牙等);陶容器(尖底盏、器座等)。

“而这些三星堆人格性器物尤其值得关注。

通过对比分析东汉乐舞陶俑、毕加索《公牛图》、古埃及壁画等实例,张昌平认为三星堆人格性器物具有人物五官的写实性表达;而三星堆面具中的梭形、圆角四边形、方向盘形等形象,则象征着人的形象、地下神明形象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神明形象,特别是三星堆面具中眼睛的形状具有角色指向性。

而对比同时期两河流域壁画形象及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的人物形象,张昌平认为“这些人格性器物的体量大小,可能与身份等级有关联。

基于上述观点,张昌平系统化建构起“受祭者-祭祀者-祭器-祭品”的三星堆祭祀场景,在这样的祭祀中,受祭者构成复杂,说明三星堆人已将天地人神纳入到同一个合祭系统中,这也展现了三星堆社会的精神和价值观念。

同时,祭祀者参与者甚多,代表了神职人员以及社会不同阶层和族群人士。

在这种仪式感极强的场合,不同人物以及其他物品形象是经过有意识设定的,以体现不同的身份或行使不同的职责。

张昌平提出,虽然三星堆文化有其独特性,但并非孤立的,反映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

讲座中,张昌平特别提到三星堆器物埋藏堆积与祭祀功能的关联。

在他看来,三星堆的祭祀坑并非灭国坑,而是经过精心布置的祭祀场所,所有器物都用于祭祀活动。

“而这些器物的摆放和组合显示了一个完整的祭祀场景,体现了三星堆人祭祀活动的复杂性和仪式性。

金沙遗址展现的是古蜀人祭祀的一个环节,与三星堆一脉相承

那么,为何三星遗址要把所有顶级祭祀用品集中埋葬于几个坑中,甚至存在大量砸碎和焚烧现象?这与金沙遗址有何不同?

面对公众疑惑,张昌平通过对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祭祀场景复原及对比,介绍这可能与三星堆人的祭祀习俗有关,“这些祭祀用品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三星堆人会周期性隆重埋葬。

而关于金沙出土的祭祀物品没有看到上述精心布置的情景,张昌平推测,可能是目前金沙遗址坑没有发掘到古蜀人周期性集中埋葬的祭祀品,展现的只是祭祀场景中的一个环节。

“金沙器物碎片和三星堆出土文物纹饰相同,可以推测,金沙很有可能还有类似三星堆的大坑没有出土。

讲座中,张昌平对成都平原早期青铜文化进行细致对比考证,他指出,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金沙遗址、竹瓦街窖藏、三星堆遗址等地的出土器物具有相似的文化因素。

“体现出文化的一脉相承。

张昌平还主张要将成都平原早期青铜文化放在长江流域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理解,如他将广汉三星堆出土铜尊同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同时期中国其他地区出土器物进行对比,认为器物类型同中有异、异中见同,体现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多元一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否定了夏朝 据传和玛雅文明有关

三星堆相比大家都不陌生,这一直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又一伟大发现,但是随着深入的了解之后却发现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是很多人无法承受的。

甚至还有人说三星堆文明否定了夏朝,也有人说三星堆文明和玛雅文明有关。

三星堆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1、三星堆 否定了夏朝根据资料显示三星堆是在4800年前就形成了,而我们熟知的夏朝却只是在4000年前才有,这也就是说夏朝的出现是晚于三星堆的。

这一下就让很多人都有点接受不了了。

难道说夏朝不是华夏最早的文明吗?三星堆代表的古蜀文明真的是一个比夏朝还久远的文明吗......查看细节2、三星堆背后的恐怖另外还有言论说三星堆本来和玛雅文明有关,这重要是因为从三星堆中挖掘出来的一切文物都十分的奥秘。

尤其是一些青铜人像,这些人像看着十分像外星生物,再加上人们不相信在这之前有如此高的青铜技术,因此人们都怀疑这和外星生物有关,而且也怀疑和玛雅文明有关,因为消失的玛雅文明和其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玛雅文明中也有很多与当时水平不符的物品出现......查看细节3、三星堆挖掘灵异事件挖出手机这是另外一个传言,说的是在三星堆挖掘出了手机,但是这个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是谣言,手机是现代的发明,在以前是没有这种电子设备的。

不过虽然没有手机,但是三星堆中的另外一个发现却让人很惊诧,那就是一系列奥秘的符号。

这些奥秘的符号据说也和外星生物有关......查看细节正是因为有了以上的这些,再加上三星堆现在还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弄清楚,因此也让三星堆增加了更多的神奇性。

而这些现在无法理解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的确是对华夏文明的冲击。

但是相信随着后面的深入调查,这些看起来十分神奇的地方最终都可以被了解的十分清楚。

三星堆是什么意思?至今难以破译的千古秘密

三星堆是什么意思,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秘密, 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干古秘密” 争论不休,但终因无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

  又如三星堆出土了众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如此精湛的技术以现在的水平来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几千年前三星堆地区能工巧匠的手艺。

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工匠们使用了何种工具和器物对玉器和铜器进行加工,还是未解的秘密。

第一谜: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  目前有与岷江上游新石器 文化有关、与川东鄂西史前文化有关、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等 看法,菜叶网,即人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被此融合 发展的产物,是多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

但究竟来自何方?无人能够讲清楚。

第二谜: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  目前有氐羌说、灌人说、巴人说等不同看法。

多数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 与三星堆关系十分密切,其主体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氐羌系。

第三谜:三星堆育铜器高超的育铜冶炼技术及育铜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 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

加入收藏
               

考古学家张昌平:从金沙、三星堆看青铜时代早期的成都平原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