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介绍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25 点击数:
简介:少年班学院是中国科大具有特色的学院,按照书院制进行管理,学校优先为其配备雄厚师资,同时为学生提供众多的出国交流机会。

其独有的通识教育+任选专业培养模式,是我国教

【千问解读】

少年班学院是中国科大具有特色的学院,按照书院制进行管理,学校优先为其配备雄厚师资,同时为学生提供众多的出国交流机会。

其独有的通识教育+任选专业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享誉海内外。

  1978年3月,在知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在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国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少年班的出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践。

  1985年,中国科大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两类学生由少年班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少年班的办学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教育家、科学家的充分支持和肯定,在2008年少年班创办30周年之际,中国科大将原少年班管委会(系级建制)升格为少年班学院。

  自少年班创立以来,中国科大不断探索和改善教学管理模式,倾力保证少年班教学和管理的开展。

三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凝练成了“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基础与创新并重”的办学理念和重基础、“轻”专业,注重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的宽口径个性化培养模式。

秉承中国科大的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为培养未来10-20年后中国乃至世界上学术界、产业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在培养模式上,少年班以“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进行贯穿大学全程的、将课程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的自主化学习与研究的培养过程。

  少部分专业意愿十分明确的学生,从入学起直接进入主修专业,按照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学习;  大部分学生实行两段式学科平台培养模式(2+2),前两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专业学习。

  在培养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尽早引导他们进入科研一线,通过实践锻炼,帮助学生选择和调整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修读相关课程。

鼓励专业交叉,学生可以选修多个专业的课程,使得学生有较为广泛的适应面,同时在符合自己兴趣、特长(能力)的方向有充分的发展,实现“广度”和“深度”的真正和谐统一。

  为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对课程深度的需求,少年班与教务处、相关学院创办“华罗庚班”、“严济慈班”、“物质科学班”等学科强化计划,对相应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可以随时调整进出这些计划。

  截至目前,少年班(含零零班)共招收2412人,毕业1879人,其中少年班招收1261人,毕业1070人,零零班招收1151人,毕业809人。

少年班毕业生分布在国内外许多领域,其中不少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相信,少年班校友的未来必将更加绚丽夺目。

  学院现任院长为陈旸教授。

  培养特色  少年班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未来10-20年后中国乃至世界上学术界、产业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少年班学院以“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  ● 进校后一至二年不分专业,集中强化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教育,课程接近相关专业要求,并强调对科技前沿的了解和人文素质教育;  ● 完成基础学习后,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实行在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学习。

  发展历史  毕业去向:  近年来,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保持在80%以上,获得全额奖学金出国(境)留学率在40%以上,留学学校大多数为世界排名前50名的大学,如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

直接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则进入大型国有企业、科研设计单位等工作,就业前景优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分数线各省汇总 2025参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几年才开始在高考统招中进行招生,但是招生人数也较少,所以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自然而然很高,基本都在670分左右,甚至在辽宁物理组超过了680分,录取分数线达到686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分数线中科大开设专业基本都是理工科专业,所以在招生时也只会在各省的首选物理组和理科进行招生,就算是没有首选专业的3+3地区也会要求选则了物理的考生才能报考。

不过除了要求物理外,该校在3+1+2地区的大部分专业组都不限专业,所以可报考的考生人数依旧很多,因此竞争也很激烈,最后的录取分数线自然就不低。

从各省的数据来看,中科大在所有地区的收分都没有低于过600分,就算是本身批次线低、人数少的宁夏,该校最低分都是637分,录取位次也是104位以内,是非常高的位次了。

同时该校录取分低于660分的地区基本都是本身分数线不高的地区,比如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等。

但是在新高考地区该校有部分专业组的分数线也低于660分,不过大都是国家专项计划的专业组,所以考生们在选择中科大时如果符合报考国家专项的条件,也可以尝试报考国家专项计划专业,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看完分数,我们再来看位次,除了上海没有公布具体位次以及国家专项计划专业组外,其余地区只有浙江的录取位次在1000以下,甚至在某些地区,中科大的录取位次非常高,比如在青海,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只有624分,但是录取位次是69位。

同时在海南、宁夏、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中科大的录取位次基本都在100位左右,这也说明这些地区的考生想上中科大是非常难的。

