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养这种“金毛狗”?牢底坐穿警告!

但是,今天要科普那种不能养的“金毛狗”,并不是它,而是一种蕨类植物,叫“金毛狗蕨”。
至于“牢底坐穿”,可不是危言耸听啊,你看看这明明白白写着呢。
【千问解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博物 ,作者林随
博物.
《博物》杂志,用科普的视角,接地气的方式给你讲述衣食住行,花草鱼虫,风云雷电... ...
本文经受权转载自:博物(ID:bowuzazhi)
金毛狗,许多人的梦中情狗,高大又温柔。
但是,今天要科普那种不能养的“金毛狗”,并不是它,而是一种蕨类植物,叫“金毛狗蕨”。
至于“牢底坐穿”,可不是危言耸听啊,你看看这明明白白写着呢。
CITES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最古老的植物后代
问题来了,金毛狗蕨,好好的一种植物,为啥取了个动物的名字?
金毛狗蕨也叫金丝猴蕨,听起来更贵,可见它的名字来自这两种小动物的共同点——金色顺滑的毛发。
金毛狗蕨也有,金色绒毛着生在它的叶柄基部和根状茎上,确实有点像大金毛的狗头。
毛发旺盛且顺滑(bushi)| 图片来自:wiki
想把它带回家作盆栽的人,倒不是想欣赏它的“狗头”,而是欣赏叶子,它的叶子是从“狗头”上伸出的,三回羽状分裂,可以长到一米八。
舒展挺拔,完美展示出了蕨类的对称整齐之美。
当然了,美归美,它可不是咱们该拥有的盆栽。
图片来自:wiki
不过其它蕨类植物我们还是可以了解了解的。
大多数常见蕨类植物的叶片没有金毛狗蕨那么大,但也对称、平展,像羽毛一样优美,不管是出现在北欧风挂画中、还是被制成标本,都格调满满。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蕨类植物却没什么存在感。
也许是因为它们喜欢温暖湿润且遮荫的森林环境,并不像大树参天,也没有花开吸引眼球。
蕨类植物还有一个很朴实的名字“羊齿植物”
蕨类植物既能有性繁殖,也能无性繁殖,咱们看到的常常是蕨类植物处在无性繁殖的阶段,也就是它们的“孢子体”。
这一阶段的蕨类植物会长出根茎叶,就是咱们常见的多年生的草本蕨类。
繁殖的方式和不是植物的菌类,采用同样的方式——孢子繁殖。
有些养蕨类的朋友,发现叶子背面有整整齐齐的两排小圆球,十分担心是虫卵寄生,其实那是装着蕨类下一代的孢子囊,孢子囊变成褐色之后,孢子就会飞出来,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
特地找了张没那么令人密恐的
而在它们的有性繁殖阶段,孢子成长为原叶体,分化出精子器和颈卵器进行有性繁殖。
给大家展示一张PPT,迅速了解蕨类植物生活史|图片来自网络
植物界中,蕨类植物是最早适应陆地、并长出了维管组织的植物类群。
从最早“登上”陆地的裸蕨类开始,蕨类逐渐分化出根茎叶,并在不断的进化中,在陆地上站稳脚跟。
它们一度称霸大陆,就像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风之谷》中的菌类那样,孢子飞到哪里,它们就在哪里扎根,茂盛生长。
而蕨类植物的样貌,也被保留在了化石上,让我们得以窥见远古的奥秘。
蕨类植物化石|图片来源见水印
牢底坐穿,确有其事
现如今,蕨类植物中的一些种类早已风光不再,甚至面临着野生种群灭绝的风险,比如咱们今天谈到的金毛狗蕨,全属(金毛狗属)都被标记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有人说,这玩意儿我家后山上到处都是,要是挖了,真会被抓去坐牢吗?
金毛狗蕨|图片来自:siamgreenculture
直接看法律条文吧。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再附上一则近期新闻:
看清楚了吧,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真的会被刑事拘留。
截图来自微博
那如果遇到的金毛狗蕨不是野生的,而是某店主人工培育的,是不是就可以放心买了呢?
