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别具一格,自主培养

分类:大学 时间: 2025-02-25 00:00:00 作者:小菜

【菜科解读】

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顶尖学府,一直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那么,清华大学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到底是怎么样的?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清华大学拔尖创新相关内容介绍,供大家更好的了解清华大学!  翻开清华2014年以来的育人答卷,改革的历程清晰展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标准化生产”到“个性化培养”……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启动综合改革,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攻坚任务,创新性地提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2018年,这一模式被正式确立为教育理念,并持续以改革引领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再探新路。

2023年7月,清华大学申报的《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获评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领跑——“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

  发表468篇论文,155人次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7位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得主……截至6月,在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道路上,清华“姚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时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姚班”正是学校致力于“培养大师”的一个缩影。

  早在2009年,清华大学就推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学堂计划”),首批建立清华学堂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钱学森力学班,聘请姚期智、朱邦芬、丘成桐等著名学者担任首席教授,以“领跑者”理念为指导,构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特区。

  “领跑者”,是对“学堂计划”学子的定位。

让优秀的学生领跑,让所有的学生优秀,期待同学们既要在“跑”中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追求,又要在“领”中表现出厚德载物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必须培养出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这样才能有足够好的一流研究生资源。

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要想尽办法去培养一流学生、设计一流课程。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表示。

  最好的本科生培养需要“最好的环境”。

2014年学校启动综合改革以来,在“学堂计划”等探索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从试点到推广的改革半径,更大力度地投入本科人才培养,把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融入学校育人的生动实践中。

  “学堂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特区的影响力也不断辐射。

为了让更多学生“冒出来”,2016年,机械学院率先“破局”,试点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

一年后,全校原有的49个招生专业整合为16个大类全面进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

  随后,学校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改革,形成新的大类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管理方案,建设独立教学机构“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成立“语言教学中心”,率先推出“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专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多样成长。

  “高校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地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表示。

从游——“最合适的人上最需要的课”

  “书院给了我自由探索的空间。

”探微书院2021级大四本科生王士浩对此感受颇深。

  王士浩是“强基计划”的一名学生,也是书院“一人一策”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受益者,已经顺利被推研到求真书院数学专业读博士。

进入探微书院后,他对基础数学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

在提出“一人一策”申请后,书院很快为他聘请了相关领域的导师。

“在本科阶段就能跟随导师做研究,这是很难得的机会。

”王士浩表示,通过跟随导师参与科研项目,他不仅深入了解了完整的科研流程,也逐渐明晰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坚定了未来投身基础数学研究的决心。

  2020年,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强基计划”,学校成立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个实体书院,打破了专业和院系的界限,以书院制培养覆盖清华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让书院切实发挥育人的主体作用,这是学校本科教学组织模式的一个重大变革。

  “与国内外其他书院以住宿和第二课堂为主的方式不同,清华大学是把本科教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融合在一起。

”书院管理中心主任苏芃表示。

  没有自己的学科和专任教师,唯一的宗旨是育人,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成效,这是书院明确的定位。

在“三位一体”这个“大菜系”中,书院研发了“独家配方”,并从陈列着全校各类资源的“大超市”里选购进货,探索出了一条集成了强化基础、科教协同、导师制、本硕博衔接等要素在内的新型培养模式。

  为保证育人成效,在书院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学校提出“让最合适的人上最需要的课”。

最需要的课,指的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工作量的需要和符合教师教学习惯的需要;最合适的人,是指教师的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使得他在教学中不仅能教会知识、培养技能,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教学过程有所体悟,能够“略窥门径”甚至开始“登堂入室”。

  日新书院同学在保研申请表上不设绩点栏,但是需要提供最能代表自己学习水平和个性特点的习作。

打破“GPA至上”、降低“GPA”考核比重,书院自成立以来就积极探索开展多元评价,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成长路径。

“扩大学生成长空间是我们的教育追求。

”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表示。

  在这一过程中,书院结合以育人为核心工作的功能定位和导师多元化的天然优势,发挥出书院不同阶段导师对于学生成长起到的适应大学生活、激发学术志趣、指导科研训练的作用,培育书院“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从游”文化。

  正如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所强调,培育师生并进的导学文化,通过高频度、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激发个人学术志趣、增强学术创新能力、指引未来发展方向。

卓越——“实现一流创造性人才自主培养”

  2021年开学季,首届87名学生进入刚成立的求真书院,他们之中,最小的刚满14岁。

  为在中国本土培养一批引领全球数学发展的领军人才,2021年,清华大学成立求真书院,并将之前成立的“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计划”与“数学英才班”纳入书院统筹管理。

  紧接着,为培养顶尖工科创新人才成立为先书院,为培养全球绿色发展引领者成立秀钟书院,为培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者成立笃实书院,为培养数智社会的引领者成立至善书院……  看得远,才能干得好。

锚定未来,学校在2021年发布《清华大学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在中国本土实现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脚步愈加坚实。

  讲台上下、课堂内外,身上有光的老师,才能把学生照亮。

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把教师作为最宝贵的财富。

综合改革以来,学校优化建立突出质量贡献的教师评价制度,把教书育人的投入与成效纳入教师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并实施教师“教学档案袋”制度,优化评价“指挥棒”,实行开放交流时间制度,推动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一学术责任。

  潜心育人的最美教师在美丽的清华园不断涌现,美丽的清华园也因汇聚越来越多的好老师而更加欣欣向荣。

  新学期来临,朝气蓬勃的清华学子来到新装修的第五教室楼,穿过“时光隧道”走廊,迈入“一缕阳光”教室,专注听“大先生”讲课,自由组合可挪动桌椅,时而沉思、时而提问、时而激辩……改革的温度,真真切切地蕴含在这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一幕幕场景之中。

可以专升本的医科大学

在当今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通过专升本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技能,特别是在医学领域。

可以专升本的医科大学为那些希望进一步深造、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相关大学的概况、专业设置、招生条件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可以专升本的医科大学的基本情况。

这类大学通常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

例如,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知名医学院校都设有专升本项目,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

其次,关于专业设置方面,可以专升本的医科大学涵盖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多个热门专业。

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

比如,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学生会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同时还会进行临床实习,以便更好地掌握诊疗技能。

接下来是招生条件。

一般来说,想要报考可以专升本的医科大学,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背景和专业知识。

具体来说,大多数学校要求考生具有全日制专科学历,并且在相关专业有一定的学习成绩。

此外,部分院校可能还会对考生进行面试或笔试,以评估其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就业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从可以专升本的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不仅能够在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还可以选择进入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领域发展。

例如,一位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专升本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该院的一名优秀医生或研究员。

综上所述,可以专升本的医科大学为有志于医学事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成长平台。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于想要投身医疗行业的学生来说,选择一所合适的可以专升本的医科大学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研究使用,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大学 >清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别具一格,自主培养