不过并不是说位次不在100位左右的地区考中科大就不难,因为其余地区的高考人数要比以上地区多很多,比如中科大在四川的录取位次虽然只有618位,但是四川理科一分一段表中截止到253分的考生一共有29万多人,能考到618位的考生是四川省内非常优秀的考生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情况如下: 省份 科目 专业组 2024分数 2024位次 北京 —— 01组 675 1077 天津 —— 01组 674以上 638以内 河北 物理 —— 669 341 辽宁 物理 —— 686 389 上海 —— 01组 580以上 2684以内 江苏 物理 01组 674 727 浙江 —— —— 681 2221 安徽 物理 003组 680 601 福建 物理 500组 676 475 江西 物理 第501组 664 293 江西 物理 第502组 659 475 江西 物理 第561组(国家专项) 649 1035 山东 —— —— 675 598 河南 理科 —— 678 684 湖北 物理 第01组 672 618 湖北 物理 第02组(国家专项) 656 1971 湖南 物理 第101组 671 610 湖南 物理 第302组(国家专项) 654 1848 湖南 物理 第303组(国家专项) 666 887 广东 物理 201组 670 652 广西 物理 101组 666 248 广西 物理 501组(国家专项) 631 2180 海南 —— 专业组01 806 86 重庆 物理 —— 680 345 四川 理科 —— 680 618 贵州 物理 —— 674 232 陕西 理科 —— 680 343 甘肃 物理 004组 665 250 甘肃 物理 005组(国家专项) 650 676 青海 理科 —— 624 69 新疆 理科 —— 635 114 黑龙江 物理 第003组 689 232 内蒙古 理科 —— 679 165 山西 理科 —— 671 365 云南 理科 —— 677 179 宁夏 理科 —— 637 104以内

天津一中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新模式

天津市第一中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新模式,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天津一中拔尖创新相关内容介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着眼于“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共同探索 “大中衔接” 联合长周期培养杰出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2025年3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党政办公室主任叶征、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徐栋哲、党委书记秘书黄晟鹏、天津招生组组长王雨松,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怡蔓、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秦贤宝、市教委干部处处长田青宇莅临天津市第一中学,围绕“‘大中衔接’联合长周期培育杰出创新型人才”这一重要议题展开深入调研。

天津一中党委书记李翠松、校长杨静武、副校长盛祥平、高鹏,部分干部以及教师代表参与了此次座谈交流。

座谈会伊始,李翠松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随后,翠松书记全面且细致地介绍了天津一中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阐释了理科创新人才的培育路径,并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天津一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达了诚挚感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分享了中科大的辉煌校史、发展脉络、先进办学方针、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中科大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培育顶尖科技人才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招生组组长王雨松老师对天津一中为中科大输送的众多优质生源表示衷心感谢。

在过去的十年间,天津一中共有45名优秀学子被中科大录取,其中6位同学荣获中科大的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展现出了天津一中学子的卓越风采。

杨静武校长深入阐述了天津一中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特别指出中学阶段是学生确立科学志趣、锤炼科学探究精神的关键时期。

天津一中高度重视对拔尖创新人才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双重培育,以学生发展中心为平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勇攀科学高峰,立志为攻克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而不懈奋斗。

座谈会后,在孙宝香主任的热情讲解中,与会领导共同参观了天津一中学生发展中心。

天津一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以培养能够胜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从理想、学业、生活、心理、生涯、健康六大领域着手,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抓手,以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为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立足教育强国建设新方位,天津市第一中学将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携手推进“大中衔接”教育改革,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实现中学与大学教育在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天津一中拔尖创新历程介绍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天津一中形成了“从项目走向特色,在办学特色中凝练学校文化”的创新人才培养特点,并在组织变革设计、培养体系设计、培养项目转化等方面形成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流程。

天津一中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工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通过“铸魂定向”课程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使之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大任的栋梁之材。

汇聚优质资源,通过听大师讲座、与专家交流、跟行业先锋对话等形式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志趣。

以因材施教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配备双导师团队,形成学长引导下的学习小组,构筑个性发展空间,培养自理自学能力。

通过“一中式”学习习惯、“专家式”学科指导和“学长引领式”的合作学习三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构建思维课堂,重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培养,重视认知冲突的设计,以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非智力因素。

组织学科竞赛、项目式学习等,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和跨学科学习能力,树立学术目标,培养学术自信。

学校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重点院校签署了创新人才培养共建基地协议,获得了师资、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广泛支持。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欢迎加入“高中升学规划交流群”!在这里,可以获取各科知识点精讲资料 ;第一时间更新最新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解惑 ;助你高效学习,科学规划升学之路!立即扫码加入,开启升学之旅吧!

加入收藏
Ta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介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