这几乎就是无稽之谈了,金毛狗蕨生长极慢,从萌发到长成大型成株需要约10-20年以上,需要付出长期的时间和经济投入。
因此为了控制成本,很多卖家会选择上山盗挖金毛狗蕨,然后放在苗圃中养一段时间“洗白”,伪装成人工养殖的进行售卖。
从目前的案例来看,市场上销售的金毛狗蕨基本都是野外盗挖所得。
所以,如果在市场上看到有售卖金毛狗蕨的,可以请警察叔叔来辨别实情,而收缴的金毛狗蕨也会交给专业人员养护。
随手一搜金毛狗蕨,基本每个月都有相关新闻
尽管有些地区金毛狗蕨野生种群资源充足,但终究有限,经不住人们无休止地采挖。
它们生长速度很慢,每一株都是岁月的累积,在尚且能保护的时候及时保护,不要等到无法挽回了再来追悔。
勿怀侥幸,找找平替
你要是喜欢蕨类,其实可以找找其它可以合法买卖的蕨类植物,多着呢。
比如长得就特别蕨类的肾蕨:
肾蕨|图片来自:natureloveyou
还有长得特别不蕨类的鹿角蕨,像鹿角一样优美,养在家里像立体装饰画一样。
野生的鹿角蕨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只在云南小部分地区有分布,而市面上出售的是人工培育的,不必担心有违法风险。
不过鹿角蕨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很高,养起来不算容易。
野生的鹿角蕨|图片来自:plantnet
还有一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桫椤,尽管组培技术发育完善了,但是市场上流通的一些大型盆栽,培育不易,生长年限长,来源依旧是野采,并不合法。
选购时擦亮眼睛,勿怀侥幸。
桫椤|图片来自:163.com
其实,长期在室内工作学习、“不见天日”的人很适合养一盆蕨类——它们不喜欢阳光直射,室内大量的散射光刚好可以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蕨类植物喜欢潮湿,不光要在生长旺盛期每天给它浇水,还可以在植株周围喷洒水雾,营造湿润环境。
它们也比较怕冷,最低温需维持在5摄氏度以上,才能基本保证安全越冬。
蕨类植物的小嫩芽
除了观赏,鲜嫩的蕨菜也是过去餐桌上的一口鲜,只是蕨菜含有致癌物质,食用前充分焯水,才可以相对安全地食用。
相比之下,蕨根粉倒是更安全点。
来源:博物
作者:林随
部分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原标题:《想养这种“金毛狗”?牢底坐穿警告!》
解析长寿的秘诀“古中国的长寿谜团”
51区的小编来为大家解析?解析长寿的秘诀古中国的长寿谜团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核心是将来的幸福,比如临终审判,末日拯救,轮回转世等等。
意思是,你好好做人,等你死后会幸福的。
真相是,以两河流域为发源地的西方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优胜劣汰,极少数人优胜,极少数优秀的人有权享受幸福,绝大多数人不幸,所以,绝大多数人,只能寄希望于来世。
因此,“优胜劣汰价值观”与“来世幸福信仰”是配套的。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的信仰,更相信现世的福报,意思是,你好好做人,这辈子就会幸福。
真相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是“天下普遍幸福”,谁都收敛一点,谁也别太过分,这样的大环境下,虽然谁都会受些束缚,但谁也不会特别难受,普遍都说的过去,所以,不是特别强调来世的幸福,更多的是强调现世的幸福。
“普遍幸福价值观”与“现世幸福信仰”也是配套的。
相关文章阅读印度铁柱为什么屹立前年不倒 印度铁柱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秦始皇嬴政陵的四大未解的谜团 至今未解决 世界十大未解的谜团 黑魔法能让死者走进坟墓 中国十大未解的谜团事件 李庆远超过200岁
海龟会把自己埋起来,人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图
相比其它深海动物,海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之一。
今日,美国探险家发现一个奥秘现象海龟自埋,它们把自己埋到深海淤泥中。
海龟自埋谜团令人们不解,为何要活埋自己?海龟自埋谜团至今都未解。
在美国加纳维拉尔海峡,人们发现了整个身体都埋在淤泥里的海龟。
挖出来一看,海龟竟是活的!奇闻传开,令许多潜水员大惑不解,因为在他们的潜水生涯中,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海龟自己把自己埋起来的怪事。
海龟是海洋中躯体较大的爬行动物,它们用肺呼吸,因此每下潜十几分钟就要浮到水面上换一次气,不然就会被憋死。
究竟是什么真相导致海龟把自己活埋起来呢?为何不会憋死?难道这是它们清除藤壶的方法?面对海龟自埋谜团人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
滕壶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体外有6片壳板,壳口有4片小壳板组成的盖,固着生活于海滨岩石、船底、软体动物以及其他大型甲壳动物身上。
专家们观察发现,在一些大个儿的海龟身上也常常寄生着许多藤壶,这既影响它们游泳,又会使它们感到难受。
因此,有人推测,可能是为了要摆脱藤壶,海龟才钻进淤泥。
但是,埋在淤泥中的海龟是头朝下,尾巴朝上,它们头部和前半身藤壶因陷进淤泥较深而缺氧死掉,可后半身和尾部埋得很浅,藤壶却依然活着。
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关于藤壶的推测就难以成立了,海龟自埋谜团令人们疑惑,难道它们真的是自杀吗?后来,人们在美国东海岸帕耳姆东南的一个港湾里,发现许多大个儿的海龟也有这种在海底淤泥中“自埋”的习性。
当时一个潜水俱乐部的潜水员们正在进行训练。
当女潜水员罗丝潜入海底时,发现不远处的淤泥中露出一只海龟的尾部。
她游了过去,碰了一下那海龟的尾部,于是,那被惊动的海龟慢悠悠地醒来,从泥土中抬起头,抖掉身上的淤泥,转身游走了。
接着,罗丝又看到了一只海龟的尾巴,这是一只特大的雌海龟,它没有沉睡,对罗丝的到来反应迅速,马上搅起淤泥游动起来。
罗丝眼前变得一片浑浊,什么也看不清了。
这是在27.4米深的海底,水温是21.7℃。
不一会儿,罗丝的伙伴们也发现了两只埋在淤泥中的大个儿雌海龟。
最新的观察表明,海龟在这一地区逗留“自埋”的时间不长,所以不能认为它们是在冬眠。
如果海龟“自埋”的现象经常发生的话,那么由这一现象出来的新课题可就更多了,海龟自埋谜团目前没有确切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